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報材料是指工作人員在工作崗位上,經曆了一段時間,完成了一項工作後,或者在工作進行中,将自己的工作成果或者進度、建議或者想法、思想或者認識,乃至掌握的情況信息,進行分析整理,所撰寫的文字材料。并以這一文字材料在适當時機向領導部門或者黨組織的負責人進行口頭的或者書面的彙報。
一、常用類型
1、工作彙報
工作彙報是工作人員在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完成後,對本職工作經過彙總、分析、整理、概括後,寫給領導的書面材料。工作彙報與工作報告不同。二者雖然有相近之處,比如都反映情況、陳述問題,但在問題分析的深廣度上不同。報告,除反映工作進展情況外,重在介紹主要收獲和經驗,探讨工作規律性,分析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或解決辦法;工作彙報,一般側重于如實反映情況,雖有分析,卻是粗線條的。
2、思想彙報
思想彙報是把一個階段的思想狀況,經過分析綜合寫給上級、組織的書面材料。它是一名黨員或要求進步的非黨積極分子,增強黨性,自我改在,經常運用的一種應用文。黨員或非黨積極分子在工作一段時間後,認識要提高,思想要清理,就要總結反思自己的意識狀況,向黨組織彙報,以求得組織幫助,更快進步。
3、情況彙報
情況彙報是把工作人員掌握的一個階段發生的和機關工作直接有關的,或者間接有關的機關内部情況、外部信息,乃至社情民意等定期或者随時向領導部門、向黨組織進行的彙報。情況彙報比較接近工作彙報,但其彙報的情況有時不一定都和工作緊密相連,或者直接相關;情況彙報又有點類同思想彙報,但其彙報的情況有時也不一定都和思想緊密相連,或者直接相關。
4、專項彙報
專項彙報是專門就某一問題作的彙報,着重講清問題的表現及發展的程度,發生問題的主客觀原因,應吸取的教訓,以及解決問題的措施等。
5、向地方黨政機關、領導彙報
主要是向地方相關部門或領導彙報工作情況,交流典型經驗,協調相關事宜等。
二、标題
彙報标題一般有三種寫法:
一是公文式标題,也稱簡式标題,即由“彙報事由 文種”構成。如“關于落實全省人才工作會議情況的彙報”等。
二是非公文式标題,也稱複式标題,由正标題和副标題兩部分組成。正标題一般是同彙報内容有關的一句話,如“突出實踐特色确定活動載體”;副标題一般是标明彙報的内容、範圍、文種等,如“關于我縣開展‘創先争優’活動的彙報”。
三是用簡略的文字直接點題,如“XX工作的情況彙報”、“高清紅的成功給我們的啟示”。
三、精心提煉主題
成文階段的首要任務是深化總結主題。我們在寫作前,會收集許多資料,但在沒有形成和确立主題前,這些材料都是零散的、片段的,互相之間缺少關聯。而主題的形成和确立,會把它們凝聚起來,形成文章。主題是彙報材料的靈魂,是統帥。古人說“意猶帥也”,這個“意”,決定了材料的取舍、詳略,決定了結構的劃分與順序,也決定了标題的拟寫。
彙報材料僅僅有明确的主題還是不夠的,還要看所确立的主題是否正确和深刻。因為主題是否正确與深刻,關系到彙報材料是否有思想性和指導意義,關系到彙報材料的成敗。
那麼,怎樣才能深化主題呢?
