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名家經典閱讀任務群”就是以統編教材入選的一位名家為“點”,開展連續性、綜合性的語文學習實踐活動。涵蓋“一篇文章”“一組文章”“一整本書”,甚至是“一套書”的整體性閱讀,以及圍繞閱讀開展的一系列語文實踐活動,并通過習作進行外顯,時間持續一周左右。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一、觀照整體,安排任務群的内容
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主題是“成長故事”,篇章頁交代了主題:“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圍繞這個主題編排了《牛和鵝》《一隻窩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精讀課文,這三篇課文都與童年生活有關。而《牛和鵝》講述的是一個童趣十足的故事:“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襲擊、吓得驚慌失措,金奎叔幫“我”解圍,趕走了鵝,在他的幫助下“我”改變了對牛和鵝的看法及态度。課文描寫生動,讀起來趣味十足。本單元主要落實的閱讀方面的語文要素是“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及“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态體會人物的心情”。旨在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重點關注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态,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體會人物心情,加深、豐富對文章的理解。因此“任大霖經典閱讀任務群”安排内容時就要考慮相關性和整體性。見下表:
該任務群先教學《牛和鵝》,拓展閱讀的一組文章都是任大霖童年成長過程中與動物有關的故事,在主題上一脈相承。在寫法上,任大霖都是通過平淡樸素的講述,對兒童的心理刻畫得非常到位。在這樣專題學習的基礎上,由扶到放,再引導學生讀《蟋蟀》這一本著作,充分浸潤在任大霖的語言文字當中。一周後,通過寫作表達課進行外顯,促進并檢測學生語言轉化的程度,最後推薦一套與任大霖同一時期作者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學生充分浸潤其中,深入感受兒童文學的魅力。
二、緊扣要素,紮實落實學習方法
“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應該成為該任務群的學習重點。因此,隻有将這項能力貫穿始終,才能讓學生掌握作批注這項能力。通過解讀課文不難發現,《牛和鵝》呈現了學習夥伴作的批注,目的是讓學生直觀認識批注。所以,在教學《牛和鵝》一課時,筆者先引導學習第一自然段,認識“作批注”,再勾連語文園地的“交流平台”明确作批注的角度和方法,了解可以從“有疑問的地方”“寫得好的地方”“有啟發的地方”進行批注,再手把手針對第三自然段作批注,并結合課堂作業本的第三題,以此為支架,引導學生體會任大霖對“牛”一點兒也不害怕。随後放手引導學生運用作批注的角度和方法自主學習,在交流的過程中,重點關注“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态體會人物的心情”,通過抓住“我”的動作、語言、神态體會作者害怕、恐懼、狼狽不堪再到解除危險之後的輕松心情。随後拓展學習《跟着名家學語文》的《蘆雞》《阿藍的喜悅和煩惱》《多難的小鴨》這三篇文章時,始終緊扣“批注”這一要素,采用“默讀——批注——交流(拓展、朗讀)——抄寫”的基本教學策略,讓學生在沉浸式的操練中掌握批注,習得語言。在整本書、整套書的閱讀過程當中,繼續引導學生将“作批注”進行到底,學習過程中還通過精彩批注展示等活動,激發、促進學生的學習。
三、重視模仿,在情境中習得語言
“名家經典閱讀任務群”教學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浸潤在名家的語言當中,學習名家的語言,從而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因此,課堂上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關注名家的語言精妙,并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來加以練習。比如:
那小蘆雞的樣子就跟普通的小雞差不多,隻是渾身是黑的,連嘴和腳爪也是黑的,而腿特别長,所以跑起來特别快。
——《蘆雞》
師:你對這句話作了怎樣的批注?
生:我作的批注是“樣子小、顔色黑、腿真長”。
師:樣子有多小?
生:作者說那小蘆雞的樣子就跟普通的小雞差不多。
師:作者用我們熟知的事物作比較,讓我們一下子就知道了小蘆雞的樣子和大小。有多黑?
生:哪裡都是黑的。
師:所以作者說小蘆雞渾身是黑的,這是寫了它的顔色。還寫了腿的特點,所以它跑得特别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感受一下作者筆下的那隻小蘆雞。
(生讀)
師:想想你家的或者你看到的一種動物,學着用作者的方法說一說。
讓學生浸潤在名家語言當中,不是“扔進泳池”任由其發揮,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應當引導學生去發現作者的語言美,搭建支架幫助學生快速熟練掌握“泳姿”。
再比如:
每當我放學回來,它總是很快地迎上來,在我旁邊打轉,用它的背摩擦我的腳,纏住我,表示親熱。我把手一指說:“阿藍!”它就會站直身子,把前腳擱在我的手臂上,用舌頭舔我的手。我把手一指說:“嗾嗾”它就會拼命地向前沖去,那聲勢就像能把非洲的大獅子咬死……
——《阿藍的喜悅和煩惱》
師:我們來交流你的批注。
生1:我的批注是阿藍非常喜歡和我玩。
生2:阿藍很聽話,很勇猛。
師:你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阿藍的确很聽話,也很喜歡和我一起玩。那我和阿藍是怎樣玩的呢?我把這段文字變成這樣,你們發現了什麼?
