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好書推薦年輕人必讀

好書推薦年輕人必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00:14:35

将“書香上海”設為置頂星标

讓書香與您常伴

好書·推薦

好書推薦年輕人必讀(好書推薦)1

《明清文學論薮續編》

邬國平 著

複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邬國平,複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文學批評史、魏晉南北朝文學、明清文學。發表論文一百二十餘篇,以論述劉勰《文心雕龍》、鐘嵘《詩品》和明清詩文批評為主。著有《清代文學批評史》(合著)、《中國文學批評自由釋義傳統研究》、《中國古代接受文學與理論》、《竟陵派與明代文學批評》、《明清文學論薮》、《漢魏六朝詩選》等。

精彩書摘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除夕(公曆已進入1792年),七十六歲的袁枚和家人圍坐一起守歲,屋裡氣氛靜默得有點凝重。每個人都在焦慮地期盼時間快一點流逝,等待新年第一聲爆竹響起。

三十年前,相士曾為袁枚算過一次命,預言他六十三歲得子,七十六歲壽終。果然他得子之年與相士預言絲毫不爽,他為姗姗來遲的兒子取名“遲”。

這種巧合使他對相士的第二項預言不敢輕心,于是在七十五歲時對自己詩文集作了一次修改和增補,以備不測。也正由于這個緣故,此年守歲賦予了袁家特殊的含義。

舊年過去了,相士預言的兇訊并未發生。袁枚懷着欣喜之情寫了《除夕告存戲作七絕句》,慶幸自己長壽無恙,而心裡依然有點茫然。

康熙、乾隆兩朝,是國力強盛的時代,文化事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這引起衆多文人積極入世的興趣,人們似乎相信,隻要規規矩矩做人,專心誠意念書,不愁沒有前程。然而朝廷忌諱很多,既怕百姓多事,又慮文人不夠馴服,後者尤其令統治者頭痛,兩朝屢屢興起的文字獄,就是做給那些或許懷有異心,甚至沒有異心,隻不過太迂一點的文人看的。

沈德潛算是受乾隆皇帝特殊優遇的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将他編選的《國朝詩别裁集》(即《清詩别裁集》)呈獻給乾隆帝,乾隆帝一看,書裡有錢謙益作品,且列全書之首,頓時闆下臉,對他嚴加斥責,改正後才允繼續刊布。

乾隆帝也曾下诏求言,講得頗動聽,“風聞者不罪,稱旨者遷官”,鼓勵人們說話。谏章收到不少,内容無外乎三類:

最上者取宋儒陳言,迂遠牽引,令人聞古樂而思卧。其次小有條議,改刑部一律,工部一例,從亦可,駁亦可。其下争風氣之先,伺上意而迎之。

幾乎一堆廢紙,谏與不谏沒有什麼不同。這實在也怪不得文人滑頭,誰敢保證求谏不是皇帝測試人心的氣球?可見當時文人盡管看上去很忙碌,争着想有所作為,心靈深處卻是惶恐,很脆弱。袁枚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既強盛又令人怖懼的時代。

他的可貴在于用自己的詩文,從較為松弛的心靈,喊出了幾聲真誠的呼聲。

袁枚開始在求仕道路上相當順利。十二歲成秀才,為地方官所器重。二十一歲入廣西,巡撫金鉷對他有“國士之目”。此年适逢朝廷征博學鴻詞,金鉷推薦袁枚上京應試。在全國被薦舉的二百餘人中,他年齡最小。

盡管沒有考中,知名度大大提高。乾隆四年(1739)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此年他二十四歲。接下來就不稱心了。三年後散館,他出為外官,先後任溧水、江浦、沭陽、江甯知縣,達六年之久。

他在一首詩中借鶴自喻:“汝本昂昂海上來,如何舞罷飛塵埃。”流露内心委屈。盡管如此,他辦事毫不馬虎,能夠體恤民情,辦實事利民,行事風格溫和,維持了一方安泰。

“買将桑種贻蠶婦,自制文章教秀才。”“獄豈得情甯結早,判防多誤每刑輕。”百姓對他很有好感。然而缙紳官僚也傳播着流言,有的不滿他氣盛疏狂,有的反感他不拘小節,很不利于他仕途擢升。

袁枚三十三歲被薦高郵知州,部議不準。他懷着失望,以母病為由,辭官回鄉。乾隆十七年(1752)再起,赴陝西任職,與總督臭味差池,上書萬餘言,不被重視。未及一年,父死,袁枚回家守制的同時,遞交了辭呈,從此退出了曾經向往過的官場。

說袁枚樂意作出此種抉擇不合事實。他在部覆批準他辭官那年(乾隆十九年,1754),寫下組詩《秋夜雜詩》,其十五曰:

嗟餘秉微尚,恥以文字垂。

少小氣蓋世,于書靡不窺。

上探皇王略,下慕管、樂才。

天文及陣法,一一窮根荄。

年歲日以增,志氣日以卑。

靜觀天下事,非我所能為。

方策雖宛在,詩書多餘欺。

瑤台無蹇修,陽文空好姿。

靈龜曳其尾,掉首還丹池。

不求勳萬笏,但求酒一卮。

歲月花與竹,精神文與詩。

懷才不遇,郁勃牢騷,情溢于詞。他寫于四十六歲的《自嘲》有雲:“自笑匡時好才調,被天強派作詩人。”也并非不着邊際,而是發自肺腑的浩歎。

辭官後,袁枚賞玩自然景緻,安于享樂和詩文創作,這些構成他後來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交遊遍海内,大江南北尤多,憑借精強的身體,走遊了許多名勝。他生活充實而自在。

