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分析自我依戀類型

如何分析自我依戀類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4 19:06:05

孩子哭了,第一位爸爸聽到哭聲就放下手邊正在處理的事情,立刻趕到孩子身邊,試圖弄清楚他為什麼哭。他抱起孩子,一邊跟他說話,一邊做出了判斷:孩子哭是由于孩子餓了。

于是他一邊準備吃的,一邊告訴孩子,“吃的馬上就來啦”。之後就是沖奶,喂奶。

這位爸爸及時回應了孩子的需求,準确理解了孩子的身體語言,并給予了準确的、舒适的、及時的照料,與孩子的連接很順暢。

孩子從這次經曆及更多類似的經曆中,會感受到理解,獲得了良好的與外界溝通的體驗。

孩子與父母之間安全型的依戀就慢慢形成了。

如何分析自我依戀類型(讓你看到更真實的自己)1

孩子哭了,第二位爸爸聽見得有些晚,因為他正在做自己的事情。孩子哭得越來越厲害,這位爸爸堅持把手中的事情做完才去看孩子。

他心裡有些生氣孩子打斷他,他沒有心思去想孩子到底為什麼會哭。他隻是習慣性地想到,可能是要換尿布了,于是他一聲不響地給孩子換了尿布,然後繼續去做自己的事。

結果孩子還是哭,他又想到孩子可能是要睡,于是就哄着睡。還是沒能使孩子安靜下來,哭得更厲害了。

最後他意識到,孩子距離上次進食有幾個小時了,于是他這才去給孩子準備食物。

這種經曆讓孩子産生以下經驗,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明白他發出的信号。為什麼呢?

一是爸爸回應不及時,二是即使注意到了孩子的信号也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他需要随機去試。

類似的狀況若持續發生,孩子就會形成回避型依戀。他會認為爸爸對自己的交流欲望不感興趣,慢慢失去對爸爸能理解自己需求的期待。

這種經驗可能讓孩子認為,世界上的其他人也不能理解他,進而主動地回避與他人産生聯結。

如何分析自我依戀類型(讓你看到更真實的自己)2

孩子哭了,第三位爸爸知道應該及時回應孩子,但當他抱起孩子時卻又不知道該做什麼,他對自己沒有信心。自己童年不太愉快的經曆讓這位爸爸很想去好好對孩子,但面對孩子發出的信号,他卻總是心煩意亂,走神想到自己的工作或是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

這次也不例外,他花了好久才能靜下心來,想到孩子可能是餓了。

這位爸爸讓孩子有這樣的感覺:自己發出的信号,外界有時能理解,有時又得不到期待的回應,外界環境充滿了不确定性。

同樣模式總是如此反複的話,就會形成矛盾型依戀。

一方面希望别人理解自己,一方面又不知道能對别人期望什麼。

這就會影響将來在社交中溝通的積極性,總是顯得懷疑而焦慮。

如何分析自我依戀類型(讓你看到更真實的自己)3

孩子哭了,第四位爸爸的反應跟前面三位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有一點不同,他很容易表現出激烈的憤怒情緒。

聽到孩子的哭聲,他非常的煩躁,第一念頭是必須阻止他,于是他趕緊抱起孩子,用力抱住他,以為這樣就可以給孩子安全感,但過度用力讓孩子很不舒服,哭得更大聲了,哭聲的加劇讓爸爸抱得更緊了,孩子就開始掙紮。

在混亂中他想起,孩子可能是餓了,他匆忙去準備奶瓶。結果掙紮的孩子和自己的慌亂把奶瓶摔到了地上,孩子鬧得更兇了。此時爸爸既煩躁又感到挫敗,思緒渙散,讓他無暇顧及孩子的感受,他開始不耐煩地繼續去沖奶粉,卻時常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而犯錯。

最後他終于手忙腳亂地沖好了奶粉,孩子終于不再哭泣,他才回過神來看一眼這個小人兒。

生物的本能,促使孩子去尋求爸爸的安慰和照顧,但爸爸看似在關照他,卻始終不能與他産生連接,而且情緒無常,使他感到恐懼。

孩子卡在中間,進退兩難,不知所措。爸爸有時能心平氣和地回應他,有時神遊于外,有時又暴怒無常,孩子無法與爸爸發生情感連接,這種狀态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嚴重的影響,形成紊亂型依戀。

如何分析自我依戀類型(讓你看到更真實的自己)4

每個孩子在嬰兒時期都有尋求安全的需要,如果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與孩子建立連接,就能幫助孩子形成安全依戀,為孩子以後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每一種依戀模式背後都有對應的經曆,孩子也因此形成一定的适應模式。

父母的冷漠疏離導緻孩子的回避。

父母的焦慮糾結導緻孩子的矛盾,而父母的虐待和暴力隻會讓孩子變得紊亂。

這些依戀模式會随着孩子的成長,影響他與别人的關系,包括将來他們與自己孩子的關系。

以上形成的依戀類型,在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他隐藏起來的記憶,他的情緒、行為會不由自主的受到這些記憶的影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