一是要突出中心環節。由于工作期限長、頭緒多、紛纭複雜,如果寫彙報材料隻是一味地貪多求全,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彙報就成了流水賬。因此,我們寫彙報材料時,要寫一個單位的中心工作和主要工作;在評價工作、分析問題、尋找原因時,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着眼全局,突出重點。
二是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問題。主題的提煉深化過程,是去粗取精、去僞存真、歸納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的過程,是全面客觀地總結經驗、提出對策的過程。這一過程,一定要用科學理論作指導,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問題,避免極端化、絕對化、片面性等錯誤傾向。在提出問題、提煉觀點時,既要看到問題的有利方面,也要看到問題的不利因素;既要認識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要客觀分析産生問題的原因;既要看到目前取得的成績,也要看到将來會産生的各種影響。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能增強預見能力,使彙報材料更具有客觀性。
三是避舊求新。避舊,即避免舊道理、舊辦法、舊表述。所謂舊道理,就是陳言、常言、空言,了無新意,沒有自己的觀點和獨特見解。舊辦法,就是一成不變的做法,墨守成規,不會随時代變化、形式的發展而更新。舊表述即程式化的寫作,盡管彙報材料的基本結構形式是“老三段”,即基本情況、經驗體會、今後意見等,但這不是寫彙報材料的固定格式。俗話講,“文無定法”。結構形式要根據内容和行文目的而定,即使用“三段式”,在表達上也應力求變化,或者形式上演化為“兩段式”和“四段式”,或者内容上求突破,按照情況、經驗、意見的順序寫,也可以把幾個方面概括起來安排結構。求新,即力求觀點新穎、材料新鮮、角度新巧。
四、構建框架結構
構建框架結構,指的是構建彙報材料結構的形式和方法。當彙報主題确立後,就進入了搭建框架、安排結構階段。也就是編寫提綱,拟制标題和層次觀點,規劃文章的藍圖。
彙報材料的結構,通常有三種形式:
一是縱貫式結構,又稱縱式結構。這種結構又演繹成三種形式:
(1)以時間為序。把整個工作過程按時間發展的順序劃分若幹階段,然後分别介紹各階段的工作情況和經驗教訓。從事物發展的縱向過程展示事物的客觀規律,是這類彙報材料所依據的邏輯性。這種結構,脈絡清晰,前後連貫,容易操作,适用于内容比較單一的工作總結。
(2)按人們思想認識的發展順序依次展開。這種結構形式一般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工作情況、歸納成績做法、指出存在問題,回答“是什麼”;第二部分對工作成敗原因進行理性分析,形成經驗,引出教訓,回答“為什麼”;第三部分針對問題,提出改進措施,籌劃今後工作,回答“怎麼辦”。這類彙報材料按照人的思維認識規律,由淺入深,步步展開。
(3)以工作階段或活動開展的步驟為順序安排層次。即把工作的重要步驟或重大環節分成獨立的内容,寫出每個步驟的工作重點,突出工作方法。這種形式便于反映出工作過程,能夠體現出工作的重點,适用于專項彙報材料。采用這種結構需注意防止寫成流水賬式的弊端。
二是并列式結構,又稱橫式結構。這種結構常見的有兩種形式:
(1)以工作特點為序。在一項工作中,提煉出幾個顯著的特點,然後按照特點的邏輯先後,安排文章的順序。用特點和規律總結工作,可以使總結更深刻,給人的啟迪更大。但是需要作者有較高的思想水平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能夠對整個工作有全面的認識和把握,從中歸納、提煉出工作特點(或思想觀點),否則會讓人感到空泛和流于形式。這種結構體現作者的思維按照認識的不同性質展開,适用于專項彙報材料。
(2)以問題為序。将工作中容易出現或反映出來的問題歸納出來,再将每個問題與工作情況、經驗教訓結合在一起,采用做法加體會的方式來寫。劃分問題的标準,可以是一個問題的幾個方面,可以是一種事物存在的幾種形式,也可以是一個部門的幾類典型,相互間有着内在聯系,形成條理性。這種結構在專項彙報材料中運用較多,是彙報某些具體工作,或彙報某項活動比較好的方式。但要力求找準問題,弄清彙報工作的本質。
