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山東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客座教授

山東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客座教授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6 11:01:46

記者 孔雨童

編者按:年年中秋談中秋。每到中秋,一些慣有的信息都會充斥着我們周圍,天價月餅、中秋禮盒、大閘蟹漲價……

而除了月餅、賞月、團圓、回鄉的車流,中秋節還是“什麼”?對我們意味着什麼?這一傳統節日在當代,又有怎樣古今之間的張力?

我們邀請了社會學、哲學、戲劇影視領域的專家分别跟我們聊一聊,從他們的視角看中秋節。本期我們邀請到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忠路。

山東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客座教授(山大博導李忠路)1

山東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客座教授(山大博導李忠路)2

第三塊呢,是民間各地的中秋習俗,通過祭月、拜月、賞月,吃月餅、喝桂花酒、觀潮等活動來表達一種老百姓對團圓豐收、和諧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特别是自宋朝以來,老百姓的對中秋的參與度是非常高的。

在現代社會,中秋節有了另外一層意思,它是凝結我們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個盛大節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在中秋這一天,海内外的中華兒女,都通過這麼一個共同的節日習俗,比如團聚、賞月、吃月餅,來表達我們對團圓和諧、美滿豐收以及國泰民安的共同期盼。不光是中秋節,春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也是一樣,它們都是凝結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個重要體現。

山東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客座教授(山大博導李忠路)3

記者:從社會觀察角度來說,您覺得中秋節這些年有什麼變化嗎?

李忠路:近些年,中秋節出現了一些新的形式。比如線上的團聚、朋友圈賞月、中秋晚會等等。很多商家也會借着中秋來進行一些商業營銷,體現了節日的商業化特色。另外,我們還把中秋和我們的假期放到了一起,也就是說,除了傳統的團聚,中秋節還增加了休閑、商業的主題和氛圍。

我覺得在“中秋”這個節日,顯示了當代社會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再造和重構。随着現代化進程的深入,我們國家和民衆也越來越意識到自身的文化優勢和價值,特别是作為我們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秋節的形式在現代社會中得到了再造,并且借助互聯網傳媒技術,獲得了新的傳播形式,線上團聚、旅遊過節、微信朋友圈、微博賞月等新的互動儀式,創造出了許多屬于當代中國人的特有的節日儀式感,成為我們新時代的共同記憶。

山東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客座教授(山大博導李忠路)4

從我個人的感受來說,在這個節日,我們過得好像沒有傳統社會那麼隆重,主要是吃月餅、賞月、團聚這樣的一些形式,但我覺得中秋節團聚的功能和核心依然在,我們家人、朋友、鄰裡乃至整個民族的凝聚力通過中秋節的互動儀式達成,所以說,在現代社會,中秋節依然發揮着塑造我們集體意識和集體記憶的功能。

記者:感覺中秋也是一個重要的社交的日子。

李忠路:中秋的“團圓”在當下,除了我們說的家人之間,它可能還是鄰裡、朋友、同事或者商業之間的這種往來。

國人向來講究禮尚往來,一般涉及親情關系、地緣關系、友緣關系、業緣關系,我們會通過互送一些小禮品交流感情,但可能沒有一個禮物像月餅這樣能夠成為通用的禮物。

記者:有人說,像中秋這樣關于月亮的節日,可以算是世界性的節日。

李忠路:其他東亞國家也過中秋節,他們有自己的習俗,但大同小異。中秋的本源來是對月亮的一種崇拜,東亞社會都受到儒家文明的影響,比如說月代表陰,代表生殖繁衍,代表豐收美滿,這些基本的含義,願望應該是差不多的,可能表達形式會有差異。

山東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客座教授(山大博導李忠路)5

記者:所以傳統節日在當今也存在着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李忠路:我的一個觀察是,中秋節對于共同體意識培育有很重要的作用,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比如我們的民族認同感、國家榮譽、歸屬感、文化自信的培育。

另外一個是對于審美文化的培育,中秋節是充滿詩情畫意的節日,曆代文人墨客留下來的詩詞歌賦,或婉約或直接,很多都和中秋、賞月有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都是一種能讓大衆共情、覺得美好的情感。

我們在強調中小學生以及大學生的美育教育,這美育體現在哪裡呢?其實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裡有很多美的元素,中秋節就是集中展示我們優秀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我覺得,需要思考一下怎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中秋節美育教育的功能。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