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是一個小國,人口約 1149萬(2020),面積比我國海南島還要小一點兒,但它的周邊卻分布着五個都曾經叱咤歐洲的國家。德國、法國、英國、荷蘭,還有一個長期人均GDP位居世界第一的盧森堡。強國環伺,比利時能夠獨立為一個國家,真的有點兒讓人不解。
比利時位置
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因海拔較低,被稱為“低地國家”。曆史上,比利時成為一個整體的時間很晚,多數時間他都是大國的附庸,有時候歸法國,有時候歸德國,有時候歸西班牙,有時候歸神聖羅馬帝國。
著名雕像
1815年維也納會議決定将比利時并入荷蘭,但是富裕的荷蘭打心眼裡看不起比利時,而且荷蘭人多數信仰新教,與普遍信仰天主教的比利時人格格不入。于是,1830年,在法國的支持下,比利時獲得獨立。
盡管是個小國,比利時的文化卻十分多元。北部的佛蘭芒地區主要講荷蘭語,南部的瓦隆地區主要講法語,東部的列日省少數人講德語。事實上,在曆次的歐洲戰争中,比利時各地的人們經常擁有着不同的立場,矛盾重重。
比利時各地區高度自治
獨立後的比利時,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并不平衡,北部的瓦隆地區有著名的煤田,工業發展有保障,很快緻富,所以較富裕。說法語的瓦隆人也因此在比利時的地位較高,瓦隆人讓法語成為比利時的官方語言,但這也引起了弗拉芒人的十分不滿。
荷蘭語區魯汶大學,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學
但比利時瓦隆人隻占全國的40%,國内大部分人是說荷蘭語的佛拉芒人。經過多年努力,佛拉芒人靠做生意發了大财,整體實力強勁,要求讓荷蘭語成為官方語言。弗拉芒人把當年受到的瓦隆人的歧視和白眼連本帶利的還給了對方,比利時著名的大學魯汶大學也因此分成兩個。
比利時足球隊,據說唱國歌都很難統一
今天,法語、荷蘭語、德語都成為比利時的官方語言。比利時的國歌都存在三個版本。
比利時雖然表面上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但并沒有統一的文化。夾在幾個大國的中間,人畜無害,其首都布魯塞爾也成為歐盟和北約理想的總部所在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