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引用《商家》的一段話來作為開篇語:“知乎、貼吧等論壇上活躍着這樣一群保險經紀人,他們既不兜售保險,也不做廣告拉人頭。每天發表的内容全是圍繞保險條款的解讀和保險價值的讨論。不論在大衆還是保險同業眼中,這群人渾身上下都散發着與當今社會格格不入的理想主義氣息。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明亞保險經紀人。”
我是誰?我是幹什麼的?
我叫趙超俠,我現在是明亞的一名全職保險經紀人。保險經紀人對很多人來說,都很陌生。簡單來說:保險經紀人不屬于任何一家保險公司,而是站在客戶的角度,根據客戶的需求,中立、客觀地幫助客戶從衆多保險公司,衆多産品中選擇适合客戶的方案,協助投保到理賠的整個流程服務的一個人。
在跟大家講我和保險經紀人這個職業的故事之前,我先說說我13年之久的北漂經曆。
13年的北漂曆程,寫給自己,也寫給想要了解我的你
最近央視一套在熱播《覺醒年代》,我天天追,我認為這部劇是精品中的極精品。所以我看的很細、很慢,我認真看,反複看。早在初二時,表姐就給了我一本厚厚的文豪全集,那裡的文章,全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各大師、大家的名文章,其中李大钊先生的《青春》我印象最深刻。
從那個時候起,我對北大的向往,我對五四精神的追求,就萌生了。後來,随着各種渠道的接觸,我的這顆追夢之心,就愈熱烈。大四第二學期始我就不顧一切地從老家鹹陽隻身前來北京闖蕩,隻為追尋我醒裡夢裡都有的北大。
這一追,就是幾十年。
若有人問我:“為何如此執着?”《覺醒年代》這部劇可以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
從2008年3月始,我就踏上了這條漫漫苦長的北漂之路,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工作,以求能先有個安身立腳之地。一個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大學應屆畢業生要在北京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還是比較難的。
經過了兩個月左右的互相選擇,最終我落腳在了一家民營企業----北京天普太陽能集團有限公司。5月23日,是我人生裡具有紀念意義的一個日子,因為那天我入職,正式開啟了我的工作生涯。
我當時是在企劃部從事編輯兼記者的工作,我的運氣很好,一出學校踏入社會,就能遇到一位德才兼備的恩師。我所在的企劃部王部長,是從國家單位出來的,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品德高尚,而且風趣幽默,王部長待我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到現在還記得,剛入職沒幾天的一天上午,快下班了,市場部的領導來到我們辦公室叫王部長吃飯,王部長跟人介紹我時是這樣說的:“來,看我剛新招來的小孩兒,小趙,鹹陽人,特别有文化底蘊的一個地方。”
王部長人非常實在,不但手把手教我成長,還經常自掏腰包請我和同事們吃飯,從我一開始工作起,他就給我學習和曆練的機會,在王部長的悉心教導和大力栽培下,我成長的很快,王部長曾當衆誇我,說我進步非常快,已經是他的左膀右臂,說我是企劃部的骨幹人物。
我特别感激這份相遇。在天普的那些歲月,是我非常寶貴的人生記憶。
天普辦公大樓
第二年6月,機緣巧合,我去了密雲一家老國企----北京市化工建材廠。我在QQ好友申請裡設置了問題----我的第二故鄉是哪裡?答案就是密雲。
當時我還正在辦理離職手續,人還在天普呢,密雲廠裡銷售部的李經理就親自開車,從密雲一直開到了我所在的大興天普宿舍,把我的所有行李,先行拉到了密雲,而密雲這邊,已經為我安排好了宿舍。
我現在還記得,剛到密雲的那天,無論是市場部的人還是我所在的技術部的人,大家待我都特别熱情,市場部的劉部長帶我去見技術部的董部長,兩位部長都是女部長,身為部長,卻一點架子都沒有,和氣的就跟我的家人一樣,兩位部長談完後,董部長就帶我去位于辦公大樓二樓的宿舍,我和董部長是一個宿舍,董部長平時隻是在那裡午休,但自從我搬進去後,董部長就再沒去午休過,甚至很少進宿舍,她是想給我一個完全獨立的私人空間,我内心裡非常非常感動。
在密雲的那段日子,我過得非常幸福,生活上,大家對我照顧的很好,我現在還記得,有一天午休結束,廠裡的笛聲鳴起,我也起身準備下樓去辦公室上班了,可是卻怎麼也打不開門,我就給姐姐發了一個短信,告訴我被困住了,這個時候,羅哥還有辦公室其他所有的哥哥姐姐還有弟弟們都去了,幫我把門從外面拿工具打開了,這樣的好,隻是冰山一角,我在那裡的感動,是從始至終的,是時時刻刻的,說都說不完。
