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作為高三學子,要在高考中物理拿到好成績,甚至滿分120分。除了每天聽課做題外,還必須對考試說明有清楚的認識,知道哪些是重點,哪些是必考點,如何考,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
一、 精研考綱考題,一定要聽聽來自考試中心的聲音 仔細研讀考試說明,對比17、18、19年考題,提練重點題型的任務還是蠻大的,同學們每天又忙着做題,那麼就請《題根·高中物理》作者劉翠芝老師來幫你們來梳理一下高考命題的特點與趨勢,以找準複習的重點與目标,做最有效的複習。
1.對動量的要求:難度與選考時難度相當,試卷總體難度保持穩定
2.命題要求設計
(1)注重基礎,全面考察能力
(2)注重物理思想與方法
(3)增強綜合性,豐富呈現方式
(4)加強應用性,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5)體現創新性,增強開放性、探究性
◆近幾年高考計算題給我們的啟示
動力學
磁場
電磁感應
(1)重點知識重點考。主要集中在運動學、靜力學、動力學、電場、磁場和電磁感應。
(2)計算題考點沒有固定的模式。據此推測,以後在能量、天體運動等處命制計算題也完全可能。因此主幹考點的計算題均要訓練,不能靠押題。
(3)注重知識、方法、模型的整合和遷移。
(4)要養成“一遍算對”的良好運算習慣。理綜的題量大,基本上沒有時間回過來檢查的,而數據正确,在試卷批發中是非常重要的。
(5)多注重滲透情境,注重聯系實際。
(6)與中學内容搭鈎的競賽試題和大學知識要重點關注。
二、計算題24命題特點及趨勢 1.高考24題考查内容和範圍比較集中:
牛頓運動定律
直線運動結合牛頓運動定律(或動能定理)考查;考查萬有引力(雙星問題);物體平衡、臨界問題;滑雪、冰壺、短跑、刹車等物理模型與體育運動(生産、生活、科技等)的結合;
2.特點:物理過程較多(兩個以上的過程)、研究對象兩個。
3.命題趨勢及複習備考:
(1) 重視直線運動的追及、相遇問題,多過程的運動問題等。
(2) 牛頓運動定律與運動學結合問題仍是高考的重點。
(3) 物體平衡:在力學和電學情境中命題都要重視。
(4) 注意物理與生産、生活(體育等)實際問題的聯系,注重物理模型的建立。
(5)抛體運動(平抛)、圓周運動(豎直平面内)、斜面問題。
三、計算題25命題特點及趨勢 1.高考25題考查内容和範圍也比較集中:
帶電粒子
考查帶電粒子(微粒)在組合場、複合場中的運動問題、帶電粒子在磁場(有界磁場)中的運動問題;電磁感應綜合綜合;力和運動、能量和動量綜合;
利用數學工具(三角、幾何)知識解決平抛(類平抛)、圓周運動問題;
2.特點:情景複雜,過程多。
3.命題趨勢及複習備考:
(1) 重視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複合場中的力和運動、能量、動量問題。尤其要注意電場、磁場的疊加、組合以及有界磁場問題;
(2)重視小球、物塊、質點多過程運動問題,以及以彈簧模型、傳送帶模型、滑塊-木塊模型為情境綜合力和運動、功和能、動量的問題;
(3)電磁感應綜合問題。
(4)對物理過程的分析能力、數學中幾何知識在物理中的應用能力,以及運算能力的強度。
(5)注意多解問題和臨界問題。
(6)能規範作出粒子類平抛、圓周運動的軌迹.
四、複習過程中要紮紮實實地打好基本功,全覆蓋,抓重點,重落實,360度不留死角 1.對概念要透徹理解,對物理量既要掌握定義,還要掌握定義的方法
物理概念
比如速度v、加速度a、電場強度E、電勢φ、電勢差U、電容C、電阻R、磁感應強度B都是比值定義法,都隻與物理量本身屬性有關,而與作比例的兩個量無關。其它物理量也要知道它的内涵。
2、定理(動能定理、動量定理)、定律(牛頓運動三定律、機械能守恒定律、動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要一字不差地準确背誦,并達到熟練應用。
以上定理或規律可能聯合出擊才能突破一道綜合題。
3.熟記公式。
公式是解題的工具,解題思路和過程是通過一個個公式呈現的,可以說計算題文字叙述隻起前後關聯作用,而當得分點都在公式和結果上。
對定理、定律公式大家可能熟記,但有些公式往往記不準。比如:
運動學的兩個基本公式和常用的導出公式(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初速度為零的比例式);
圓周運動的線速度、角速度定義式,周期與線速度、角速度的關系式,向心加速度公式;
安培力公式F=BIL、導體切割磁感線産生的感生電動勢E=BLv,這兩個公式都用三個量表示,有兩個量是一緻的,但有些同學記混。可以通過它們特點來記憶:安培力是電流在磁場中受力,所以公式F=BIL中有電流I;而感生電動勢是導體運動産生,所以公式E=BLv有速度v。
4.構建物理模型,并會遷移應用
比如:平衡模型、闆塊模型、傳送帶模型、平抛斜面模型、圓錐擺模型、豎直面圓周運動最高點臨界模型、雙星模型、變軌模型、彈簧關聯物體模型、電場中的場線軌迹模型、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偏轉模型、帶電粒子在電場和磁場組合場和疊加場中的運動模型、電磁感應中的動力學動态模型、單杆和雙杆模型、遠距離輸電模型等等。
