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通常使用“中國伊斯蘭文化”這一術語,是指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後,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伊斯蘭教逐漸中國化,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伊斯蘭文化,而中國伊斯蘭教民族文化是伊斯蘭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
那麼,下面就小編一起從伊斯蘭教文化的角度去看看吧!
第一,在我國民族和宗教往往是有密切聯系的,但畢竟民族與宗教不是一回事。拿回族來說,沒有中國這塊土地,沒有漢語作為彼此間的共同交際工具,沒有伊斯蘭教作為紐帶,沒有在各地以清真寺為中心的聚居區,唐、宋時東來的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元代從西亞、中亞東來的大批各族穆斯林和從南洋一帶來到中國定居的各族穆斯林,就不可能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回族。
回族在形成過程中的确融進了維吾爾、蒙古和漢族等不少成分,并且從其形成一個民族迄今都在說漢語,但回族畢竟不是漢族,更不是漢族信仰了伊斯蘭教而“形成”的民族。回族形成的來源中有漢族成分,但不能說漢族是形成回族的惟一來源。過去在我國回族中也有少數人有模糊的認識,認為回族是來源于阿拉伯人,這也是不全面的。回族形成中有阿拉伯人的成分,但不是惟一的來源,更不能把宗教與民族等同起來,伊斯蘭教是從阿拉伯傳入的,但回族并不是阿拉伯族。
新中國人民政府和舊中國曆代政府在對待回族人民上的最大差别,就是新中國人民政府科學地承認,同時尊重回族作為一個平等的少數民族而生活在祖國大家庭内,并尊重其宗教信仰,而舊中國的曆代政府,不是把回族當作不安的隐患,就是看做是“生活習俗特殊的”人,而不承認是一個民族,更談不上尊重其宗教信仰和承認其文化了。
第二,中國伊斯蘭教民族文化,學術界朋友們常說是“中國化了的伊斯蘭文化”或“具有中國特色的伊斯蘭文化”。我覺得應強調一下這裡的“中國化”,不宜隻指漢族傳統文化的影響,也應包括中華各民族文化的影響;這裡的“中國特色”也不宜隻指“漢族傳統文化的特色”,也應包括中華各民族文化的特色。因為伊斯蘭教及伊斯蘭文化傳入中國後,為了能在這個具有悠久曆史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環境中存在并發展下去,就必然要盡可能使自己适應中國的社會實際,并吸收、接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