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新營銷NewMarketing
如果不是一則新聞,阿羽還不知道,如今吃個預制菜,還要先邁過一條千元“門檻”。
近日,格蘭仕在自己的電商旗艦店,上架一款自稱“預制菜專用微波爐”的産品,它被打上“行業首創”的标簽,核心賣點為“一鍵出餐”、“電子變頻器”、“五大菜單”等。其中個人款作價999元,商用款為4999元,據觀察,價格已超出旗下産品的均價。
這不禁讓人生疑,本是帶有“省心、省錢、不苛求口味”的預制菜,也要被企業先行引領需求升級了?在配套設施上做進一步細分,能如期的掘金嗎?在《新營銷》的采訪中,出現多個層面的觀點。
營銷咨詢專家王郁斌告訴《新營銷》:“格蘭仕推出預制菜微波爐,我認為市場空間并不充裕,因為預制菜還未完全走進家庭的餐桌。同時,傳統微波爐也能覆蓋同樣的需求。能帶動預制菜C端發展的,不在于加熱設備,而是菜品上的升級,以及如何讓人們更好的利用已有的廚房設備。”
在消費終端的層面,全勤上班族華華對《新營銷》表示:“現在早晨8點出門,晚上7點到家,但在這個節奏中,最近半年點外賣沒有超過20次,一日三餐基本自己料理。我不排斥預制菜,我在乎的是經濟成本和新鮮度。”
過去兩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連續保持15%以上增長,達到3459億元。今年以來,共有10多家預制菜企業獲得數十億元融資,其中最搶眼的當屬“舌尖科技”獲得16億元融資(B輪),最近期的則為“優野蔬菜”獲得數千萬元融資(9月中旬)。
在千行百業艱難走出痛楚期的時刻,預制菜的賽道,似乎從不缺大額資金的注入。但這些主要發生在B端的“狂熱”,是否意味着C端用戶也很偏愛?
作價999元值得嗎?
預制菜是一個籠統稱謂,在概念起源、應用場景上,存在時空和定義的交錯感(此不贅述),而格蘭仕的這款“W0-CGF2V”型号微波爐,主要瞄向“直供C端的即熱型”預制菜,其就餐步驟一般是:從冰箱取出菜品,放進沸水或微波爐一會後即可食用。
格蘭仕是家喻戶曉的國産家電品牌,其主力産品微波爐與預制菜有天然親和,此番落地“專用型”産品,等于真正參與到行業衍生經濟中。
但問題是:就算C端接受度夠高,這999元的售價,也明顯高于自己的産品均價,它能為用戶帶來同等的價值嗎?作為細分品類的“首款”産品,它難免要試錯和探索,目前是否能充分顧及消費者的需求?
也許能從它對外披露的信息,感知到一二。
打開格蘭仕電商端的産品詳情頁,在産品使用體驗上,它強調的是“不開火、無油煙,公寓或租房都适用”,但這與中低端價位的微波爐,似乎沒有明顯的差異。而“從解凍到烹饪隻需一次操作”這個賣點,有消費者接受《新營銷》采訪時認為:“很多三五百元的微波爐,也能做到。這甚至是微波爐的基礎功能之一。”
請格蘭仕預制菜微波爐(來源:格蘭仕電商旗艦店産品展示頁)
至于将“800W變頻”、“20L容量”這種參數賣點放在頭圖的做法,也容易構成誤解。對一款帶有功能聚焦、場景指向的微波爐,基本參數的高低,是否更應列為二級、三級賣點,但目前它們均在一級賣點才适配的位置。
那麼它最核心的産品力,可能要落在“預制菜單”和“基于預制菜烹饪要求開發的電子變頻器”兩個點上了。
在W0-CGF2V操作面闆的菜單中,有炒飯、面食、炖湯、小吃等品類可選,但這也許存在功能重合的嫌疑,在另一款售價319元的格蘭仕微波爐介紹中,也對魚類、蔬菜、主食等進行了食材分類,以及“低中高火力”對應不同烹饪需求的設計,還帶着“專屬火力解凍”的功能。
從這個角度看,專用變頻器一說,可能是基于原有産品的小範圍升級,甚至隻是将分開執行的步驟,歸為了一鍵操作。但一鍵操作又容易困住消費者,菜品沒有自己想要的怎麼辦?是否要基于微波爐設定,去反向适應它,購買指定的菜品?