工作上,我是文科出身,卻做着理科生才能做的化驗工作,化驗室的曹姐和胡姐,就隻是讓我做最簡單的稱量和裝樣工作。辦公室裡天天都有各類新報紙,常常是這樣的,兩位姐姐在那裡幹工作,我把自己的工作幹完了就在那裡看報紙,或者看書,大家都知道我有多想考北大研,所有平時都是盡可能多地給我學習看書的時間。
那年過年我沒回家,董部長生怕我孤單寂寞怕我想家想親人,就專門讓愛人張大哥(副廠長)在除夕那天下午開車去廠裡接我去她家過除夕,過年期間,廠裡的夥食也極好,還時不時有聚餐,那個年,是我第一次不在家裡過,可我卻沒有哭,我在廠裡感受到的,是親人般的溫暖,我内心裡感動。
我把密雲視作我一生的世外桃源,那裡的人,上至廠長,下至我接觸過的車間工人,還有各機關的同事們,大家待我,無一不像親人,在那裡,我感受到了非常之溫暖的同事情,直到現在,我還和我所在的技術部門的所有同事都保持着親切聯系,我還時常帶着我的老公和孩子回去看望大家。
密雲,我發自内心深處地把她當成了我的第二故鄉,那裡曾經的同事們,都是我永遠的親人。
和密雲的同事們辦公室合影
孤身來到北京,就注定要不斷地輾轉于變幻莫測的命運際遇。
後來,為了追夢的故,我去了北大學習。但不工作不掙錢,生存就無法保證,我又不願意再靠家裡,所以就去了一家圖書文化公司做編輯。這個工作,是我職業生涯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因為緊接着,機會使然,我去了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工作,先是做《人民公仆》雜志的發行,再就是做社裡的審稿編輯。
“編輯”這個職業,是來北京之前我唯一能想到的我能幹的工作,能在出版社做編輯,而且還是在國家級别的出版社做編輯,我覺得這簡直就是癡人做夢,可這不是夢,是事實,我的的确确是在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做了一名真真正正的編輯。在這裡,我接觸到了很多重量級人物,比如我們的喬總編,他是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命題組成員之一,每次遇見他時,他都毫無架子,都會很熱情大方地跟我打招呼,我當時是初審,我審過的稿子,作為終審的喬總編,都會批示,他在我編輯的成長道路上,幫助我提升了很多,他還在社裡的編輯會議上,常常給我們講很多職業技能和職業操守。
還有其他的太多太多,幾年的審閱曆練下來,我在專業技能上,精進了很多。
我在北京的經曆,也在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向前着,進步着,我總是想努力讓自己做到最好,我也确實得到了同事和領導的認可。
“不忘初心”。不管我身處哪裡,做着什麼工作,我的心,一直都是系在北大這塊兒夢之地的。我于2013年2月底,搬進了北大燕南園50号住,這一住,就是3年多,那個時候,我還在出版社做着編輯,我常常把稿子帶到我住處的毗鄰地北大圖書館裡去審閱,審書之餘,我也常常閱讀文學閱覽室裡的書籍。
我就像一塊兒海綿,為了學習更多知識,我總是最早到圖書館二樓文學閱覽室的那個人,也常常是閉館時最後一個離開的人,有時候看到盡興時,我連衛生間都不願意去,隻為了能争分奪秒地吸取更多知識。為了及時完成審稿工作,我不舍晝夜,甚至常常通宵工作。我是一個可以為了理想和工作,為了自己喜愛的事業拼命的那種人,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那些歲月裡,我整日與書為伴,雖然身寂寞,但精神世界卻是極愉悅極充實的。
2015年5月份離開出版社的時候,我的好朋友和老師邀請我去北大政府管理學院做培訓工作,當時我謝邀了,我選擇了去北大微納電子學院做前台,很多人不理解,有個新華社的朋友還專門跑去微納前台跟正在上班的我說:“可惜了。”
朋友跟我說:“檢察官學院有個工作挺适合你,你去不去?”我婉謝了。為什麼?隻因為那個前台工作提供住處(當時我所住的燕南園50号面臨大變革),它清閑,不用費眼睛,一旦做了前台,我就不但可以工作在北大,而且可以吃住在北大,生活在北大,我想和我的北大零距離接觸。在這期間,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北大圖書館看書和學習,我有了更多接觸北大學生和老師的機會,我可以去聽北大裡我想聽的任何課,我把自己置身于這個知識和思想的海洋裡,我暢遊着,吸納着,我終于過上了理想的生活!
