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7日至7月1日,天津理工大學武術隊亮相泰國曼谷“2019友好城市周”活動。天津理工大學供圖
“我最近一直在整理過去工作這幾十年中的照片和資料,非常感慨。”在中國青年報社“溫暖一平方”直播間,天津理工大學教授、天津理工大學武術隊主教練徐彩桐說。徐教授執教的這支高水平武術運動隊主攻的項目包括長拳、南拳、太極拳以及各類刀槍劍棍,這支隊伍的“戰績”用幾句話便能概括:曾在2017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獲武術項目金牌1枚;在2000年到2021年間共6屆全國學生運動會中,獲得金牌30餘枚;自1997年至今,在全國大學生武術錦标賽及各類全國性武術賽事中,獲得金牌300餘枚。這段簡短的獲獎情況總結,傾注了徐彩桐20餘年的心血,然而最令她感到自豪和榮耀的卻并不是這些極具說服力的金牌。
“任武術隊教練的這些年我帶過兩三百名隊員,他們現在大多都在美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越南等世界各地任教,教更多的人學習武術。”徐彩桐說,這些學生是她最大的驕傲和成就。
他們的“大俠夢”
天津理工大學大四學生蘇展自小喜歡看功夫電影,在他的心目中,那些飛檐走壁、懲惡揚善的大俠們簡直帥極了。為了追尋“大俠夢”,在8歲那年,他也成了“習武之人”。蘇展如今依然記得那時練習壓腿時的痛以及他克服的種種困難。4年前,蘇展作為體育特長生考入天津理工大學,進入武術高水平運動隊,專攻太極拳項目。蘇展最近的一次參賽經曆是參加2021年6月在成都舉辦的中國大學生武術套路錦标賽,在自選太極拳和武氏太極拳兩個項目中他都獲得了冠軍。
如今再提起堅持練習武術的原因時,“成為大俠”已不再是他口中的答案,在練習了十幾年武術後,蘇展發現他依然無法“飛檐走壁”,依然沒有練成電影裡那些花哨的招式,但他的身體狀态、協調能力、柔韌性都有了極大的提升。
“學習武術要堅持,也要動腦鑽研。就像太極拳,它并不像看起來那麼慢吞吞,它具有很多内在的細節,練習時整個身體都要投入進去,比如在做上半身的動作時,下半身也要一起運作和發力。練習武術讓我的内心變得更加堅韌,我熱愛武術,願意一直堅持下去。”蘇展畢業後計劃當一名武術教練。傳承中華傳統武術、培養更多熱愛武術的人,成為他新的“大俠夢”。
天津理工大學大二學生潘奕博也擁有一個“大俠夢”。對傳統文化充滿興趣的他自從上過了大一的太極拳必修課,果斷決定繼續“入坑”傳統武術。大二時他選修了武術課,跟随老師學習長拳、短打等武術技法。“學習了武術後,發現它并不像影視作品裡表現得那麼浮誇,武術的曆史文化和其講究的攻防意識都很有趣。練習的時候全身的肌肉和關節都在運動,時間久了感覺心胸都會開闊很多。同時還需要了解傳統文化,去鑽研拳理。學習武術對我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提升,思想上也讓我更包容,更有毅力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潘奕博說。
讓學生既愛武術也愛武術課
“讓學生熱愛武術始終是我的教育宗旨,這樣未來他們才會願意繼續練習武術、從事武術行業、為武術付出。”徐彩桐說。
“如何讓學生熱愛武術”是天津理工大學的武術教育工作者們從未停止思考的課題。“我曾在課上問學生們,太極拳是一項怎樣的運動,他們的回答大多是‘老人家在公園練習的拳術’。這無疑是一種誤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會盡可能地通過技法動作的講解,以及讓學生親自練習和感受去改變他們的看法,讓學生發現太極拳并不像他們想象當中的那樣緩慢而毫無攻擊性,它其實是具備實戰功能的,了解了這些之後,學生就會逐漸産生興趣,開始問我諸如怎樣用太極招式化解對方的進攻、如何反擊等問題。”天津理工大學教師唐玄戈說。
在天津理工大學教師李紅豔的太極拳課上,學生自行分組進行創編配樂,最終以表演的形式進行考核展示。“這種‘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們的興趣和參與感,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創作、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深挖體育課思政元素,促進‘體’與‘育’深度融合。”李紅豔說。
天津理工大學的武術教育工作者相信,學習武術是終身受益的。天津理工大學教授、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蘇長來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武術是含蓄的,其講究的“武德”對學生禮貌禮節的養成很有益處。同時武術也對學生身心的成長、意志毅力、抗壓能力和拼搏精神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武術是中國特有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探索‘體育 思政’新模式,讓青少年在武術學習中培養愛國情懷,對民族文化産生認同,進而提升文化自信。”蘇長來說。
(實習生劉好對本文亦有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鼎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