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孩子被欺負的現象非常常見,到底該怎麼解決,家長常常找不到北。是替孩子出頭,還是讓孩子自己解決,具體該怎麼辦,想不出萬全之策,有位媽媽就遇到了這樣的煩惱:
有個小孩總是罵兒子“傻瓜”,兒子很生氣,不想跟他玩。想着還是個孩子,不跟他一般見識。誰曾想,那個小孩蹬鼻子上臉,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
有一次,在兒子練習4個輪子的滑闆時,小孩居然從後面推他、罵他,他的家長視而不見。媽媽就讓兒子自己解決,但是兒子沒經曆過這陣勢,也不知道該怎麼做。媽媽特别生氣,就去攔住那個小孩,警告他:你再罵人,我就揍你,要玩好好玩,不許罵人。
但是消氣之後,又很自責,這不是欺負弱小嗎,畢竟是個孩子。不過呢,如果拿弱小做擋箭牌,就可以随便欺負别人,那他就不是弱小。想到這裡,真是左右為難,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了。
看了媽媽的描述,凝媽認為這位媽媽的意識完全沒有問題:
首先,她能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給孩子自主決定的權利,這樣有利于孩子應對家長看不到的欺負。
其次,她為孩子撐腰,讓孩子知道自己受欺負時會得到幫助,更有安全感。
存在的問題是,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也沒辦法告訴孩子具體方法,導緻孩子沒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所以,關鍵問題是教孩子學會如何面對被欺負的方法。
凝媽這段時間從鄰居爸爸那裡學到了幾個妙招,也回顧了兒子小時候被欺負的經曆,看了一套《兒童反霸淩啟蒙教育繪本》,總結出了一套經驗:當孩子被欺負,不用着急插手,采用3個“笨辦法”切實可行。
用好這3招,讓孩子從被欺負到不好惹,到哪都不怕
首先,讓孩子勇敢表達自己的感受
忍氣吞聲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負,像孩子被人罵“傻瓜”,雖然很生氣,但是沒有正面表示自己不喜歡,那個欺負人的孩子就會肆無忌憚,變本加厲。
兒子小時候被起外号,也是沒有及時止損,導緻被叫了三年,到了羞辱的程度才忍無可忍,最終爆發。
所以,要告訴孩子,被别人罵,那叫“言語霸淩”,要勇敢地說“不”。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感受,不能無休止地辱罵别人。
其次,讓孩子及時向信任的人求助
孩子被欺負時可能會覺得不好意思,認為自己犯了什麼錯誤,不敢告訴老師,也不敢告訴父母,自己默默忍受。
很多孩子在被欺負時,會得到這樣的警告“你要是告訴老師,你比現在還慘。”孩子迫于壓力,也不敢告訴别人。
不管什麼原因,因為能力有限,不求助,自己解決不好,往往會迎來更嚴重的欺負。
所以,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欺負人的孩子才是錯誤的一方,自己是受害者,大膽說出被欺負的事實,才會免于被欺負。老師、家長都是值得信賴的人,學校的好朋友也是可以傾訴的對象。
最後,讓孩子有能力見招拆招
當孩子被欺負時,我們會特别生氣,告訴孩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罵回去、打回去”,這隻是出氣而已,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儲殷教授介紹了自己的親身經曆,面對實力不如自己的打人者,他選擇反抗,以後不再被欺負。但是面對實力比自己強的打人者,他再反抗,打不過人家,隻能招緻更頻繁地被欺負,所以就采用其他策略。打回去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技術性操作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學會保護自己。
所以,不要期望孩子用同樣的方式回擊,而是教會孩子見招拆招,用更有效的方式回擊。如果家長也沒有可行的辦法,建議學習《兒童反霸淩啟蒙教育繪本》中的辦法,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學習實踐。
就拿男孩被人罵“傻瓜”這件事來說,可以借助繪本《我不喜歡被辱罵》引導孩子,這裡面的案例非常貼近孩子的遭遇,孩子容易引起共鳴,學會應對方法。
傑西幸運地入選了冰球隊,其他隊友都很好,隻有一個克裡斯總是喊傑西“呆笨瓜”,傑西很委屈,但不知道怎麼反駁他,很是沮喪。
他不敢告訴媽媽,也沒有告訴老師,默默承受。直到好朋友鼓勵他去找老師,在老師的幫助下,克裡斯才停止欺負傑西。但直到傑西挺胸擡頭,勇敢地盯着克裡斯的眼睛,克裡斯才說“對不起”,這時才算是真正解決問題。
這個故事介紹了傑西遭遇欺負的過程,以及心理感受,讓孩子感同身受,聯想到自己的遭遇。之後介紹了具體的方法,告訴老師-老師提供幫助-勇敢地看向對方,最後獲得了滿意的結果,看到了方法的有效性。
孩子不知不覺進入故事中,學會面對被罵時的積極應對方法:及時表達自己的不滿,并且目光堅定,從氣勢上壓倒對方,信心十足,就不會被欺負。
同理,男孩練習滑闆被推這件事來說,可以用繪本《我不喜歡被推搡》來引導。
孩子被欺負的情況不僅限于被罵、被打,還有可能是被歧視、被亂摸、被辱罵、被搶東西、被冤枉、被排擠、被嘲笑,不同情況,解決問題的策略都不一樣。
比如,被歧視時,彌補劣勢,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比如,被嘲笑時,和好朋友結伴同行,更有力量勇敢反抗。
比如,被排擠時,努力讓别人發現自己的優點。
繪本介紹的方法都非常有針對性、有可操作性,孩子很容易理解和應用。我現在是用這套繪本給4歲的二寶做反霸淩啟蒙教育,發現他在和朋友相處時,能更自信、更勇敢,變得不好惹,很是欣慰。
所以,特别推薦大家給孩子讀這套《兒童反霸淩啟蒙教育繪本》,讓孩子遠離被欺負,快樂成長。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