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伊斯蘭教對曆史影響是什麼?

伊斯蘭教對曆史影響是什麼?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27 03:23:41

  自公元前七世紀伊斯蘭教興起至今,伊斯蘭教在曆史上已經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每個朝代、宗教的興起都會對曆史産生一定的影響,伊斯蘭教也不例外。現在我們來了解下伊斯蘭教文化,看看它對曆史的影響有哪些。

  伊斯蘭教由阿拉伯地區性單一民族的宗教發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是阿拉伯伊斯蘭國家通過不斷對外擴張、經商交往、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派出傳教師等多種途徑而得到廣泛傳播的結果。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教進入“四大哈裡發時期”,随着統一的阿拉伯國家的對外征服,伊斯蘭教向半島以外地區廣泛傳播,史稱“伊斯蘭教的開拓時期”。

  661年起,伊斯蘭教進入阿拉伯帝國時期,曆經伍麥葉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地跨亞、非、歐三大洲,伊斯蘭教成為帝國占統治地位的宗教,經濟和學術文化得到空前的繁榮和發展,史稱“伊斯蘭教發展的鼎盛時期”。

  13世紀中期随着異族的入侵,帝國境内東、西部諸多地方割據王朝的獨立,阿拉伯帝國解體。中世紀晚期,伊斯蘭世界并立着奧斯曼、薩法維、莫卧兒三大帝國,其中奧斯曼帝國版圖和影響最大。史稱“伊斯蘭教第三次大傳播的時期 ”。

  18世紀中葉以後,西方殖民主義者相繼侵入伊斯蘭世界,許多國家逐步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伊斯蘭世界各國人民在“聖戰”和教派運動的旗幟下,多次掀起反抗殖民壓迫的民族鬥争,給殖民主義者以沉重打擊。二次世界大戰後,各伊斯蘭國家相繼獨立,大緻形成當今伊斯蘭世界的格局。伊斯蘭教在各個曆史時期的傳播和發展,有着不同的特點。

  四大哈裡發時期(632—661)。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後,由他的最親近的門弟子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裡先後繼承他的事業,稱“哈裡發”(意為神使者的繼承人)。四大哈裡發執政的30年問,對伊斯蘭教的傳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艾布·伯克爾執政期間,平息了也門南部、葉麻麥、哈達拉毛及巴林東部以僞先知圖萊哈、穆賽利邁、賽賈赫(女)等為首所發動的武裝叛亂,征服了變節者,重新統一了阿拉伯半島,鞏固了麥地那政權,同時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開始對外征戰和擴張。

  歐麥爾執政時,乘波斯、拜占廷連年戰争力量削弱之機,先後征服了叙利亞、巴勒斯坦、伊拉克、波斯、埃及等地,并采取凡歸信伊斯蘭教者免交人丁稅的政策,吸引被征服地的居民多改奉伊斯蘭教,使伊斯蘭教發展成世界多民族信仰的宗教。他初步确立了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司法制度、軍事制度、土地制度和年俸分配制度。他還制定了伊斯蘭教曆,以622年7月16日作為紀年元旦,以紀念穆罕默德由麥加遷徒麥地那這一重要曆史事件。

  奧斯曼執政時,繼續西進征服北非,攻占伯爾克、的黎波裡、迎太基;在東部征服亞美尼亞,重新平定了波斯和呼羅珊地區的叛亂,遠征軍在中亞到達巴爾赫、喀布爾和伽色尼,并促使這些地區的衆多居民改奉了伊斯蘭教。

  為統一伊斯蘭教思想、指導宗教活動和立法,在艾布·伯克爾時所輯錄的《古蘭經》原妙本的基礎上,經再次搜集、反複對照、核訂和考證、編纂成奧斯曼定本《古蘭經》,為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向世界的傳播提供了經典依據。阿裡執政時,因伊斯蘭教上層領導集團争奪哈裡發權位的鬥争進一步激化,導緻了穆斯林之間的内戰,發生了駱駝之戰、隋芬之戰和納赫拉萬戰役,出現了彼此對立的政治派别。此後,伊斯蘭教在政治和宗教思想上陷于分裂。661年,阿裡被刺後,四大哈裡發時期結束,繼之而起的是以家族掌權的王朝時代。

  伍麥葉王朝(66l一750)時期。661年,由伍麥葉家族出身的穆阿維葉(600—680)所創建,定都大馬士革。王朝在穩定局勢并殘酷鎮壓了異己力量的反抗後,從7世紀中葉起,繼續大規模向外擴張。在東部,沿波斯前進,先後占領了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繼而征服了外高加索,控制了中亞大部分地區,勢力直達帕米爾高原。在西部,首先占領邊太基,後征服了馬格裡布地區,消滅了拜占廷在北非的殘餘勢力,柏柏爾人接受了伊斯蘭教。

  711年,以柏柏爾人為主力的阿拉伯軍隊,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攻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國,占領比利牛斯半島大部分地區,将伊斯蘭教傳入西南歐。732年,阿拉伯軍隊襲擊高盧(今法國)西南部,戰敗後撤回比利牛斯山以南,伊斯蘭教向西方的傳播,遂到此為止。

  8世紀中葉,其版圖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臨大西洋,北界鹹海,南至尼羅河,成為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在政治上,改哈裡發的選舉制為世襲制,使哈裡發國家成為一個君主專制的封建國家。在經濟上,遊牧的阿拉伯人開始遷徒新征服的地區,由遊牧轉入定居,從事農耕和經商。分封土地、統一币制、完善稅收,封建制度進一步發展。

  在文化上,王朝法定阿拉伯文為官方和各地通用的語言,促進了阿拉伯語的廣泛傳播。吸收被征服地區,包括希臘、拜占廷、波斯、印度等地的先進科學與文化,開始形成多民族的“阿拉伯一伊斯蘭文化”。在宗教上,采取減免人丁稅,招募軍隊等政策,鼓勵異教徒改奉伊斯蘭教。

  在各地興建莊嚴的清真寺,作為宗教活動和教育的中心,著名的有大馬士革伍麥葉清真寺、耶路撒冷的阿格薩清真寺、凱魯萬的歐格白清真寺等,并附設有宗教學校,賜封有大量瓦克夫土地。以《古蘭經》和聖訓立法,向各地派出教法官和傳教師,主持司法和宗教活動。反映政治和宗教思想鬥争的各種派别相繼出現什葉派等派别形成。

  王朝末期,統治者橫征暴斂,宮廷生活腐化,各種社會矛盾日趨尖銳,哈瓦利吉派和什葉派多次舉兵反抗,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的人民起義。750年王朝被呼羅珊艾布·穆斯林領導的起義所推翻。由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的後裔艾布·阿拔斯奪取了哈裡發地位,建立了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750一1258)時期,750年由艾布·阿拔斯(722—754)所創建,定都巴格達。在政治上,哈裡發自诩為“神在大地上的影子”,奉行宗教和世俗并重的政策。承襲波斯的行政管理制度,加強中央集權制,哈裡發為最高領袖。由于任用波斯人擔任首相,使波斯人取得了實際的統治地位。以哈裡發為首的官僚體制,代替了阿拉伯的貴族統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