根據格蘭仕的介紹,研發人員基于油水、包裝、食材等指标,進行了多次試錯,才制定了鮑汁扣魚腐、順德非遺燒骨、順德拆魚羹等菜品的複熱流程,其中一道“黑蒜炖排骨湯”,為求得最優解,被反複測試100餘次。
但精細化的程度越高,産品靈活度可能就越低,因為它處于不斷求新求變的飲食維度。這是否意味着,消費者買入的是一個固定菜單?如果預制菜的菜式持續創新、開發,這種精細化豈不是自縛手腳?
上述滿腔困惑,最後在記者與格蘭仕客服的對話中,找到了一些可能的“解釋”。
客服的回複内容
此外,格蘭仕在最近一次品牌活動中的表現,也與今天的言行有點“違和”。
5月末,格蘭仕和預制菜品牌禦鮮鋒發起聯合營銷,對外發布的文案中可見“格蘭仕與預制菜更配”、“用格蘭仕微波爐叮一下,10分鐘吃上美食”等内容,那麼到底哪款格蘭仕更配?或者說,平價微波爐已能滿足“即熱預制菜”的就餐需求,W0-CGF2V隻是在用戶體驗升級和市場占位上,進行的一次嘗試?
至少在産品營銷的表達力、客服态度,以及官方宣傳上,還看不出它相比普通微波爐,存有哪些科技上的大幅進步,“首款”标簽似乎缺少硬核的支撐,這讓它的作價,不免顯得有點虛浮。當然,如果從更省心的預制菜烹饪體驗、産品外觀設計等方面,它還是存在領先性的,盡管可替代之處居多。
另一方面,随着家電界巨頭陸續入局預制菜,現在入手一台千元“專用微波爐”,很可能沒有太高的保值率。
同在今年9月,格力電器也官宣了“成立預制菜烹饪裝備相關公司”,更早一些時候,海爾還研發了一款預制款烤鴨。如果這些長年互争的老對手,在預制菜的白熱競争階段,用科技性價比來打造護城河,那麼今天的千元微波爐,很可能快速埋沒在更便宜、更有趣的産品中。更别提在巨頭效應下,中小份額玩家也很容易伺機而動。
王郁斌對此認為:“用微波爐加熱預制菜,格蘭仕能做到,别的品牌也可做到。而且未來預制菜體系進一步完善後,還需滿足蒸、炒、烹、炸、煮等多種加工方式,如此才可匹配龐大的中國菜系,以及不同省份消費者對口味的獨特需求。”
獨立商業咨詢師賈甯接受《新營銷》采訪時表示:“基于近期的消費調研,實際上微波複熱和水浴複熱都不是好選擇,口感難以保證。目前已經有廠家,開始做智能烹饪櫃,根據實際效果,可以達到更進一步的烹饪複刻,并兼顧蒸煮悶炖炒。”
嘗鮮科技産品,難免會付出想不到的“代價”。
不過,一款産品的綜合價值,難以完全被科技定義,潛在消費者對它的熱心或冷眼,也是市場潛力的依據之一。
真正的暗礁在哪?
格蘭仕在2022年推出的W0-CGF2V,與百年前人類發明的洗碗機、半個世紀前出現市面的紙尿褲,是否處在同一困局中?這個設問,也許要先問問不同廚房感知、不同身份标簽的人。
阿羽今年27歲,在一家研發教育硬件的公司上班,由于受雙減影響,公司人越來越少,但自己手裡的活越來越多,她要接手離職同事的“爛攤子”,但并不熟練。所以,随着加班和自主學習占用的時間急速增多,下廚做飯成為一種奢侈。
在接受《新營銷》采訪時她認為:“首先我對預制菜是抗拒的,且不論口感如何,它能在冰箱儲存那麼久,總會有未知的添加物吧?所以這麼一台小貴的微波爐,我不太能接受,這意味着我要物盡其用,連續高頻的吃速凍食物。此外買它之後,家裡已有的微波爐如何處置?它屬于應用效率低,又很占空間的存在,還容易讓我對食物絕望。”
在加班族阿羽的認知中,預制菜微波爐會沖撞她的廚房感知,甚至産生消費逆作用。那麼對于主導家庭後端的人,對這款産品有何想法?
