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發現,走路這一看似簡單的動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來判斷我們的健康狀況。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者曾綜合9項研究做出總結: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預測壽命長短!
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每秒鐘0.9米,走路速度低于每秒鐘0.6米的人死亡的可能性會增加,走路速度超過每秒鐘1米的人壽命較長。
一般來說,走得快的人,心髒、肌肉、骨骼等各方面機能都比常人強,平衡能力、協調能力也比較好,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對意外事故的防範能力自然更佳。
反過來說,長期有規律地快走,也能提高人體各方面生理機能,如減緩中老年人的血管老化,讓他們顯得更年輕。
由此可見,正确的步行速度及姿勢,對我們的健康是至關重要的。
走路速度怎麼選擇?
通常來說,根據心率來判斷自己的适宜強度是最方便快捷的。
按心率來看,鍛煉之後目标心率在最大心率的50%~75%之間最為理想。
最大心率=220-年齡
例如:一個40歲的人,最大心率=220-40=180次/分,50%心率是90次/分,75%心率是135次/分。故他在健步走過程中,心率應控制在90~135次/分。
那麼是不是隻要故意走的快一些,壽命就一定會延長呢?答案是否定的。
相反,長期進行“暴走”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骨關節損傷、關節肌肉損傷、内髒傷害
正确的步行姿勢
走路時的正确姿勢應該是:雙目平視前方,頭微昂,頸正直,胸部自然前上挺,腰部挺直,收小腹,臀部略向後突,步行後蹬着力點側重在跖趾關節内側 。
到底怎麼走最有益身心健康?
下午或傍晚效果更好
青少年可通過強度高的項目來輔助步行鍛煉,中老年人應選擇強度相對較小的健步走。
運動前可先做些伸展活動,保持動作協調規範,這樣可減少腦損的發生;
考慮自身及外部環境步行、跑步應選安全平整的道路、合适的鞋襪;
運動過程中會大量出汗,應适時适量補水,以白開水為宜;
鍛煉者要學會“看天”,根據天氣情況,調整當天的活動項目及活動量;
如遇霧霾天,應盡量在室内進行,如做保健操、原地跑步等;
此外,運動後不要立即停止活動,應逐漸放松。
部分圖片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告知公衆号24小時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