每當我放學回來,它總是很快地迎上來,在我旁邊打轉,用它的背摩擦我的腳,纏住我,表示親熱。
我把手一指說:“阿藍!”它就會站直身子,把前腳擱在我的手臂上,用舌頭舔我的手。
我把手一指說:“嗾嗾”它就會拼命地向前沖去,那聲勢就像能把非洲的大獅子咬死……
生:作者都是先寫“我”怎樣做,再寫阿藍怎樣做。
師:我們來合作讀一讀。老師讀“我”怎麼做的句子,你們讀寫阿藍的句子。
(師生合作讀)
師:你回想一下,你和你們家小動物之間玩耍的過程,仿照作者的寫法來說一句。
師:寫作并不難,隻要來來回回寫上三個動作,就能把你跟小動物是怎麼玩的寫得很具體。
吳忠豪教授曾經指出:學生的語言水平每況愈下,學生語言與課文語言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其實利用好文本語言,通過模仿來改變學生的語言圖式是一種有效手段。
四、勾連教材,落實語文學習目标
“勾連”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前後聯系,使得學習前後貫通。在拓展閱讀時也要不斷與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勾連,不能将教材分離出去。比如在拓展學習《阿藍的喜悅和煩惱》一文時,筆者抓住課文語言表達的特點,與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中的“用動作來表現作者的心情”進行勾連,達到了舉一反三的效果。
小壯和小建摟着阿藍的脖子,跟它“碰碰頭”“摔筋鬥”,足足在地上鬧了半個鐘頭,還給它吃了兩個面包和兩顆糖,用這來歡迎它。——《阿藍的喜悅和煩惱》
師:你作了怎樣的批注?
生1: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生2:失而複得的喜悅心情。
師:你從哪裡看出了喜悅?
生:摟着阿藍的脖子;“碰碰頭”“摔筋鬥”;鬧了半個鐘頭。
師:我們一起讀,讀出喜悅的心情。
(生讀)
師:像這樣的句子文中還有,比如:我忘了一切,就抱住它的脖子,抱住它的腰,“阿藍,阿藍”地叫了起來。
師: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喜悅、開心。
師:你從哪裡感受到了?
生:抱住它的脖子,抱住它的腰。
師:這兩句話都是通過動作來表現作者的心情。我們再來看看第六單元語文園地裡有這樣兩句話:
我們馬上都不說話了,貼着牆壁,悄悄地走過去。我的心裡很害怕,怕他們看見了會追過來。
媽媽一走,我就把屋裡所有的燈都打開,然後鑽進被窩,蒙上頭,大氣都不敢喘。
師:你從哪裡感受到了害怕?
生1:貼着牆壁,悄悄地走過去。
生2:所有的燈都打開,鑽進被窩,蒙上頭。
師:一連串的動作,寫出了“我”的害怕。誰來讀一讀?讀出這樣的害怕。
(生讀)
師:書上還有這些詞語:害怕、生氣、自豪、快樂、着急、傷心,請你選擇一個,照着樣子寫一句。
師:選“害怕”的同學請起立,我們來分享一下。
生1:晚上電閃雷鳴,我躲在被窩裡,把頭埋在裡面,打開我的小夜燈,怕得不敢睡覺。
生2:外婆一走,我就趕緊把客廳的燈打開,躲進房間,把燈開到最亮,把門反鎖,試着拉了拉,确定真的反鎖好了才躲進被窩。
課文無非就是個例子,教學時要緊扣教學目标,讓所有的例子為教學目标服務,課堂上由課外拓展文章的例子,勾連到課本語文園地的學習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
五、寫作表達,實現語言美妙轉化
通過“任大霖名家經典閱讀任務群”的持續深度閱讀,名家的文字在無形中慢慢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同時,再借助同題作文,跟着名家學寫作。寫作前筆者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回憶你童年時養過、見過的動物,圍繞‘我的動物朋友’這個主題,學習任大霖的語言、寫作特色寫一篇習作。”注意以下要求:
從學生呈現的作品來看,學生能夠呈現出任大霖的語言特點,能夠基本達到上述标準,寫出來的作文也有名家的風範。這樣就讀得進去,寫得出來,不但實現了讀寫無痕融合,而且還進一步激發了學生持續閱讀名家經典原著的興趣和動力。
六、充分浸潤,努力實現自由閱讀
“名家經典閱讀任務群”的尾聲階段,為了能夠持續産生效果,讓孩子在兒童文學的浸潤中成長。我們班繼續開展了“兒童文學作品”輪讀活動,通過輪讀,讓孩子在名家的故事中成長,讓孩子在名家的語言中成長。筆者選取了林海音、管桦、趙麗宏等二十位知名作家的兒童文學作品進行輪換閱讀,我們給每位學生發放小便簽,讓孩子在感觸深的地方寫上批注,貼在相關段落旁邊,與後面的同學進行分享。學期末舉辦一次線下讀書分享會,每個孩子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書進行交流分享。
(作者單位:劉 充 浙江甯波市藍青小學;陶麗麗 浙江甯波市東湖小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