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中華大地被分為九州,所以九州就是古代中國的代稱,但到底是哪九州,就很少有人能答得上來了。如果繼續深究,最早的時候,天分九野,低分九州,這是天文學上相互對應的兩個概念。
如果要問你九天有哪九天?九野有分為哪九野,基本上會放倒百分之九十九的學霸。
文/希夷
符号帝國獨家原創
九州的由來很多人隻知道,古代的中國,曾經被劃分為九個區域,所以也叫九州。他們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冀州在今天的山東河北一帶;兖州和豫州包括了今天河南的大部分地區,與山東有部分重合;青州和徐州分别瓜分了山東的一部分;揚州的範圍囊括了今天江蘇和安徽的一部分;荊州主要是指湖南、湖北和桂林郡;梁州覆蓋了現在四川和重慶的絕大部分;雍州的範圍也很廣,現在的陝西關中地區、甯夏、内蒙和甘肅的一部分都被包含其中。
當然這隻是漢代的說法,各個朝代還有所變化。
不過更早的時候,還有另外一種劃分方法。位于東南的叫做神州,又叫農土;接下來是正南次州,名叫沃土;西南為戎州,曰滔土;正西的是弇(音焉)州,名字是并土;正中的為冀州,又叫中土;西北的叫台州,又叫肥土;正北的是泲(音幾)州,稱為成土;東北的薄州名字叫隐土;最後一個是正東的陽州,名曰申土。
也有一種說法是,中國叫赤縣神州,赤縣神州之内分為九州,赤縣神州以外還有像赤縣神州一樣的地域九個,也就是所謂的九州。
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古代有一個特有的天文學名詞,叫做分野。也就是把周天分為九個不同的區域,就像西方的星座一樣。《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記載,龍魚這種神獸居住在諸夭之野的北面,有天神乘坐龍魚在九野中巡行。
《呂氏春秋》則對九野做了具體的說明。顧名思義,九野就是九天之野。位于中央的叫做鈞天,正東的叫蒼天,東北的叫變天,正北方的叫玄天,西北的是幽天,正西的是顥(音号)天,西南的叫朱天,正南方的就叫做炎天,東南的曰陽天。
還有一本書還說明了天與地之間的距離。《淮南子》中說,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十隅,距離地面五億萬裡。
那麼什麼又是九天呢?
九重高天九天有兩種含義,一個是指縱向上的,越往上越高,到了第九重天,就是天最高的地方,正如《淮南子》所說,天有九重。
還有一層意思是橫向上的,以天穹頂為切面,把一個黃道面劃分成九個區域,相當于九野的另一種說法。比如漢代學者王逸在為《楚辭》做注解的時候說,中央及四面四個角就是九天,也叫九方之天。與九野稍有不同。
正東是皞(音号)天,東南是陽天,正南是赤天,西南曰朱天,正西為成天,西北是幽天,正北方為玄天,東北曰變天,中央鈞天。
詩歌中所說的九天,多指的是縱向上的九重天,越往上越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