後來,微納改革,我緊接着就去了和老師所在的北大政府管理學院工作,來了個無縫銜接。同事都笑說我一天功夫都沒耽擱。在政管工作期間,我以另一種方式走進了北大。
在北大這個國家級優質的大平台上,我的各方面都提升的很快。我覺得這一切都是上天的饋贈,又彷佛是我一直都在執着追尋的必然。
後來,因為生了二胎,為了親自照顧孩子,給我的孩子以更多的母親的陪伴,我忍痛辭去了北大政管的工作,回到家庭,相夫教子,但我也沒有全歇,我一邊為中國社科出版社做着外編,一邊還在觀望,想尋找能滿足自己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平衡自己事業這一需求的工作機會。說的直白點,我渴望能有一份三自由(時間自由、财務自由、精神自由)的工作。
我的小魚兒
朋友知道我熱愛文字,所以就建議我開頭條号,于是,我開始利用在家有空閑的時間,在頭條上發布文章,我把自己的生活趣事和人生感悟等都寫進了頭條,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我筆耕不辍的勤奮輸出下,粉絲也在一天天地增多,大家紛紛前來關注我,我也很樂意和大家互動,時間一長,也慢慢有了越來越多喜歡我風格的鐵粉,還順帶着竟然每天都有收入。
天道酬勤。一個信念堅定又善于執行的人,必然會迎來接踵而至的新希望!
正在我這樣投入着自己的時候,我收到了大學同學給我發來的邀請,她說她看到了我頭條的發文,在考慮再三後決定來邀請我加入明亞。她也是一位寶媽,我們的孩子差不多一樣大,她說我寫的文字她感同身受,完全能理解一個全職媽媽想讓家庭和事業平衡的心情,她覺得明亞保險經紀人這個工作很适合,也是基于這個出發點,她想到了要把這份工作推薦給我,她說我文筆好、善于輸出,這樣的特點和優勢更适合明亞的風格。
我同學和我是大學舍友,同窗四年,舍友四年,頭對頭睡了四年,大家都互相太了解了,我相信她的眼光和選擇。而且她畢業後的情況我也是了解的,她進了一家很不錯的企業而且做的很好,我們很多同學和舍友甚至都羨慕她,覺得她很成功,可我沒想到她竟能放棄那麼優越的工作而轉行到保險,這極大地引起了我的興趣。同學還告訴我,說明亞保險經紀人這個工作,是一份時間自由又能兼顧孩子的工作,我的興趣就更大了。這不正是我想要的嗎?
可我以前對保險還是很抗拒的,我老大剛出生時,就有個不很熟識的人在微信上跟我推薦過保險,我當時就起了反感,把那個人立馬清除出了我的朋友圈,前幾年,我老公曾想拿14萬去買保險,被我堅決否定,那個時候我對保險完全不了解,覺得拿實實在在的錢去買沒啥用處的保險,簡直就是把錢打了水漂,有錢幹啥不好?
但是經同學這麼一說,我就一邊帶着疑慮一邊懷着興趣,想去認認真真地了解一下保險這個事物,我不想再像以前那麼武斷,當然也不能沒有實證地盲從。我就去網上查,還從幾個對保險有點熟知的朋友那裡去打聽,結果是我很受震動,原來保險根本不是我原來以為的那樣,保險行業也早都不是以前的那樣,尤其是明亞公司,這更讓我感興趣。
最終,經過了一番調查考證和深思熟慮後,我決定加入明亞。
緊接着,我就在同學的一步步指導下,認真地走明亞的新人入職流程,包括前期的資料填遞,更包括參加了一系列完善的培訓課程和數場考試。與明亞這樣初步接觸下來,我突然想到一句話:人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可以有多優秀。我除了一門86一門80之外,剩下的,全是百分。而且明亞入職的最後一場考試,規定必須在規定時間内答對所有題,即必須是滿分,否則,不予通過。經過了最後一場緊張的考試後,我最終順利通關,并很快拿到了工号和執業證号。成為了一名正式的明亞。
為什麼選擇明亞?
