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魯班削竹為“鸢”,砍木為“鹞”,始有風筝之雛型。韓信剖蔑紮架,糊紙引線,乘風飛空,而始有“紙鸢”。五代李邺在紙鸢上裝竹笛、置絲舌,風動笛鳴宛如古筝,從此才有風筝之名。
唐、宋以來,風筝達到興盛時期。明、清出現飛躍,由簡單到複雜、精緻、美麗;由民間傳進宮廷和官宦之家。在京、津等地,當年那些窮孩子管自己紮的風筝叫“屁簾兒”,在宮廷視放風筝為“放晦氣”。因風筝的祖國是中國,國外多以“飛唐”、 “飛龍”譽之。
風筝問世後,曾和軍事結過緣。公輸般曾以木鸢窺探宋城,劉邦圍項羽于垓下等,風筝都立下過汗馬功勞。風筝還引起人類飛向天空的遐想,導緻美國萊特兄弟于1899年設計制成第一架飛機。我東南沿海軍民,每逢佳節用風筝捎上禮品,向金門、馬祖同胞帶去祖國的問候,表示炎黃子孫一家親的深情厚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