三是綜合式結構。即将上述幾種方式綜合運用來安排文章層次結構。彙報材料寫作是一個複雜的思維寫作過程,單純地按一種形式安排層次并非很多,尤其是内容複雜、涉及面較廣的工作彙報材料,單純用哪一種形式都是不行的,隻有綜合運用才能寫出好的總結來。比如,以工作類别為序的彙報材料,在每一類的工作中,還應該突出工作特點,提出彙報的問題。在以工作特點為序的彙報材料中,需要按時間和工作步驟來說明工作的特點,等等,這些方式都運用好了,就會使我們的表達更加清晰合理。而具體運用哪種方式進行排序,隻能量體裁衣,即根據材料的特點和觀點的需要來确定。
五、掌握表達之道
表達之道即彙報材料寫作的一些表達技巧與方法。除了上述的主題确立和深化、構思謀篇、框架搭建外,還應注意以下三點:
一是精心制作好标題。一套好的标題對于總結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但有些單位的彙報材料不僅沒有大标題,就連正文各部分也沒有标題,或是用基本情況、工作成效、存在問題、下步打算等簡單詞組作為标題,很難看出彙報是圍繞什麼主題展開的。制作标題也是撰寫彙報材料的一個重要方面。彙報的大标題要統禦全文的小标題,各部分的小标題要緊緊為說明、論證大标題服務,遙相呼應,互為因果,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制作标題時,不能刻意“對仗”,要在準确的前提下再力求工整。
二是詳略得當,重點要突出。一個單位一年的工作内容十分豐富,各項工作之間又相互影響、互有聯系。寫全面總結,既要反映和體現出一個單位全面建設的基本面貌,内容要有相對的完整性,但也不能求全貪多,不分主次,把什麼東西都寫上去,搞成流水賬,而是必須有詳有略、突出重點。對重點内容要寫得詳細、具體,非重點内容則要簡寫或者不寫。有的彙報沒什麼特點,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往往是因為重點不夠突出。那麼重點怎麼确定呢?一般來說,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事物本質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經驗與教訓,就是應該突出的重點。對重點問題要不惜筆墨,寫深說透,切實把本單位的特色寫出來,讓人一看就感到像這個單位的情況,很準确,很有深度,這樣寫出的彙報材料才有說服力和教育意義,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是語言準确簡潔,文字生動活潑。彙報材料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在語言運用上必須符合公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做到準确、簡明、莊重、樸實,不能采用一些文學修辭手法對工作過程和情況進行渲染、描寫,更不能亂用形容詞或空發抒情性議論,寫得花裡胡哨、不倫不類。彙報中,要忌用模棱兩可的語言,也要慎用“最”“極”“非常”等副詞,要避免使用晦澀難懂、生編硬造的詞,盡量使用材料語言、規範語言,包括正确使用标點符号。當然,我們強調彙報材料要注意準确、樸實,是從反映工作和情況等方面講的,是從文風上講的,并不反對一些新穎的結構和生動活潑的語言。相反,我們提倡用自己的語言,用帶有個性的語言,應辯證把握這個表達的“度”。
六、彙報材料應遵循的原則
不同的領導喜歡不同的彙報方式,不同的情況也需要采取不同的彙報方式,但是有幾項基本原則帶有一定的共性,是工作人員必須遵循的。
1、實事求是的原則
就是彙報的情況要真實、準确,有具體出處,不能道聽途說;提出的建議理由要充分、根據要充分、用事實說話,不能想當然;不要在彙報中使用“大概”、“可能”、“也許”、“差不多”等含糊不清、模棱兩可的詞語;對沒有經過核實、沒有把握的情況,要按事物的本來面目如實反映實際情況,并說明情況來源和可靠程度;面對領導提問回答不上來的時候,要大膽果斷聲明“不知道”或“不清楚”,不可不懂裝懂,不知充知,甚至胡言亂語,搪塞敷衍。
2、效率第一的原則