第一,明亞的綜合實力非常強。
我不認可的東西,我賣不好,我也不會去賣。我很多年前做《人民公仆》雜志的發行,我在北大做課程推介,因為我認可它們。那明亞呢?明亞是率先将經紀人的理念與服務引入中國保險營銷領域的一家實力雄厚的保險經紀公司,它成立于2004年11月18日,已經有了16年的積累和沉澱,經過市場這麼多年的檢驗和磨砺,它已經非常成熟,和明亞簽約的保險公司高達百餘家,相對于大童、泛華、永達理而言,明亞保險經紀涵蓋全系産品,擁有非常完善和豐富的産品體系,其中高端醫療獨具優勢,是目前國内最大的壽險經紀公司之一。明亞在國内的保險經紀公司中,處于領先地位,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明亞團隊的精英化、高學曆、高知識密度,堪稱保險界的一股清流。
所以,我覺得明亞是值得我去為之奮鬥的。
第二,明亞倡導的核心理念。
明亞的核心理念是“人”。明亞的宗旨就是以客戶為根本,它不主賣任何一家的保險産品,而是緻力于用自己的專業幫助客戶梳理風險,遴選産品和制作方案。明亞的保險經紀人始終是将客戶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明亞就是要為客戶提供一種客觀、中立的專業化服務,幫助客戶清清楚楚了解風險,明明白白購買保險,踏踏實實享受生活。明亞的終極目标就是要為千千萬萬個個人和家庭送去保障,送去美好,讓每個家庭都能擁有屬于自己的保險經紀人。
這樣的理念,讓我産生了一種強烈的價值感和意義感。
第三,明亞的組織模式。
明亞的商業組織模式是“個人 平台“,這種平台,打破了傳統的“雇傭制”模式的局限。傳統的雇傭制模式主要是”簡單、聽話、照做“,并且時間和精神皆不得自由,也常常在财務上難以實現自由,更重要的是,這種模式下的人與平台,是人過于依賴平台,一旦離開了所附屬的平台,人往往會落得什麼都不是。
而明亞不是,在明亞,我可以打造個人IP,我可以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我認為這也是未來最核心的競争力。明亞的前輩們已經把天下打出來了,平台已經搭建好,我不需要投入任何成本,頂多就是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掌握盡可能全面豐富的專業知識,形成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做事風格去實操。
這樣的模式,這樣的低成本,正是我想要的,也是我所擅長的。
第四,團隊的力量和溫暖。
明亞有着非常完善的組織架構體系。同時,還擁有各層級及平級團隊,如善曉大家族、行知營業部、鲸雲高端平台等,明亞的全國銷售經理團隊已達700個,明亞的夥伴,來自于全國各地,明亞學霸多,多畢業于北大、中大、南大、浙大、等一流高校,擁有法學、醫學、心理學等碩士、博士背景,85%的人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曆。
在我個人學習成長的這段時間,我感覺明亞的整體素質都是非常高的,我通過多途徑看到的明亞人,都是積極向上、盡心、高效、貼心的,他們對待專業知識的渴望和嚴謹,他們對待同事的熱情和友好,都讓我非常感動,我感受到的明亞氛圍,完全可以用明亞的企業文化即“友愛開放 共生同成”這8個字來形容,每個明亞人的學習興趣都是非常濃厚的,我所在的很多個微信群,都非常活躍,大家随時随地地在交流專業和經驗,随時随地地分享資料,每個新人,都擁有一套完整的陪伴體系,且持續叠代,大家之間,幾乎是有問必答,有求必應,大家互相交流,互為老師。我在明亞接觸的越多越深入,我就越發現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對的,我甚至忍不住向我同學表達了這種激動的心情。
周作人說,人都是合群的,我感激我能有幸來到這麼一群優秀有愛的大家庭裡。
第五,我的“三自由”有了實現的可能。
我的孩子還小,我不想為了工作而放棄照顧我孩子的權利和義務。所以我想得到一份能讓我時間上實現自由的工作。明亞允許。
我要照顧孩子,所以沒法去勝任一份傳統雇傭模式的工作。明亞打破了那種模式的限制,給了我實現财務自由的機會,同時也讓我有了實現精神自由的土壤。
所以,我的“三自由”,有兩個已經得到了初步實現。
綜上,我選擇了明亞。我想要掙錢的初願,随着我對明亞越來越深入的接觸和了解,已經退居其次,明亞和我早年立下的誓“做人民的公仆 為人民服務”的人生志向,已經達到了一個完美契合,明亞給了我一個可以盡可能幫助更多的人的平台,這已經是我來明亞的重要原因。
我能為您做些什麼?
