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叔導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這句勉勵我們人生的名言再熟悉不過。然而翻開史書,最早的出處其實是在說東漢的耿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相信您對這句名言再熟悉不過,那麼您知道這個句名言是誰說的嗎?經過一番考證,作者是胡寄垣,明代人,生平事迹不詳。
但經過仔細考證,有關“有志者事竟成”這六個字最早還真不是明代人胡寄垣說的,而是東漢劉秀誇獎耿弇的一句話。
有志者事竟成 跟戰國時代沒關系耿弇(公元3年-58年),字伯昭,漢族,挾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北)人,東漢開國名将、軍事家,雲台二十八将第四位。
這個耿弇,似乎沒有白起和常遇春那麼有名氣,但是論起功勞來卻一點也不小。光武帝劉秀在各處征戰,統一全國的時候,耿弇為他立下了汗馬功勞。東漢開國有二十八位有名的将領,并稱雲台二十八将。而耿弇在其中排名第四,可想而知他的地位有多高了。
在耿弇幫助東漢東征的諸多戰争中,耿弇充分顯示了自己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在不同的戰役中,耿弇靈活運用自己的戰術方針,他将自己的必生所學運用到戰争實踐中,把理論的戰術貫徹落實到每一位士兵,洞察戰場的每個角落,将勝利握在自己手中。
他采用心理戰,圍城打援,聲東擊西等戰術,把敵人耍的團團轉,他觀察戰局,親自制定克敵戰略,每戰必勝。耿弇是也一位難得武将,他曾經在自己中箭負傷後,絲毫不自亂陣腳,繼續指揮軍隊手下,齊心作戰,不要管自己的安危。展現出了大将風範,是一位能獨擋一面的将領必須要做到的。
終于耿弇打敗敵人。漢光武帝表揚了耿弇。并且感慨地對他說:“将軍以前在南陽時提出攻打張步、平定山東一帶,當初還覺得計劃太大,擔心難于實現。現在我才知道,有志氣的人,事情終歸是能成功的。”漢光武帝講的“有志者事竟成也”一句,後來常被人們引用,成了成語—— “有志者事竟成。”
天生為了戰争而活 比白起更可怕的屠夫
同時,他也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殺人數量超過白起的人。
白起一戰長平之戰就殺敵四十餘萬,不過他打的可不止這一場仗。當然,這幾十萬人也不是白起親手殺的。要不然,幾十萬人排着隊站在白起面前伸着脖子,砍都砍不過來。
《資治通鑒》和《後漢書》中都有記載,“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嘗挫折。”
這裡的“屠城三百”絕不是每到一個城池就殺三百個人,而是耿弇對三百座城池進行了屠城。耿弇雖然殺人數量多,但後世評價卻不高。這是因為他殺的不僅是敵軍,還有老百姓。這句話似乎是在誇獎耿弇勇武,但仔細想想真的細思恐極。
功高不震主 比韓信活得明白
韓信被封為楚王之時,大約在30歲左右,耿弇辭去全國大将軍的職位之時34歲,論年齡二者相仿,但是耿弇更聰明,比較會來事。在獨立征伐齊魯的時候,耿弇就把自己的兄弟子侄送到劉秀身邊表示自己的忠心。在東漢建國後,耿弇掌管天下的兵馬大權,卻不留戀,毅然交出兵權,在家安養,絲毫沒有飛揚跋扈的樣子。
功高不震主,耿弇也算是個奇人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