好書推薦年輕人必讀(好書推薦)2

《随園湖樓請業圖》(局部)

袁枚說自己既沒有“至人”的高德,也不具備“豪傑”的才能,不喜佛仙,仕而不隐,心悅美色,兼愛财貨,自稱是“古之達人”。别人給他畫像:“曠矣先生,侔今無徒,侪古少類。達如劉伯倫而不好飲,逸如嵇叔夜而不好音樂,習靜如王摩诘而不好佛,恬退如賀季真而不好道,以名教是非自任如韓退之而不好儒,志鄙王戎而不諱好财,性異阮鹹而不辭好色。”袁枚其實并不喜歡别人把他具體比作古代誰氏某人,他屬于自己。

從性格來說,袁枚是一個溫厚随和、容易接近和相處的人,不同于傲岸、乖張之士,但他對自我的珍視,對個性的維護,在當時是極為突出的,與稍早的鄭闆橋約略相仿。

袁枚肯定和贊美人的自立不倚精神,他詠頌山頂上蘭花:“一枝幽草植山阿,開既飄零落又多。不是無人采香色,其如生處太高何。”歌唱曠野裡的春草:“栽培不仗主人翁,自立斜陽自偃風。”

好書推薦年輕人必讀(好書推薦)3

《随園湖樓請業圖》(局部)

還有那棵不肯俯首的古松:“松也如高士,門低不肯來。”詩裡的蘭花、春草、古松,都是孤清高奇、不甘屈阿的人格的藝術形象。他在有些詩篇中直接宣稱自己崇尚“獨行”:“萬物貴有恃,丈夫重獨行。千秋萬歲中,吾豈無性情。” “山人平生狂頗頗,海内孤行我為我。” “我亦自立者,愛獨不愛同。”

他性喜通脫,主張各人随其所好,任天而行,最難接受世俗方規的束縛,視與繁禮飾貌之輩交接為苦事。他買下康熙間織造隋氏之園,以“随園”命名,且取以自号,暗寓“聽自然”之意,以為“随之時義大矣哉”。

好書推薦年輕人必讀(好書推薦)4

《随園湖樓請業圖》(局部)

由于袁枚交遊廣泛,與他交遊的人有些是達官權要,他有時得依靠他們資助,應酬在所難免,這是否會泯失個性呢?

其實交往與合流不是一回事,不存在必然聯系,與公卿交往而保持個性,拒絕受其同化還是有可能的,關鍵是要講究交往之道。袁枚與曆史上某些追求強烈個性的思想家、學者、詩人在處世态度、行為方式諸方面,有介特孤峭與寬讓随和之别,他們對個性和自我的高揚并無實質不同。在與三教九流、各色人物周旋應接中保持自己本真素懷,雖然極不容易,而這恰是袁枚個性的一個特點。

袁枚熱愛大自然和人間一切美好的事物。他喜歡觀花賞月,登山遊水,至老不知疲倦。他歌頌友誼、義氣、男女歡愛,一生崇拜女性的魅力,講究飲食,對着美麗的服飾,常常湧起賞心悅目的快感。他喜歡美好奇幻的故事,愛聽真話隽語,絕不會因其不合聖賢思想而大驚小怪。他感到生命短促,應該憑各人興趣愛好,及時行樂:“不得行胸臆,頭白亦為夭。苟得快須臾,童殇固已老。”

這固然含有憤世嫉俗之意,也是他真實生活态度的表白。“但使人間喚生佛,勝教天上作頑仙。”可見他是多麼慕戀人間實實在在的幸福生活,而對神仙虛幻的境界則不屑一顧。袁枚一些樸素而美好的願望令人感到親切:“我思作一舟,其速如飛鴉。不載人離别,隻載人歸家。”“不願女兒通九經,入宮天子呼先生。隻願女兒粗識字,《酒譜》《茶經》相夫子。”

好書推薦年輕人必讀(好書推薦)5

《随園請業圖》(局部)

他認為同樣是愛情悲劇,帝妃的遭際并不比農夫村婦的悲哀更值得同情而享受藝術表現的優先權。《馬嵬》其二:“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裡夫妻别,淚比長生殿上多。”曆代詩人詠唱馬嵬情變,佳作如林,袁枚這首七絕一枝秀出,成功在于使古老的題材灌入了新的平等觀念,立意脫凡。

袁枚在那個時代是受正統思想束縛較少者,士大夫的許多成見被他破除掉了,心智相對來說自由得多,胸襟是開闊的,這才使他能夠去發現、欣賞、容納、讴贊世上許多美好的事物。趙翼稱袁枚“其人與筆兩風流”(《讀随園題辭》其一)。

倘若不具備自由、奔放的心靈,美就會在他眼前減退,乃至消失。從這個意義上說,袁枚性情“風流”又是他筆墨“風流”根本的前提。

END

書香上海 | 書香常伴

資料:複旦大學出版社

編輯:段鵬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