複習到每一部分,把這一部分最成熟的、最有規律的題型總結出來,就是建模。在複習過程中要有建模思想,建立起模型,梳理得系統,才可以前後聯系、融會貫通。
5. 必要的刷題行動
如果把考場當成戰場,考生就是戰士,課堂上老師講的知識相當于教官講的軍事理論。軍事理論重要,實踐性更重要。
對于即将走上高考考場的學生而言,刷題行動就是實戰演練,不刷一定量的題,甚至高強度、高密度的刷題,是難以适應考高考理綜考場的。
高考理綜試題題量很大,有很多學生即使會做,也寫不完。為啥?速度跟不上。還有些學生,單科考試物理成績還不錯,到了理科綜合中,就顧此失彼,難得高分。把三科綜合在一起,難度陡然增加很多。
要适應理科綜合大題量、高難度的考試,必須平時苦練基本功----刷題。
還有一點你要知道,刷題的過程也是規律方法應用的過程,否則這些規律方法就是紙上談兵,在考試中會痛“失街亭”。規律方法也需要在刷題的過程中融會貫通。
刷題本
6. 一遍、二遍、三遍的功效
我高中是在我們縣一中上的,我們班裡有三個牛人,高考一個清華、一個複旦、一個同濟。我做了教師後,為指導學生學習,問過他們得高分的秘訣,他們各有各的經驗,但有一點共性的東西:一道題不隻做一遍。
考上清華的同學說,他一本資料先用鉛筆做一遍,再用藍筆做一遍,用紅筆再做一遍。考上複旦的同學是我同位,我看她每次考試前,都會把做過的題,沉下心來演算一遍,每次考前一遍,一本資料也做好幾遍。
也就是說,題目做完以後,不能束之高閣、萬事大吉,有時間還要回頭再做。
二、三看起來是一的二倍、三倍,但所用的時間遠小于二和三倍,而效果遠不止二倍和三倍。
做第二遍、第三遍,并不隻是簡單的重複。你做第一遍時可能還比較生澀,有些題目雖然能做對,但此題考查的功能是什麼,并不一定理解透徹;做第二遍、第三遍時,就可以将題目歸歸類,想一想這幾道題目有哪些共性的規律可以提練出來,試着找到這一類題的通性通法,就是試着建立這一類題的解題模型。
7. 錯題重做,消滅錯題
我們都不是牛人,即使牛人也有出錯的時候吧?所以人人都會做錯題,但對待錯題的态度不同,就決定了你的分數。
我贊成那些出錯後馬上改錯,而且建立錯題檔案的同學。
如果不馬上改錯,過幾天你就會把這部分翻片了,難有再回來重新整理的心情。因為新題随着每天的學習接踵而來。所以最好當天的錯題當天改,起碼每周改一次。而且要記錄歸檔,建立錯題本。
錯題本
錯題存在于題題本中了,過幾天一定還要再做做,直到把錯題完全消滅掉。
錯題歸檔,就是把同一個知識單元的錯題,最好放在一起,市場上有一種雙扣夾子的活頁筆記本,你前面整理過錯題,後面還有多次的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一摸、二摸,以及各種質量檢測考試,每次考完後把屬于某一部分的題目歸到這一部分。這樣就有系統性。通過錯題歸類,也能夠找到自己知識和解題中的薄弱部分。
除了錯題記錄,還要做的一個環節是,找到與錯題類似的多道題目再做一下,以求深刻、熟練地掌握,再遇到這類題目少錯或者不錯。
五、加強審題和解題規範化訓練,向規範要分數 (1)善于提取關鍵信息:從文字、數據、圖表、先進的科技成果等呈現方式中提取符合高中階段的有用信息。
(2)解題的程序化與規範
思維定勢有時是壞的,比如你剛做完這道題,考試時又出了一道非常相似的選擇題,但是條件變了,你沒有仔細看就按照已有經驗選出了選項------結果錯了!這是壞的思維定勢。
但思維定勢,有些也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解題的程序化和規範化就是好的思維定勢。
高考24題和25題,以及選做題的第(2)題,是筆答計算題。考題都明确說明要有必要的文字說明,但在高考評分标準中文字說明是沒有分的,隻有公式和結果有分值。那麼就要精寫文字說明,隻寫必要的。
文字說明
哪些是必要的文字說明呢?
①研究對象:個體(如對A、對B等)或系統,尤其是整體和隔離相結合的題目,一定要注意研究對象的轉移。
②研究的過程(如A→B、從最高點到最低點)或狀态(如在A點、在最高點等)
③所列方程的依據或名稱(如根據動能定理、牛頓第二定律等)
④非題設字母的物理意義
⑤題目中的隐含條件、臨界條件
⑥規定的正方向、零勢點
⑦所求結果的物理意義(有必要的話還要讨論分析)
文字說明一定要少而精,太多的文字說明既浪費時間,又不方便批卷老師找得分點;但也不能隻是公式沒有文字說明,如果沒有文字說明,你自己解題思路可能前後會不連貫。
(3)學會得分
計算題得分點主要在公式上。所以你書寫的公式要規範。
①寫出的方程式必須是最基本的,不能用變形後的結果式代替方程式,如F-f=ma是規範的,不能寫成F=f ma。
②要用字母表達方程,方程中不要摻有數字,如x=v0t 1/2at2,不能直接寫成50=2t 5t2
③不要方程套方程。如不要寫成
物理公式
高考題賦分是每個分式給分的,所以應列分步式,步步得分。如果合成一式,往往會造成一錯再錯。
作者:劉翠芝,女,山東省金鄉縣第二中學高級教師,長期緻力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研究、教育教學理論、高考物理試題的研究和評價工作。如果您有物理方面的問題,歡迎随時來交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