保險是反人性的,因為人人都向往美好,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非也。
風險面前人人平等,正像我們常說的:意外和明天,誰也不知道哪個先來。所以才有了逆選擇的保險。在你不出事的時候,保險就是一張紙,你看不到它的價值,一旦出事,保險為您帶來更直觀的,就是經濟賠償。
2014年3月發生的馬航MH370事件,在這件事情發生前,曾有保險從業人員問過一位先生,是否願意購買相應保險,但這位先生給的回答是:沒錢。沒想到沒過多久,這位先生就出事了,他當時就恰好在這輛出了意外的飛機上。這位保險工作人員找到遇難先生的妻子,闡述了之前的事情,妻子立馬拿出了很多卡,說:“誰說他沒錢?這些卡裡挨個兒都有錢。”如果這位先生事先購買了相應險種,那麼他的家人肯定能獲得一大筆賠償。
我們國人的保險意識現在還不是很強,且原本是個好事情的保險,被早期低門檻進入的保險大軍給壞了口碑,甚至在民間流傳着一句“一人賣保險,全家不要臉”的話。但在國外,保險經紀人和律師、醫生,被稱為是三大家庭顧問,很多家庭都以有保險經紀人為榮,比如日本,孩子一出生,家長就會主動找到他們的保險經紀人給其增配相應的險種。
誠如銀保監會的廣告《心聲》裡所說:“保險,讓生活更美好。”
所以,未來,我将緻力于推動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讓更多家庭都能擁有專屬的保險經紀人。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保險經紀人隻有以過硬、紮實的專業打底,才能有底氣說出站在客戶需求角度設計方案。我會精進我的專業知識,并建立自己的一套展業方式,力争做一名優秀的保險經紀人,為盡可能多的人還有他(她)的家庭,送去保障,送去美好。
我會始終謹記:客戶才是我們最後的歸屬,我将和客戶簽的,并不僅僅隻是一張保單,我覺得它本質上是我交下了這個人,我急客戶所急,解決了客戶的問題,這就是我認為的最大的價值感。
我基本可以笃定,保險經紀人将是值得我一生去做的事業,因為保險這個行業,是朝陽行業,國家是給予大力支持的,在這種大國策下,我想切切實實地去做些有益于他人的實事,我想幫助更多人。同時,我也希望在未來的路上,結識需要保險的您,或者還不知道自己有此需求的您,我要用我的專業和真心,去為您保駕護航。
我是一個靠譜的人,我是一個值得您信賴的人。
讓我們握手,讓我們成為一生的朋友吧!
最後,我想用美國行銷巨子柏特·派羅的話來作結:我們保障的是家庭持久的溫暖,而不是得過且過的生活,我們所提供的是遠見而不是鼠目寸光的日子,我們銷售的是明天,而不是今天,我們銷售的是安全,是内心的安詳,是一家之主的尊嚴,以及免于恐懼、免于饑渴的自由。
我們銷售的是牛奶、面包、子女的教育、家庭的幸福,我們銷售的是聖誕節的玩具和複活節的兔子。我們銷售的是天倫之樂與自尊,我們銷售的是利益,不是金錢。我們銷售的是夢想、希望,和祈禱!我們保護的是周圍的鄰居、朋友,和街上的孩子。
我叫趙超俠,我是一名明亞保險經紀人,我不屬于任何一家保險公司,我是專屬您的保險經紀人。
我将站在您的角度,代表您的利益,為您規劃貼合您需求的家庭保險方案,幫助您明明白白購買保險,踏踏實實地享受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