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西安一座古老的巷子

西安一座古老的巷子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6 17:21:49

夏日煩熱,常居于室内,鮮少外出,但久居空調房,亦有弊害。熱是感受不到了,卻是肩頸僵硬,腰酸背痛,叫苦不疊。往日裡隻說自己怕冷不怕熱,尤愛晴天與陽光,如今再說不出這種話了。于是在對這天氣的一聲聲抱怨中,念起古人來。以前隻覺冰淇淋、飲料等解暑之物是現今之人才能享用的,後來看《東京夢華錄》才知原來古代夏日即有各種口味冰水冷飲,方知自己着實淺薄。又聽說西安有一明清藏冰之處,喚冰窖巷,便想着去探尋一番。适逢某日天陰,火辣的陽光暫時隐蔽,便欣欣然出門,一路搭乘地鐵由城南往北而去,心中甚是期待。

西安一座古老的巷子(尋訪西安冰窖巷)1

舊時冰窖巷街景 陶浒 繪

有時候尋一處從未抵達過的小巷,鑽進去,靜靜地走,靜靜地看,靜靜地感受,恍惚間會以為孤身到了異地。在我循着地圖,一身輕裝,到達那個巷子且靜靜待了半天後,忽的有了這種似是身處陌生城市的感覺。冰窖巷是一條由三段短巷子相交組成的不規則巷道,大緻呈“丁”字形,據《明清西安詞典》介紹,它位于原唐代長安皇城内鴻胪客館處,唐末改建新城後,逐漸形成居民坊巷。其因為是明代秦藩王宮和清代滿族官僚夏季藏冰的地方而得名冰窖巷。

我從四府街左拐進去後,地圖上提示已到達目的地,于是放松身心開始感受。似乎是為了尋找涼意,但刻意的尋找往往是不得的,冰窖巷内少有樹,這是我詫異的,可能在我的主觀臆想中已經将涼爽與樹看成了不可分割的關系,但其實不然。巷内皆是一些低矮的舊小區,我總喜歡低矮些的樓房,最好又是舊的,給人一種時光和故事之感,也會覺得有涼爽之意。不像高樓大廈,總讓人覺得堅硬火熱,沒有柔情。當我從第一段巷子右拐進入另一段南北向的短巷後,一股涼風突然迎面而來,我也開始欣喜了起來。據說冰窖巷是改造了的,所以我看到的這一段短巷内小區的牆上皆有圖片,右側牆壁上是一些曆史名人,左側則是舊時的西安城,大緻有1904年的南門、1952年的西門、1984年的北門、1964年的大雁塔、1983年的鼓樓。這些舊時光裡的西安城,就這麼顯現在冰窖巷内的牆壁上,讓一些從未見過這座城市舊時面貌的人去觀看,讓一些第一次踏入這個城市的人去觀看,所以,我拿出手機,貪婪地翻拍下了這每一幅照片,因為我也未曾見過這座城市舊時的模樣,因為,我生得太遲。巷内幾個聊着閑話的老人,許是将我當成了外地的遊客,默默地看着我,正在這時,一隻渾身雪白的狗走到了我的跟前。它也停下腳步注視着我這個外人,許是在想,哪裡來的陌生人,在這裡徘徊不前。我蹲下來逗了會兒它,便又悄然離去,正是在那時,我有了一種在異地的感覺。

順着那條南北向的巷子越往北走,越覺涼爽,似乎有陣陣冷風襲來。巷子的北口有冰窖巷的路牌,亦有對這條巷子的解說。據說冰窖巷的北面,就有明清官府藏冰的冰窖。而冰窖即是在地面挖掘溝道,冬季鑿冰儲入,周圍鋪墊鋸末等隔熱物質,以備夏季取冰消暑。那時每到嚴寒的冬季,官府就開始組織人力采冰藏冰,到了來年夏季,大約是在端午節前後,則開窖用冰,這叫冬藏夏用。

其實中國的北方,冬季藏冰以供夏使的習俗,來曆久遠。早在夏朝時,每到三伏天氣,朝廷就會把藏冰當作珍貴的禮物賜予王族和官僚。周朝起,還專門設立了負責藏冰的官吏,稱作“淩人”。自此以後,曆朝曆代也都設立專門的官吏來管理藏冰事務。《詩經·豳風·七月》載:“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淩陰。”即在最冷的“二之日”,也就是農曆十二月,官府開始組織奴隸和臣民到水質好的地方鑿采凍冰,按一定的尺寸和厚度,裁成大小不一的方塊,藏進預先準備好的冰窖裡。因為此時,天氣最為嚴寒,冰塊最為堅硬,不易融化。即便如此,每到夏日用冰之時,藏好的冰還是消融了許多。

