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施耐德電氣數字産業示範園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成立。示範園包括施耐德電氣(中國)軟件研發中心、電子行業科創中心、新一代環保氣體中壓設備生産線,以及相關産業配套建設,未來将引進更多上下遊夥伴入園共創共建。
北青-北京頭條在采訪中注意到,創新成為貫穿數字産業示範園的一條主線。
施耐德電氣數字産業示範園落成
據了解,綠色創新是數字産業示範園的主要特征。當天舉辦了施耐德電氣新一代環保氣體中壓設備量産啟動儀式,核心産品包括綠色創新無六氟化硫(SF6-free)中壓開關櫃。無六氟化硫(SF6-free)中壓開關櫃是施耐德電氣曆時十年研發的綠色數字化産品,通過使用幹燥空氣代替傳統的強效溫室氣體六氟化硫作為絕緣介質,并與創新的數字化技術相結合,将成為破解電力開關設備溫室效應、加快推動現有電力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的重要途徑,大幅減少配電系統的碳足迹。新一代創新無六氟化硫中壓開關設備投入量産将極大程度助力中國電力行業的低碳發展。
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介紹,“施耐德電氣在中國一直緻力于推動産業數字化轉型。此次成立數字産業示範園,集研發創新、智能制造、技術服務為一體,并将攜手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數字産業集群,為中國數字經濟建設添磚加瓦。”施耐德電氣早在1997年就開始與經開區合作,此次數字産業示範園的成立為施耐德電氣深耕北京提供了新的戰略支點。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梁勝表示:“此次數字産業示範園的成立,代表着亦莊開發區與施耐德電氣的全面合作再結碩果,示範園将助力開發區進一步形成研發、制造、數字化創新和物流一體化的産業布局。”
數字化創新呈現三大趨勢
說到施耐德電氣的數字化創新,其高級副總裁、戰略與發展部中國區負責人熊宜指出,施耐德電氣在185年的曆史上,從鋼鐵工業、電力與控制、到能源管理和自動化、再到數字化,一直在轉型和堅持創新研發,目前出現了三大趨勢。
第一,從原來的全球總部到多中心轉型的趨勢。尤其是中國,實際上很多領域的産品在技術上都是領先的。
今天成立的軟件研發中心是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第4個研發中心。第一個研發中心位于上海張江,以智能硬件為主;第二個在深圳,以智能家居為主,包括開關面闆等智能家居産品;第三個在西安,去年成立,聚焦綠色創新的産品設計,特别是低壓電器領域。四個研發中心的分布和國家的戰略非常相符,覆蓋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以及一帶一路的起點(西安)。
第二,創新從硬件到軟件和數據技術的轉型。2013年,施耐德電氣就在中國成立了專門的數字化服務部,集中力量進行新技術應用的研究和軟件開發,推出了行業内首款基于雲端的能源管控軟件,也就是現在雲能效樓宇顧問的前身,幫助設備制定更優化的策略,實現能耗更低、效率更高。
此外,開放的軟件技術,不是僅僅針對施耐德電氣的設備。運營一個樓宇或者一個工廠,一定會涉及來自各個企業、各種各樣的設備,我們的軟件平台是通用開放的平台,能夠把這些設備都連接起來。
第三,從原來的産品創新,轉變成基于應用場景和業務模式。以往,大家的理解就是讓産品更好、技術更先進。現在施耐德電氣發現,單個産品其實很難解決客戶的整體問題,創新要基于場景和用戶的業務模式。
中國成為全球四大研發基地之一
據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目前中國已經成為施耐德電氣全球四大研發基地之一。施耐德電氣在中國成立的全球低壓業務的創新中心China Hub,面向全球市場進行戰略制定、研發創新和生産制造,中國智慧源源不斷輸向全球。施耐德電氣的研發實力正從“在中國為中國” 邁向“在中國惠世界” 。
施耐德電氣的中國研發團隊成立之初隻有30人左右,而今天,研發中心的團隊已經超過1500人,過去2年間,人數增加超過25%,碩士及以上學曆占一半以上。在過去三年新增的研發人員中,專注于數字化研發的人員達到42%以上。為了能夠激發研發人員的創新意識,施耐德電氣在全球範圍内搭建了自己特有的“愛迪生”榮譽體系,從技術水準、客戶導向、商業貢獻、知識分享四方面能力進行嚴格考驗,這被每位員工視為職業生涯中的光榮。從2009年以來,在中國研發中心培養的愛迪生技術專家達到110名。基于這樣的投入和人才培養,施耐德電氣在中國擁有專利1600多個,具有世界級的研發水平,并獲得多個世界級獎項。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梁勝,法國駐華大使館可持續發展、能源、交通參贊馬樂,北京市經信局一級巡視員王偉,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等嘉賓共同出席并見證了成立儀式。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慎良
編輯/樊宏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