早在九年前第一個小孩誕生時,安景就放下了CBD白領的身份,回到北京遠郊的小城市,專職照顧家的後端,曾花在PPT和Word文檔上的精力,如今被替代為柴米油鹽。
在與《新營銷》記者的遠程連線中,她認為:“如果預制菜能做到100%還原手工,采購一台微波爐肯定不在話下,但家裡的老人和兩個小孩,都處在特殊的年齡段,需要的正是營養、新鮮、健康的食物,我無法為了圖方便,讓預制菜成為飯桌上的主角。當然,我自己可以接受預制菜,但也隻是偶爾。”安景說。
在她看來,産品的配套設施可以選購,但前提是産品本身,要滿足這個家庭的飲食标準。那麼,尚未成家的單身青年,對這件事又有哪些“新奇”看法?
93年的小江,從河南來北京闖蕩已有六年,一直選擇與同學合租。他認為:“如果它再便宜點,入手一個還可以,但肯定不會每天使用。現在幾個人在周末和一些節日,會去超市買生雞活魚,回來自己動手做菜,當然也會邀請别人。如果你全搞了預制菜,這種活動就沒有意義了。”
小江已把做飯這件事,放置在社交、娛樂等生活方式的層面,端上餐桌的不止是一道菜,還有手工和共造的意義,這也許是預制菜不斷侵占人類胃口的當下,難得的一種享受,甚至,是一種“我有自主生活”的證據。
這些消費終端的聲音,能有助于認知“預制菜微波爐”要解決的市場問題,以及它與洗碗機、紙尿褲初臨中國時面對的境況,存在的差異性。
洗碗機最初被一些人稱為“智商稅”,因為機器洗完餐具,人還要清洗機器,并且占地大、定價高,作為西方舶來品,在使用場景上,也與本土廚房特征格格不入。但後來經過技術升級,越發匹配本土需求和習性後,也漸漸打開格局。
而紙尿褲在中國市場從“冷落”到“熱捧”的形象轉變,在營銷維度更有經典流傳。當談及它“更方便、更省事”時,部分人認為大可不必;但當強調它“更安全、更衛生”後,人們逐漸開始買賬。
一個是在完成技術本土化後,開始有了銷量;另一個則在品牌層面重塑後,加速了自己的普及。但這兩套方法,能被W0-CGF2V拿去利用嗎?
C端餐桌革命,不能止于“替代”
相比于洗碗機、紙尿褲,“預制菜微波爐”以及未來将發生的更多配套設施升級,并未理解行業千億格局下,是哪些角色在真正受益、真正亢奮。
在大企業的大動作層面,預制菜行業從不缺新聞。僅在2022上半年,就有金龍魚、安井、得利斯等,陸續宣布投入數億元,在生産、央廚、供應鍊等方面構建預制菜項目。但它們無一例外都聚焦于服務B端,旨在為餐飲企業降本增效,而真正落在C端的行業布局,在中泰證券研報的統計中隻有20%。
這意味着,預制菜行業的重心,仍然落在B端的“輸出效率”上,千億的市場規模,也主要注入了一個存量市場;通過加深傳統餐企後廚的“預制程度”,讓生産能力更高、成本更低,從容應對更高量級的訂單,最終走向餐企工業化的改造。
但在真正的終端(消費者)面前,它目前還沒有建立“輸入資格”,所有在B端出現的主動創新、狂熱奔跑,因為産品上的潛在“弊病”,難以同頻到C端。這裡仍處于不明确的開墾期,很多人隻是應急型、被動型、低頻次的選擇預制菜。
這也就不難理解,預制菜的風評總是“一頭熱”了。近期東方甄選嘉賓王志綱,爆出的“預制菜豬狗食”之論,餘波還未消散;稍遠的時間線上,2022年初陸正耀打造“舌尖英雄”,這個直供C端的預制菜加盟項目,在推廣期拿到六千多意向簽約者,但一段時間後,卻陸續傳出各地加盟商虧損、關店的消息。
