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老子的無為真正内涵

老子的無為真正内涵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8 15:34:22

最近在喜馬拉雅上聽王德峰老師的“中西思想必修課”,王德峰老師說:人類生活的所有麻煩和痛苦都來自于人自己,來自于人為,所以道家思想教我們做減法,去掉人為。減去人為的因素,就是無為,這才是道家思想的“無為”核心,人和為字合起來就是一個“僞”字,一切人為的,刻意為之的東西,都是帶有某種“僞”的特性,是應該被摒棄的,因為它不屬于天道,違背了無為的精神。

老子的無為真正内涵(老子為學日益)1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今天我們普遍提倡終身學習,求知上進,學習求知是做加法,但是要領悟真正的智慧和接近于道,就要做減法,但你知道為什麼要做減法,才能接近于道嗎?今天我們結合莊子的《天運》這一篇來闡述其中深刻的智慧。

什麼天運呢?不是天的運氣,而是天是如何運行的。

莊子說:“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

意思是說,天在運轉嗎?地在靜止嗎?日月在争奪地位嗎?誰在主導這一切?誰又在維系這一切?莊子回答說,天有六合五行,帝王順着它便能安治,違逆它便生禍亂。順應自然的事物,會治理有成,功德圓滿。

莊子說,天和地并沒有一個主宰者,天和地是“無為”的,但它們依然運行良好,正是因為其順應了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才是天之道。這一篇《莊子·天運》是莊子闡釋“自然之道”的經典,也是道家思想“無為而治”的經典,今天我們通過莊子的兩個故事來了解其中的内涵。

老子的無為真正内涵(老子為學日益)2

第一個故事:推舟于陸

孔子曾周遊列國推行其“仁政”的治國理念。這一次,孔子遊曆到了魯國。

孔子的弟子顔淵,請教太師金說:我老師這次的遊曆,您認為會怎麼樣呢?

太師金說:可惜了,你的老師會陷于困境啊。

顔淵問:為什麼呢?

太師金說:刍狗是古代用于祭祀的一種物品,還沒有用來祭祀時,被裝在竹筐中,蓋着錦繡綢緞,祭祀者還要先齋戒才能迎接它。等到祭祀結束之後,刍狗就沒什麼用了,路上的行人踩踏它的頭和背,撿柴的人把它拿去當柴燒掉了。如果有人把這些用過的刍狗再收拾起來,放到竹筐,然後用錦緞綢緞蓋起來,飲食起居都在它的旁邊守候着,那麼這些人不是瘋了,也會做噩夢的。

老子的無為真正内涵(老子為學日益)3

太師金接着說:現在你的老師孔子,就是這樣的人,他把先王祭祀用過的刍狗,聚集弟子來學習和拜讀,還把這些思想傳播到各國。于是,他在宋國的樹下講學,樹被砍了;到了衛國,事迹都被抹殺;他在商地和周地都陷于困境,就是這個原因啊。

在水上前行,最好用船,在陸地上前行,最好用車。如果你認為船在水上可以前行,于是把它推到陸地上,那這一輩子也走不了幾步。古代與現代相比,不就是水和陸地的區别嗎?周朝和魯國相比,不就是船和車的區别嗎?現在你的老師孔子,希望将周朝的制度推行到魯國,就好像把船推到陸地上行走一樣,不但是徒勞無功,白費力氣,還會讓自己陷入困境。他不懂得萬物都是流轉變遷,而且永無窮盡的道理。

這就是我們熟知的“推舟于陸”的故事,這個故事非常深刻,莊子說,用古人的思想和制度去治理現在的人,就是“推舟于陸”,就像刻舟求劍一樣,這不符合自然之道的。為什麼呢?因為自然是在永遠變化的。

