誨女知之乎翻譯成漢語?《詩經》有“靜女其姝1,俟我于城隅2愛3而不見,搔首踟蹰4靜女其娈5,贻我彤管6彤管有炜7,說怿女美8?自牧歸荑9,洵美且異10匪女之為美11,美人之贻12”語言淺顯,形象生動,以人人所能之言,卻道出了人人難表之情,昨夜揣摩良久總覺舊譯意猶未盡,碾轉反側以成新譯如下:,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誨女知之乎翻譯成漢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詩經》有“靜女其姝1,俟我于城隅2。愛3而不見,搔首踟蹰4。靜女其娈5,贻我彤管6。彤管有炜7,說怿女美8?自牧歸荑9,洵美且異10。匪女之為美11,美人之贻12。”語言淺顯,形象生動,以人人所能之言,卻道出了人人難表之情,昨夜揣摩良久總覺舊譯意猶未盡,碾轉反側以成新譯如下:
我匆匆遇到了一位小姑娘端莊又大方,
就想方設法邀她到城牆角落逛一逛。
可我急切地趕到那地方,
卻久久不見那姑娘,
抓耳撓腮心裡實徬徨。
俊俏的姑娘姗姗來遲呀,
送我一支有紅絮的茅草管,
這才得以靠近她身旁。
鮮亮的茅草管呀,
難道在訴說她欣喜的衷腸?
如今我回想起姑娘采摘野茅草管的情狀,
就像是早晨的霞光絢麗放光芒,
不僅僅是因為茅草管鮮嫩又漂亮,
還因為姑娘的心思堪比天工與紅娘!
注釋
1靜女其姝:靜女,指端莊閑雅的女子。姝,指成年女子,即小姑娘。
2俟我于城隅:俟,等待。城隅,指城牆的安靜角落。
3愛:愛,形容急切地心情。
4搔首踟蹰:搔首,抓耳撓腮。踟蹰,左右徘徊、彷徨不定。
5娈:娈,形容女子俊俏的模樣。
6贻我彤管:贻,贈送。彤,紅色。彤管,依據上下文理解為帶有紅絮的茅草管莖。
7炜:炜,鮮亮的樣子,代指茅草鮮嫩又漂亮的紅絮。
8說怿女美:說,訴說、流露、傳達。怿,欣喜的心情。女,指約會的小姑娘。美,指小姑娘的美意、衷腸、愛慕之情。
9自牧歸荑:牧,田野。歸,雙關語,一指愛慕之情的歸依,一指女子願意出嫁的心思。荑,初生的嫩草,即上文帶有紅絮的茅草管莖,也暗喻情窦初開的心思。自牧歸荑,指姑娘由于采摘路邊的野茅草管送情人而姗姗來遲的情狀。
10洵美且異:洵,誠然、實在。美,精彩的事物。異,異樣的事物。
11匪女之為美:匪,依據上下文的遞進關系,修飾的是整個尾句“女之為美,美人之贻”,不僅僅是因為之意。女,雙關語,指帶有紅絮的茅草管莖和約會的小姑娘。
12美人之贻:美人,指約會的小姑娘。美人之贻,指代情窦初開的心思。
據說《詩經》是由孔子編輯而成。
《論語》學而篇裡孔子第一句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學,古說多有“後覺習效先覺之所為”者,近有馬一浮先生、李裡先生等理解為“學習、效仿君子之所為”,本人也不贊成此處專指學文,因為後文有“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等語。但是後文“不亦說乎”的“說”字,直到今天都是一緻理解為“喜悅”,可我心裡一直納悶的是,學文之苦天下皆知,效仿君子之所為更是苦中之苦,那能輕易就進入喜悅的心境,就連孔子也“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我今天在翻譯“說怿女美”之時,心裡咯噔了一下,聯想到“不亦說乎”的“說”字之解,可否引申為“傳達、傳承”呢?這樣的話,《論語》學而篇首句就可譯成:
孔子說:“我學習君子之所為,然後不斷地反複練習,不也就将君子之所為傳承了下來嗎?遠方的同學聽說了就會來請教于我,不也正是所謂的君子之樂嗎?就算他人一時半會理解不了我的所作所為,我也不會厭煩,不也正是君子之所為(君子應有的德行)嗎?”
讀者諸君如有其它有力的材料,望不吝賜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