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屈原)乃作《懷沙》之賦,於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據有關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屈原被楚襄王放逐于洞庭湖一帶,曾在汨羅江畔的玉笥山上住過。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楚襄王逃陳。屈原驚悉後于農曆五月初五日投汨羅江自沉。
汨羅江發源于江西修水黃龍山梨樹埚,是南洞庭湖濱湖區最大河流,主要流經湖南平江縣和汨羅市。
在汨羅江注入湖口以上約1.5公裡處,潭水很深,據說是屈原投江殉難處,名曰河泊潭,古代曾有石碑記其事。
當地傳說,屈原投江始不沉,待衣褲裝滿泥沙才自沉下去,因此今又稱此地為沉沙港。
屈原投江後,汨羅江邊的百姓紛紛劃着各自的船隻往屈原投江處,想搶救他。人們擔心江中的魚蝦啃噬屈原,在劃船前往營救的同時,紛紛把自己船上的粽子投向江中喂魚蝦。
以後,為了紀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沿江的人們都在江中投放粽子給屈原飨食,還舉行龍舟競渡。南朝梁吳均的《續齊諧記》記載:“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是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拯救。端陽重渡,乃遺俗也。”另在《隋書·地理志》記載:“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羅,土人追至洞庭不見,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歸,競會亭上,為競渡之戲,迅楫齊馳,棹振水陸,觀看如雲”。劉禹錫《競渡曲》自注:“競渡始于武陵,及今舉楫而相和之,其音鹹呼雲:‘何在’,斯沼屈之義。”
又有民間傳說,屈原投江幾天後才被漁民打撈上來,頭部已被魚蝦噬去一部分,其女兒女婿便給他配上半個金頭埋葬,女婿擔心有人掘墓盜金頭,遂以羅裙兜土築疑冢,遇神助一夜間竟築成12座疑冢。
汨羅江兩岸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今留有屈子祠、騷壇、屈原墓群等古迹和遺迹。屈原墓位于汨羅山上,12個小山式的封土堆散布在1500平方米的山坡上,這些土堆前立有“故楚三闾大夫墓”或“楚三闾大夫墓”石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