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割據,風起雲湧;賢哲奔走,百家争鳴。聚徒講義,著書立說,遂有蔚為大觀的諸子散文。《論語》平實質樸、循循善誘;《孟子》筆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氣魄雄渾;《老子》哲思清遠深邃;《墨子》質樸;《莊子》恣肆……讓我們一起走近莊子,感受先生的大智與幽默。
課文詳解
一、作家作品
莊子(約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做過漆園吏。他不滿現實,不與統治階級合作,據傳楚王曾以千金相邀為相,被其拒絕。莊子對後人的影響主要是《莊子》一書。
《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莊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雜篇。内篇7篇為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一般認為是其門人和後學者的僞作。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魯迅先生稱贊“其文則汪洋捭阖,儀态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對中國文學、審美的發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遠影響。郭沫若也評價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二、《北冥有魚》
1、字詞識記
(1)給加點字注音。
北冥(mínɡ) 鲲鵬(kūn) 抟(tuán) 遷徙(xǐ) 齊諧(xié) 正色邪(yé)
(2)結合上下文語境解釋下列加點字詞:
北冥有魚,其名為鲲。 (北海)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振奮,文中指用力鼓動翅膀)
是鳥也,海運則将徙于南冥。 (海水運動)
《齊諧》者,志怪者也。 (記載怪異的事物)
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 (旋風)
去以六月息者也。 (離開;風)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霧氣,奔騰如野馬)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湛藍色;盡頭)
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這樣;罷了)
(3)通假字
北冥有魚 (“冥”同“溟”,海)
其正色邪 (“邪”同“耶”,語氣詞,呢、嗎)
(4)詞類活用
志怪者也。 (怪:形容詞作名詞,怪異的事物)
南冥者,天池也。 (天:名詞作形容詞,天然的)
2.翻譯重點句子。
(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振翅飛翔起來,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邊的雲彩。
(2)是鳥也,海運則将徙于南冥。
這隻鳥,海水運動就将遷往南海。
(3)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鵬遷徙到南海的時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濤浪花有三千裡,它乘着旋風盤旋至九萬裡的高空,它是憑借着六月的大風離開的。
(4)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顔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3、問題探究
(1)文章标題為“北冥有魚”,後來怎麼又寫鳥了?
鳥是由魚變化而來的,鲲的體積有幾千裡,變成鳥後,鳥的背部不知有幾千裡。說明莊子想象力豐富。
(2)大鵬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樣描寫這一形象的呢?
鲲鵬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
從體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動範圍大(長度:從北海到南海;高度:九萬裡)四個方面極寫鲲鵬形象磅礴壯觀。用誇張的手法描述鲲鵬,“不知幾千裡也”言其形,“若垂天之雲”言其翼,“北冥”“南冥”“九萬裡”言其活動天地,極言鲲鵬形體之大、變化之神奇,飛騰時氣勢之壯觀,一開頭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
(3)賞析句子:“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
此句運用豐富的想象,奇特的誇張,描寫了鲲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裡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擊”“抟”等字傳神,生動,讓人産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
(4)在莊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說理,使文章生動活潑,寓意隽永,感染力強。《北冥有魚》一文的寓意是什麼?
文章借鲲鵬的寓言展開想象和聯想。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的。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那麼人對事物的認識有沒有局限呢?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翻譯為: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顔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說明人對事物的認識是有局限的。
推己及彼,莊子給出确定的結論,鵬鳥和人們一樣,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鵬鳥認識也是有局限的啊。
三、《莊子與惠子遊于濠梁之上》
1.讀課文,基礎積累。
(1)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解釋下列加點字詞。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疑問代詞,怎麼)
是魚之樂也(這)
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完全,肯定是)
請循其本(追溯話題本原)
(2)譯文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遊得多麼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完全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2.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注意停頓,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表現性格。
“鲦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從容,悠閑,語速要慢)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稍快,讀出急于反駁的樣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巧辯,機智,從容)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肯定,毫無争辯)
“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充滿智慧,善辯)
3、問題探究
(1)莊子與惠子二人辯論的問題是什麼?
莊子是否知道魚的快樂。
(2)惠子憑什麼可以确定莊子不知道魚是快樂的呢?他的依據是什麼?
理由一:惠子說莊子不是魚,所以不知道魚的快樂。
理由二:惠子不了解莊子,不知道莊子的想法。
(3)惠子的思想有什麼特點呢?
像數學證明題一樣,層層推理,講究邏輯。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态度,重在知識的探讨。
(4)莊子堅持認為“出遊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
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5)你認為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
從形式上來看,莊子占了上風。因為莊子說了後惠子就沒有話來反駁了。結尾處,在惠子巧妙地援引莊子的反駁建立起符合邏輯的推理後,莊子似乎應該無言以對而就此認輸了,可是他卻又返回争論的起始,借偷換概念而避重就輕地将惠子的發難化解了。(所謂偷換概念,指他把惠子說的“安知”,解釋成“哪裡知道”或“怎樣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卻是“怎麼(能)知道”。)
從邏輯上看,惠子是勝者。前面說過,莊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論中得以維持自己最初的判斷,而這種做法顯然是有悖于邏輯判斷規則的,屬于強詞奪理。所以說,惠子才是勝者。
(6)從二人辯論的語言來看惠子和莊子最大的區别是什麼?
惠子注重邏輯分析,從科學角度看世界;莊子注重觀賞和移情同感,從美的角度、詩意的角度看世界。
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麼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貌。
四、總結課文
《北冥有魚》借助鲲鵬的寓言故事,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他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的,也表達了莊子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莊子與惠子遊于濠梁之上》這篇寓言,通過莊子、惠子的辯論告訴我們要追求快樂自由和詩意的生活。
《北冥有魚》運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想象神奇,意象雄奇,文風恣肆。
《莊子與惠子遊于濠梁之上》輕松閑适,詩意盎然。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人讀後會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圖文助讀
課後練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