彙報也有個效率問題,所謂彙報的效率就是領導能用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多的信息。這不僅因為領導工作很忙,俗稱日理萬機,不可能拿出太多的時間專門用于聽取工作人員的彙報;還因為領導聽取彙報的目的,就是為了了解更多的情況,獲取更多的信息。工作人員彙報工作絕不能違背領導的這一初衷。所以,也有人把效率第一的原則,成為信息第一的原則。為此,工作人員彙報工作一定要直截了當,開門見山,幹脆利索,一針見血,重點突出;要先彙報結果和結論,如果領導感興趣的話,再彙報過程及必要的補充說明;要避免空話、套話、脫離主題的閑話,毫無用途的廢話;要最終達到占用領導的時間最少,讓領導掌握的情況最多的目的。
3、注意場合的原則
彙報工作也有個場合問題,良好的彙報場合,有助于取得良好的彙報效果。最好選擇在領導心情比較舒暢,時間相對寬松,沒有外界幹擾的場合下進行彙報。一般的說,在這種場合下,領導心态比較平和,态度比較從容,精神也比較專注,工作人員彙報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所以,除了有時限要求的緊急情況外,工作人員一般不要選擇下列場合向領導彙報工作:一是領導午睡休息時;二是領導接待賓客,特别是領導正向上級領導彙報工作時;三是領導學習和思考重大問題時;四是領導情緒不好時。
4、區别對象的原則
不同的領導有不同的聽取彙報的方式和習慣,世界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把領導者區分為“聆聽者”和“閱讀者”。他指出:有些領導喜歡以書面報告的方式獲取信息,便于研究;有些領導則喜歡口頭彙報,以便随時提出問題。就是喜歡口頭彙報的領導,也不一樣。有的喜歡簡明扼要,條理清晰,點到而已;有的則喜歡事無巨細,溯本求源,不厭其詳。有的文化程度高,聽話能力強,記錄速度快;有的文化程度低,反應能力差,記錄速度慢。有的隻聽不插話,但面帶表情;有的邊聽邊插話,問這問那。工作人員一定要根據不同領導喜歡的彙報方式,尊重不同領導的不同彙報習慣,選擇最适合的彙報方式。對聆聽型的領導,應盡量向其口頭彙報,但事先應有個書面的彙報材料,至少是彙報提綱;對閱讀型的領導,就要盡量做到書面彙報,減少口頭彙報。如果領導對某個問題有見解,插話發表意見,工作人員一定要暫停彙報,認真聽取領導的指示,并做好記錄。待領導把意見講完,示意你接着彙報時,再接着彙報。對一直不插話表态,專注聽取工作人員彙報的領導,作為工作人員也不能光是傻乎乎地一個勁兒地低頭彙報,還要善于察顔觀色,随時注意領導聽取彙報中不時變換的表情和神态,以确定自己是否需要改變彙報的語氣、内容和方式。
5、相互轉化的原則
所謂相互轉化是指書面彙報材料,常常以口頭彙報的形式出現;而口頭彙報後,領導可能又要求提供書面的彙報材料。這就要求書面彙報材料口語化,口頭彙報條理化,以有助于相互間的順利轉化。
彙報材料的寫作必須口語化,即彙報材料要平易樸實,便于口頭彙報。這是因為彙報材料雖然是書面的,但真正彙報時,卻經常是口頭的。如果彙報材料語言過于書面化,不便口頭表達。一旦領導要求口頭彙報,必會影響彙報效果。加之,彙報材料的寫作者和口頭彙報的人員不一定是同一人,更應在彙報材料的寫作上注意口語化。
口頭彙報條理化,是指口頭彙報要層次分明,條理清楚,隻要把口頭彙報稍加整理,便是一篇很好的書面彙報材料。為此,即便領導沒有要求上報書面彙報材料,作為下屬至少也要有個書面的彙報提綱。否則口頭彙報條理化就很難實現,除非口頭彙報人有卓越的口才。
七、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
少講過程性的東西,多講實質性的東西。常見一些彙報材料用相當大的篇幅反映開了多少個會進行傳達、組織了多少次學習讨論、開展了多大聲勢的宣傳活動等等,看了半天還見不到實質性的内容,等看到實質性内容時已經快結束了。其實,過程性的東西根本沒有必要多講,頂多幾句話帶過去就行了,重點要放在你這個地方或單位究竟是怎麼貫徹的,做了哪些實際工作。如果情況不明,就要通過各種渠道去了解,而不能待在辦公室裡無病呻吟。老是開會、學習、讨論,你不說上面也知道,還用得着什麼彙報材料?
少講空話、套話和恭維話,多講上面想聽的真話和實話。有些彙報材料老在那裡圍繞上級某項工作部署談認識,人家上級文件和領導講話已經講得清清楚楚了,他又搬過來唠叨一遍;有的則是大段大段地評價上級某項決策如何英明正确,如何如何必要和及時,又是如何如何切合本地本部門實際情況,簡直把上級捧到天上去了。但上級不喜歡“天上”,隻需要“地上”的實實在在的情況,你為什麼不着重反映呢?
