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世界七大工程

世界七大工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5 23:27:47

工程奇迹由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出:

巴拿馬運河

世界七大工程(世界七大工程奇迹)1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英語:Panama Canal;西班牙語:Canal de Panama)位于中美洲國家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橋梁”。

巴拿馬運河,總長82公裡,寬的地方達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建造巴拿馬運河的負責人法國的菲迪南·德·勒塞普在1880年1月1日負責開始動工開鑿巴拿馬運河,但是在高燥地帶開鑿蘇伊士運河和在熱帶叢林内開鑿完全不同,洪水、泥濘、熱帶的流行病如瘧疾、黃熱病等造成的高死亡率迫使法國人放棄了這個計劃。1903年,工程由美國接手。

1914年8月15日,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極大地縮短了美國東西海岸間的航程,比繞合恩角縮短了14800公裡。為了建造巴拿馬運河,法國在開始付出了3億美元,美國又追加了3億7500萬美元,共挖掘了1億7700萬方土方,用了450萬方混凝土,最多時有4萬工人同時施工。

折疊

荷蘭北海保護工程

世界七大工程(世界七大工程奇迹)2

荷蘭北海保護工程

荷蘭北海保護工程,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荷蘭近1/3的國土位于海平面以下。為阻止海洋的進犯,他們建起一系列巨型防洪屏障。該計劃是在風暴頻發的北海之中建造一道30公裡長的防洪堤,以防海水的襲擊,與此同時,在防洪堤後面建一個既沒有潮汐也沒有洪災危險的淡水湖。

荷蘭境内地勢非常低平,在4萬多平方公裡的國土中,約有27%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在那裡,東南部海拔—二百米的地方就算“高原”了。生活在這樣的國土環境裡,如果沒有海堤和河堤的保護,許多人将失去家園。在曆史上,荷蘭人民深受北海之苦,海水内侵使千裡沃野變成澤國。1282年,海水突破海堤,北海與伏列沃湖連成一片,形成了須德海。據統計,從13世紀至今,荷蘭的國土被北海侵吞了56萬多公頃。但是,荷蘭人并未就此屈服。荷蘭這個國家有近四分之一的國土在海平面以下。荷蘭人與水抗争了幾百年,努力捍衛自己的土地。可是,土地開始緩慢下沉。與此同時,海平面漸漸上升。于是,荷蘭人采取了極端的應對措施——修建巨型屏障,把海擋住。

折疊

美國帝國大廈

世界七大工程(世界七大工程奇迹)3

美國帝國大廈

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是位于美國紐約州紐約市曼哈頓第五大道350号、西33街與西34街之間的一棟著名摩天大樓。

名稱源于紐約州的昵稱──帝國州,故其英文名稱原意為紐約州大廈或者帝國州大廈,惟帝國大廈的翻譯已經約定俗世并沿用。帝國大廈為紐約市以至美國最著名的地标和旅遊景點之一,為美國及美洲第4高,世界上第25高的摩天大樓,也是保持世界最高建築地位最久的摩天大樓(1931-1972年)。樓高381米、103層,于1951年增添的天線高62米,提高其總高度至443米,由Shreeve, Lamb, and Harmon建築公司設計,為裝飾藝術風格建築,大樓于1930年動工,于1931年落成,建造過程僅410日,是世界上罕見的建造速度紀錄。

帝國大廈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評價為現代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紐約地标委員會選其為紐約市地标;1986年該建築被認定為美國國家曆史地标;大廈在進行巨額費用的改建,正在努力轉變為一個更加節能的環保綠建築。

折疊

美國金門大橋

世界七大工程(世界七大工程奇迹)4

美國金門大橋

金門橋(Golden Gate Bridge)是世界著名的橋梁之一,也是近代橋梁工程的一項奇迹。大橋雄峙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長1900多米的金門海峽之上,曆時4年,利用10萬多噸鋼材,耗資達3550萬美元建成,由橋梁工程師約瑟夫·施特勞斯(Joseph .Struss, 1870—1938年)設計。因其曆史價值,于2007年由英、美兩國合拍成同名紀錄片。

金門大橋的北端連接北加利福尼亞,南端連接舊金山半島。當船隻駛進舊金山,從甲闆上舉目遠望,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大橋的巨形鋼塔。鋼塔聳立在大橋南北兩側,高342米,其中高出水面部分為227米,相當于一座70層高的建築物。塔的頂端用兩根直徑各為92.7厘米、重2.45萬噸的鋼纜相連,鋼纜中點下垂,幾乎接近橋身,鋼纜和橋身之間用一根根細鋼繩連接起來。鋼纜兩端伸延到岸上錨定于岩石中。大橋橋體憑借橋兩側兩根鋼纜所産生的巨大拉力高懸在半空之中。鋼塔之間的大橋跨度達1280米,為世界所建大橋中罕見的單孔長跨距大吊橋之一。從海面到橋中心部的高度約60米,又寬又高,所以即使漲潮時,大型船隻也能暢通無阻。

