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們,各位家長們大家好!
我們将帶領大家進入漢字的神奇世界,每周一期,每期三到五個漢字,解字釋義,組詞造句,掌握字的來曆,明白字的用法。
準備好了嗎?跟我們一起來吧!
周
周:基本字義
【原文】
周,密也。從用、口。
【譯文】
周,周密。由用、口會意。
【按語】
“周”是象形字。甲骨文似在玉片上雕刻出紋飾,四點則象征雕刻的圖畫和花紋有疏密。金文在其下增加了一個“口”,可能是表示玉飾的系繩部位。隸變以後楷書寫成“周”。
“周”的原義是周密,周到,沒有疏漏。例如《漢書·張安世傳》:“(張安世)職典樞機,以謹慎周密自著。”
“周”由周密延伸成周遍、遍及。例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親巡天下,周覽遠方。”大意是親自巡視天下,周遍地觀察遠方的形式。
“周”字成語
衆所周知、周而複始、
阿黨比周、周葅楚芰、
深文周納、玉馬朝周、
周規折矩、周聽不蔽、
周遊列國、函蓋充周、
周郎顧曲、周回陶鈞、
莊周夢蝶、與君周旋、
周情孔思、周而不比、
夢見周公、慮無不周、
委曲周全、周急濟貧、
周公吐哺、大費周折、
商彜周鼎、慮周藻密、
俾衆周知、蝶化莊周、
周急繼乏、周貧濟老、
不食周粟、徑一周三
吳
吳:基本字義
【原文】
呉,姓也。亦郡也。一曰:呉,大言也。從夨、口。
【譯文】
呉,姓,也是郡名。另一義說:呉是大聲喧嘩。由夨、口會意。
【按語】
“吳”是會意字。從口,從夨(似頭的動作),會晃着頭大聲說話之意。隸變以後楷書寫成“呉”。漢字簡化之後寫成“吳”。
“吳”的原義是大聲說話、喧嘩。例如《詩經·周頌·絲衣》:“不吳不敖,胡考之休。”
“吳”後借指周代諸侯國名,傳至夫差,于公元前473年為越所滅。
“吳”用作朝代名,指公元222年——280年孫權所建的國家,又稱孫吳,東吳,後為晉所滅。
“吳”用作地名,指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帶,是古代吳國的轄地。例如“吳牛喘月”。
“吳”字成語:
吳牛喘月、吳下阿蒙、
懸首吳阙、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吳帶當風、吳越同舟、
越瘦吳肥、襟吳帶楚、
楚水吳山、吳市吹箫、
宋畫吳冶、吹箫吳市、
楚舞吳歌、吳頭楚尾、
楚柁吳樯、蜀錦吳绫
鄭
鄭:基本字義
【原文】
京兆縣。周厲王子友所封。從邑奠聲。宗周之滅,鄭徙潧洧之上,今新鄭是也。直正切
【譯文】
鄭,京兆尹郡的一個縣。是周厲王兒子友的封地。字形采用“邑”作邊旁,采用“奠”作聲旁。西周滅亡時,鄭武公遷徙到潧水、洧水一帶,今天的新鄭縣就是這個地方。
【按語】
①本義,動詞:在地基上隆重地獻酒祭祀,以求新居安定幸福。 本字為“奠”
②形容詞:儀式隆重的,态度莊嚴、敬重的。
鄭重 鄭重其事
鄭,重也。——《廣雅 • 釋诂四》
鄭,鄭重,殷勤。——《廣韻 • 勁韻》
非皇天所以鄭重降符命之意。——《漢書 • 王莽傳》
殷勤鄭重,欲必覺悟陛下。——《三國志 • 魏志 • 高堂隆傳》
亦作為姓氏,百家姓排名第七位。
“鄭”字成語
鄭重其事、鄭公聽履、
滕屠鄭酤、鄭莊好客、
鄭衛之聲、鄭虔三絕、
鄭人争年、鄭聲亂雅、
鄭衛桑間、鄭玄家婢、
鄭昭宋聾、鄭衛之音、
鄭人買履
王
王:基本字義
【原文】
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為王。’凡王之屬皆從王。”
【譯文】
王,天下歸趨向往的對象。董仲舒說:“古代創造文字,三畫而又用豎線連接其中,叫王。三橫畫,代表天道、地道、人道,而能同時通達它的,就是王。”孔子說:“用一貫三就是王。”凡是王的部屬全部從王。
【按語】
“王”是象形字。甲骨文似斧钺之形,下端是刃。金文基本上和甲骨文相同,不過下端刃部更為厚重。小篆的形體由金文演變而來。隸變以後楷書寫成“王”。
“王”讀作wang時,原義是大斧。大斧象征着威權,掌握這個威權的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故最高統治者就稱為“王”。秦始皇開始自稱“皇帝”,秦漢以後的帝王也改稱“皇帝”,而“王”則稱為封爵的最高一級。例如“藩王”、“親王”。
“王”讀作wang(四聲)時,用為動詞,表示稱王,統治天下。例如《商君書·更法》:“三代不同禮而王。”
後做姓氏,百家姓排名第八位。
“王”的成語
混世魔王、目無王法、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天王老子、大水沖了龍王廟、
擒賊先擒王、王侯将相、
亡王之機、王公大人、
成則為王,敗則為虜、
霸王風月、山中無好漢,猢狲稱霸王、
帝王将相、占山為王、
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南面稱王、買王得羊、
山中無好漢,猢猻稱霸王、
王後盧前、敵王所忾、
齊王舍牛
今天的内容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