少講一般性的貫徹情況,多講重點的、有特色的貫徹情況。有些彙報材料看起來寫得很具體、很充實,但面面俱到,繁雜瑣碎,看完不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全面反映情況是對的,但要分清楚哪些詳寫、哪些略寫,把重點、亮點顯現出來。應當看到,雖然同是貫徹上級部署,但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各有各的重點和特色,我們在寫材料時要把筆墨重點放在這上頭,尤其要把那些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好舉措、好效果反映上去,而這也是上級領導最需要了解的。
其實,上級對我們的要求同我們對下級的要求是一樣的。當我們自己在綜合下級送來的彙報材料時,對上述三個要點就會看得非常清楚。沒有誰會對那些過程性的、空洞的、一般化的東西感興趣,而隻會尋找那些實在的、新鮮的、有價值的東西,并且畫上記号,作為綜合的重點内容。的确,被我們奉若圭臬的應該是務實和創新,而不是空洞與平庸。無論寫材料還是做工作,對空洞與平庸的态度應該是:删掉!堅決删掉!
八、彙報提綱
彙報提綱是下級向上級彙報工作時使用的文書。多數彙報提綱是彙報者在口頭彙報時使用的大綱,目的是使彙報者講起來不離主題,不遺漏主要情況,不産生思維混亂。有的彙報提綱,在彙報前要求印成文件,送給聽彙報的有關領導,使之有個思想準備。少數彙報提綱,在彙報後,根據領導的意見,加以修改,印成正式文件,發給有關單位參考或執行。下發的彙報提綱在思想内容和文字上要求更嚴格一些。
彙報提綱,應用範圍很廣,在各項工作的進程中,都常常使用。領導機關、領導同志,經常需要聽取下級機關的彙報,這些彙報多數是不必寫提綱的,但一些比較重大的,涉及面較廣的工作,比如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貫徹執行的情況,常常需要寫出彙報提綱。比如,某一項重大的調查研究活動,進行到一定階段時,調查組給上級單位彙報情況前,也常常先準備出彙報提綱,這個提綱常常是調查報告的基礎材料。特别是調查報告結束前的彙報提綱,往往成了調查報告的大綱。又如,一些有關制定方針政策或者對某些重大問題統一認識的會議結束後,向主管領導部門作彙報,也常使用彙報提綱。這個提綱經過修改後,往往成了反映該會議的情況報告或者會議紀要。
彙報提綱的寫法,比其它文件較為簡單。一般是事先把彙報的工作,加以綜合研究,然後歸納成幾個部分。比如,情況、經驗、問題、設想,或者組織領導、實施過程、主要成績、存在問題、解決措施等等。在每一部分中提煉出不同數目的小标題,可以叫做“綱中之綱”,然後在小标題下邊分層次羅列觀點和例子。采取總述和分述相結合的方式,在小标題下面先綜合性地概述情況,使人對彙報内容有個相對全面的印象;再分幾個不同類型,從不同的角度,具體地舉例說明,使人有更深一層的感性認識;最後回過頭來簡明扼要地點出該部分的主要觀點,和小标題相互照應,使人加深印象。
撰寫彙報提綱,除搜集足夠的素材外,還要掌握三條要求:一是觀點要鮮明。不拐彎抹角,模棱兩可,含糊其詞,力争給聽彙報者留下明确的概念。二是條理要清楚。中心是什麼,講幾個什麼問題,從幾方面講,講哪些事例,都要安排妥當,使人聽起來綱目分明,中心突出,曉暢易懂。三是事例要典型。彙報提綱中的事例可以多些,但一定要精選,要有典型性。凡提綱中引用的事例,都應盡可能具體,要把那些能夠反映本質的細節,生動的情節和語言寫出來。彙報提綱中典型、生動的事例,常常會成為彙報提綱的點睛之處,成為論證某一觀點和領導上指導工作的有力依據。四是語言要口語化。盡量用口頭語,說起來順口,聽起來也易懂。
(申研社App原創)
#公務員考試##申論##國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