所以“預制菜微波爐”在市場端要邁過的坎,不隻是技術适應性和品牌重塑,它需要等待整個行業在C端建立“輸入資格”,等待産品在新鮮、衛生、手作感上的優化升級。在這個過程中,則需要正視預制菜在C端的價值落點,不是“替代”而是“革命”。
王郁斌認為:“預制菜要引領的是一場餐桌革命,不是簡單的将下廚替代為即熱食品。現在行業裡喜歡以産品論産品,無論菜還是設備,每款産品單看都很好,但觀摩總體就會發生合成謬誤,缺少完整邏輯鍊,如此,便難以推動市場大步向前。現在一些預制菜廠家,主要是和傳統快餐搶生意,與酒店、餐飲企業形成供貨關系。但這種做法難以促進預制菜走進家庭,與C端真正的需求是相悖的。”
“可以拿摩拜來舉例。在國外,共享單車很多年前就存在,但表現形式是公益,而摩拜卻想借助公益的外殼,做商業化變現,本質上已經違背了共享精神,背後邏輯也就錯了。同理,預制菜本來要完成的是一場餐桌革命,現在卻被拿來與盒飯搶生意,顯然還沒有意識自己的潛能。我相信随着行業逐步正視預制菜,未來它會以更好的方式,去真正造福人類的餐桌,兼顧美味、健康、效率。所以格蘭仕推出預制菜微波爐,本質上,還是在順應當前階段的行業理解。”
綜上,格蘭仕和更多聚焦預制菜C端的企業,仍處于對受衆的“超速”期待中,目前推出的微波爐等産品,有更大的可能隻是戰略部署:在一個能感知到前景的細分品類,占一個“首發”的坑位。創新隻是基于創新本身。
專注快消行業研究的君冉對《新營銷》表示:“我認為精英人群可以考慮買入,但普通老百姓的接受度應該不高。不過,搶先占位的意義很大,先在市場形成口碑,然後等市場真正爆發後,格蘭仕可以說,我們針對該領域已做了諸多研發和技術叠代。這也是一種品牌的積澱,未來如果大家都做預制菜微波爐,産品肯定會大同小異,但格蘭仕的受衆認知會更高。
但也有不同角度的行業觀點。知名品牌營銷人昝前就此事告訴《新營銷》:“格蘭仕打出預制菜微波爐這張牌,從品牌的層面我不太看好。預制菜專用這個由頭很平凡,缺少技術上的認知高度。打個比方,烘烤溫蒸一體機是否更有創新性和帶動性,能創造更顯著的首因效應?如果未來市場能做成,客戶除了使用價值,還需要品牌認同,比如是否匹配自己的精英感等。我認為格蘭仕這次品牌層面的操作走低了。”
無論如何,格蘭仕是一家已經奮鬥44年的企業,從最初的微波爐做起,到今天成長為有一定代表性的本土品牌,它是很多人廚房記憶的一部分。而這次深入預制菜行業的産品探索,無疑是這個老品牌,持續向前邁步的痕迹,展示了自己骨髓裡的生存意志,這在中國家電下行的氣氛中,無疑會給行業不小的信心與鼓舞。
食品業自媒體《安全食報》主編陳一筆對《新營銷》表示:“格蘭仕做這款微波爐,屬于是在預制菜行業爆發增長期,找到了合适的切入賽道的角度,在烹饪環節給出一種解決方案。預制菜産業鍊條很龐雜,農業、供應鍊、食材餐飲、配套服務等,都在謀求切入機會,如預制菜研發、銷售、産業園等。能看到家電品牌的切入,本質是一個好現象,證明了創新活力。但微波爐是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還是一場概念炒作,需要繼續觀察。”
(應受訪者需求,華華、阿羽、安景、小江、君冉為化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