折疊

巴西伊泰普水電站

世界七大工程(世界七大工程奇迹)5

巴西伊泰普水電站

伊泰普水電站(Itaipu Binacional, Itaipu Dam),位于巴拉那河流(世界第五大河,年徑流量7250億立方米)經巴西與巴拉圭兩國邊境的河段。是世界第二大水電站,由巴西與巴拉圭共建,發電機組和發電量由兩國均分。目前共有20台發電機組(每台7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1400萬千瓦,年發電量900億度,其中2008年發電948.6億度。是當今世界裝機容量第二大,發電量第二大水電站,僅次于我國三峽電站。

巴拉那河全長5290公裡,總流域面積280萬平方公裡,平均年徑流量7250億立方米。伊泰普壩址以上的流域面積82萬平方公裡,平均年徑流量2860億立方米,分别占全流域的28%和39%。伊泰普以上流域均在巴西境内,水量充沛、落差也較大。伊泰普水庫總庫容 290億立方米,有效庫容190億立方米,相當于年徑流量的6.6%。在上遊還建成23座水庫,與伊泰普水庫合計總庫容2169億立方米,其中有效庫容1265億立方米,相當于年徑流量的44%,所以調節性能很好。1973年巴西、巴拉圭兩國政府簽訂協議,共同開發界河長200km一段水力資源,曆時16年,耗資170多億美元,1991年5月建成舉世界矚目的伊泰普水電站,壩址控制流域面積82萬平方公裡,大壩全長7744米,196米,攔腰截斷巴拉那河,形成面積1350平方千米、庫容290億立方米的人工湖。多年平均流量8500立方米 /s。壩址處常水位時河寬約400m,枯水河槽寬250m,基岩主要為堅硬完整玄武岩。電站總庫容290億立方米,有效庫容190億立方米 。

折疊

加拿大國家電視塔

世界七大工程(世界七大工程奇迹)6

加拿大國家電視塔

英語:the CN Tower,又譯加拿大國家塔、西恩塔是一座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的電波塔。英文原名裡的“CN”最初是“Canadian National”首字母縮寫,現在則是“Canada's National”的縮寫,但兩個名稱皆不常使用。塔高553.33米,現為世界上第五高的自立式建築物。該塔被認為是多倫多的地标,每年吸引超過200萬人次參觀。

自從在1976年落成後,該塔一直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紀錄為最高的建築物,直至被哈利法塔(迪拜塔)超越為止。但從專業角度看,加拿大國家電視塔并不是一個建築物,而是一個非建築結構物。加拿大國家電視塔是多倫多的标志性建築,也是世界第二高的通訊塔,塔内擁有将近一千七百多級的金屬階梯,塔高約等于于一百幾十層樓的高度。塔内裝有多部高速外罩玻璃電梯,隻需58秒就可以将遊客從電視塔底層送至最高層,在塔頂可以遠遠眺望整個多倫多城市以及安大略湖等周圍的景色。1995年,加拿大國家電視塔被美國土木工程協會收入世界七大工程奇迹。

折疊

英吉利海底隧道

世界七大工程(世界七大工程奇迹)7

英吉利海峽隧道

英吉利海峽隧道(英語:The Channel Tunnel 、法語:le tunnel sous la Manche)也稱為英法海底隧道、歐洲隧道,是一條把英國英倫三島連接往歐洲法國的鐵路隧道,于1994年5月6日開通。它由三條長51km的平行隧洞組成,總長度153km,其中海底段的隧洞長度為3×38km,是世界第二長的海底隧道及海底段世界最長的鐵路隧道。兩條鐵路洞襯砌後的直徑為7.6m,開挖洞徑為8.36~8.78m;中間一條後勤服務洞襯砌後的直徑為4.8m,開挖洞徑為5.38~5.77m。從1986年2月12日法、英兩國簽訂關于隧道連接的坎特布利條約(Treaty of Canterbury)到1994年5月7日正式通車,曆時8年多,耗資約100億英鎊(約150億美元),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利用私人資本建造的工程項目。

隧道橫跨英吉利海峽,使由歐洲往返英國的時間大大縮短。隧道長度50千米,僅次于日本青函隧道。海底長度39千米。單程需35分鐘。通過隧道的火車有長途火車、專載公路貨車的區間火車、載運其他公路車輛(像是大客車、一般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的區間火車。隧道由歐洲隧道技術公司經營,但因為隧道建造費用極高,所以債務沉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