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知世故而不世故,難呐”這句話中第一個“世故”指熟知世俗人情習慣,第二個“世故”指攻于心計,為人處事圓滑老道。我認為人要融入社會,一些世俗人情習慣還是要遵守的,但是如果太世故就會失去本我,随波逐流,讓自已活的很累,我們應該做到深谙世故卻不世故。 做人要世故。這個世故是指個人經曆人情冷暖和歲 月洗禮後人生觀的體現。古人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中國是熟人社會,整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是靠“人情定律”來運轉的,一個人不通人情,會被人群孤立。比如同事相處過程中我們會開玩笑,但是開玩笑要有一定的分寸,不能讓人太尴尬,否則别人就會對我們産生惱怒的情緒;又比如人與人之間提倡禮尚往來,别人給予我們東西,我們也應找時間回贈差不多價值的東西,如果回贈的太輕,别人可能覺得我們吝啬,如果回贈的太重,别人可能覺得我們高調,差不多價值才好,對于這些處世之道,每個成熟之人都要熟知,才能被社會接納。做人不要太世故。錢鐘書說:“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大師用一句簡單的話點醒了我們,如果一個人太世故,因利益對家裡兄弟姐妹算計,在單位對領導同事算計,久而久之都會被人孤立;對于黨員幹部來講,當下也存在少數人太世故,聽到問題當聽不見、遇到問題裝看不見
、碰到問題做“拐子”,面對問題騰挪躲閃“繞着走”,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學,将規則讓位于變通的“和事佬”,這種所謂的深谙世故勢必遭到群衆的唾棄。一方面要熟知做人的道理。比如與上級相處過程中要做到服從、尊重、敬畏、幫助樹立威信等,與同事相處中要做到團結、友愛、謙虛、低調等,與群衆相處過程中把目标鎖定在“幹成事上”;另一方面,要做到天真,不随波逐流。敢于堅持原則,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不但堅守原則,而且對身邊的不正之風要敢于指出,敢于亮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