老子的無為真正内涵(老子為學日益)4

莊子說,三皇五帝時期的禮儀法度,不盡相同,然而都治理有方;三皇五帝的禮儀法度,就像山楂、水梨、橘子和柚子一樣,雖然味道不同,但是都非常可口。時代在變化,治理國家的禮儀法度也當然需要變化,莊子說,如果給猿猴穿上周公的衣服,猿猴也會覺得不舒服,會撕咬着脫下來。

所以,适合古代人的治理方法,并不一定适合現代人,因為時過境遷,時代和環境都在變,但所有的經驗和知識,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條件之上的,或者說知識和經驗都是有局限的,用有限的知識去駕馭無限的大自然,顯然是不行的。所以,莊子說:吾生也有崖,而知也無涯,已有涯随無涯,殆已

大自然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真正的“道”當然也是無限的,所以要真正順應自然,就需要去掉各種限制,而這些限制,也就是所謂的經驗和知識,所以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經驗在增長,知識在增加,但是任何知識和經驗都是有局限的呀,所以你學習越多,離真正的“道”就越來越遠了。

老子的無為真正内涵(老子為學日益)5

在這一篇裡面,莊子還講了另外一個著名的“東施效颦”,來闡述了道的本質。這個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說的是有一位美女西施,因為心痛,所以精彩皺起眉頭,大家都認為她這樣很美。而鄉裡有一個醜女見到西施的樣子很美,于是回去之後也捧着心,皺起眉頭。但鄉裡的富人,見了她都閉門不出;窮人見到她,都帶着妻兒遠離她。醜女隻知道皺起眉頭很美,卻不知道,皺起眉頭為什麼很美。而莊子說,現在孔子的情況就和這差不多,如果隻是簡單的模仿,而不知道其根本的原因,就會帶來失敗甚至災難。

不管是“推舟于陸”還是“東施效颦”,莊子其實都講了同一個道理。如果用舊的方法,去應對新的問題,是不行的;簡單模仿别人的經驗,也是不行的;用有限的知識去解決無線的問題,是徒勞的。因為方法、知識、經驗作用範圍永遠是有限的,而我們把這種有限性,用到變換萬千的所有事物上,就會非常危險。所以,在這一篇裡面,與其說莊子是對孔子“仁義治國”的批判,還不如說,莊子是在對“經驗的批判”,對道家思想本質“無為”的闡釋。

在我們傳統的認知中,我們常認為經驗總是好的,我們從實踐中總結歸納得出了經驗,用經驗指導我們下一步的行為。在大部分的時間,經驗是有效的,甚至可以說是高效的。我們從小讀書學習,接受科學和文化教育,其實大部分都是學習先人的經驗,但對經驗的過度依賴就是巨大的陷阱

老子的無為真正内涵(老子為學日益)6

哲學家羅素舉過一個火雞的故事。西方感恩節有吃火雞的習慣,在火雞被殺之前的大半年時間裡,主人都會盡心照料它,火雞每天都會得到主人的精心喂養,天天如此,如果站到火雞的角度,它對過去半年經驗的總結,如論如何也得不出,在感恩節的時候會被主人擰斷脖子的結論。如果用過去的經驗指導未來的行動,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這樣的例子在曆史上數不勝數。

在2000多年前,莊子在《莊子·天運》中所闡釋的“推舟于陸”和“東施效颦”的故事,無疑展現了這種智慧,對經驗的依賴是危險的,或者說經驗總是有限的,而世界的變化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知識和經驗,對對抗無限變化的世界,顯然是徒勞的。

所以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已有涯随無涯,殆已。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老子的無為真正内涵(老子為學日益)7

好了,今天對《莊子·天運》中的兩個小故事的分享就到這裡,表面上是莊子對孔子治國思想的批判,而實際上是莊子對道家思想核心“無為”的一種闡述,老子和莊子提醒我們,自然環境是瞬息萬變的,萬物自有其道,用固定的方法、過去的經驗、已有的知識去解決新的問題,應對新的挑戰是極其危險的。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