古人藏冰,有兩大用途,一是夏季消暑;二是制作冷飲冷食。也就是說,當我們在炎炎夏日于冰箱中拿出一塊冰淇淋想要尋求涼意并且感慨如今這冰箱真是方便之時,古人事實上也并不缺冷飲等物來消暑。據說唐玄宗時期,楊國忠得勢,夏季于家中設宴,便曾令手下用大坨冰塊雕成冰山圍在宴席四周,使得伏天在内飲酒都要穿薄棉衣,效果堪比今天之空調。而在飲食上用冰,于周朝時,即已經是常事了。比如古時的王公大臣在夏日設宴飲酒是需要冰鎮的,否則當時的原漿酒,在高溫時容易發酵而變酸,也是因此,中國就産生了最早的冰制冷飲。而在隋唐之後,市場上即開始有冷飲出售了,到了宋時冰業已實現産業化,由于市場所需,夏日制販冰雪的店在汴梁城随即增多,價格自然也就親民。所以盛夏時節宋人不僅能在家吃刨冰,還能上街買到各式各樣的平價冷飲。故而我在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夢粱錄》《西湖老人繁勝錄》時,多多少少都有提及宋人于夏日喜愛吃的冰雪爽口之物。如雪泡縮皮飲、紫蘇飲、楊梅渴水、五味渴水、香糖渴水、荔枝膏水、江茶水、姜蜜水、綠豆水、椰子水、鹵梅水、甘蔗汁、漉梨漿、涼酸漿、木瓜漿、葡萄漿、楊梅漿等。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亦有青布大傘下攤販賣各種冰鎮飲料“飲子”的形象,所謂的“香飲子”即是各種水果口味的冰水。

北宋開封最火的網紅冰品就是“冰雪冷元子”“冰酪”等。其中“冰酪”是在碎冰或刨冰中加入砂糖、乳酪等食材,有點類似現在的冰淇淋。詩人楊萬裡在品嘗“冰酪”後,曾作詩曰:“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消。”而元代忽必烈的宮殿裡則出現了凍奶酪,這種凍奶酪後來由馬可波羅介紹到西方。

既然藏冰制冰,以冰消暑的習俗已傳播久遠,那麼想來明清時期,對冰的運用和解鎖隻能更加廣泛。其實我們在看一些清宮劇時,偶爾也能見到夏日皇帝給妃子賞冰的情景,亦有妃子讓丫鬟去冰鎮一些水果酒等的鏡頭。那麼當時,我們西安的冰窖巷所藏這些冰又來源哪兒呢?為此,我特意查閱了一番資料,大抵說當時的藏冰來源繞城的八水、城南的太乙宮等地。二是在冰窖巷西邊的白鹭灣、龍渠灣一帶,明清時曾有一個大水池,每到冬季冰層很厚,便成了取冰之處。

如今,我是見不到這冰窖了,巷子北面迎面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教堂,我瞄了一眼,又原路返回。待走到南邊三條短巷的交叉口時,又往西拐進去。西邊的這條短巷内亦是一些低矮的老舊小區,但小區下面有一些開着的店鋪,一家賣咖啡的店鋪内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音樂傳出,這音樂讓我出神了半天,靜靜地立在原地不舍離去,就是想要感受那種氛圍。這條向西的巷子出去後是甜水井街,這亦是一條适合避暑的街道。街道内樹蔭遮蔽,清風拂面,況且隻消幾步就能走到城牆跟前,而城牆又恰能使人安靜,一切相得益彰。

走到這裡,似乎就要離冰窖巷而去了。其實我想倘若這條巷子有記憶或情感,對于我這種探訪,它應該是欣慰的。因為清末時,因時局、氣候等影響,冰窖巷的冰窖便逐漸廢棄了,唯一保留的,便是這“冰窖巷”的名字。但即使是這守着這條巷子輝煌記憶的名字,也曾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改成“紅纓三巷”,直到1972年,才又恢複原名。所以,冰窖巷似乎是離它最輝煌的時期越來越遠了,随着時代的更替,它沉寂安穩地過起了隐居的日子。但我想,如若它有情感,它該知道自己曾經的價值,如若它有記憶,它該落寞而孤寂。

從甜水井走到城牆根的那一刻,我即已離冰窖巷而去了,但它于這夏日帶給我的那一絲涼爽,它的低調與清幽、沉穩與柔情永遠刻在了心中。明年夏天,或許某日,我還會再來。

來源:《西安晚報》2022年9月4日7版,作者:馬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