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否是個“吃逛達人”,如果能在一個商圈範圍内淘到心儀之物,嘗遍四方美食,從來都是件美好的事。
一間間并排鬥豔的品牌門店,跳脫出櫥窗,以不同的風格定位、審美色彩,構成了特定商圈的有趣性格。反過來,商圈因品牌組合多樣性而呈現出更多的新鮮感、包容性,進而吸引着更多品牌循趣而來。
而一線城市TOP商圈,商業成熟度、聚客能力、客群消費力、交通便利性、行業競争程度及人口規模等多項指數占優,自然成了品牌争奪的火熱戰場,也是城市中品牌多樣性特征典型之地。
為此,赢商雲智庫依據赢商旗下智能選址産品“赢在選址”裡的商圈區位價值測評系統(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上廣深各選10個TOP商圈,并通過線下踩盤等方式,收集了各商圈中5萬㎡以上購物中心品牌類型、門店數量等情況,嘗試分析不同城市、商圈間,品牌多樣性的那些同與不同。
【商圈品牌多樣性指數】,多樣性與規模及分布有關,因此借用了生态學上的辛普森指數,結合三級業态品牌門店的均值,以衡量品牌門店分布的“均勻性”及“規模性”。
規模性,是指各城市TOP10商圈各三級業态品牌門店數均值,均值越高,代表商圈品牌規模越大,消費者選擇也越多,商圈活躍度更高。
而辛普森指數衡量的品牌門店分布“均勻性”,也就是說,當一個城市内各個三級業态的品牌門店數量越接近,這一項得分越高。
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注:BI是一個城市的品牌多樣性辛普森指數,Ni表示第i個三級業态品牌門店數量,即均勻性;
SI是三級業态的平均品牌門店數量,其中N是一個城市TOP10商圈的品牌門店總數,S是一個城市TOP10商圈三級業态數量,即規模性;
品牌多樣性指數DI為BI*和SI*的加權平均值,其中BI*、SI*是BI、SI做0-100标準化處理後得到的值。
一、TOP10商圈品牌多樣性:深圳得分最高,北京墊底
通過計算,可知四個一線城市中,深圳TOP10商圈品牌多樣性得分最高,為73.7;北京TOP10商圈品牌多樣性得分最低,為65.0。這意味着深圳TOP10商圈活躍度更高,消費者可選的品牌也更多。
主要原因系,深圳品牌規模性(即SI值,三級業态平均門店數)得分較高遠超其他三城,為50.7,而四個城市品牌分布均勻性(即BI值,辛普森指數)相差無幾,最高的北京僅比最低的廣州多出0.8分。
而規模性特征的差異,一定程度上與各城市間TOP10商圈内購物中心(5萬㎡以上)數量及體量有關。
據赢商雲智庫統計,北上廣深TOP10商圈中樣本商場數分别為19個、30個、29個、37個,對應體量分别為237.80萬㎡、348.23萬㎡、329.75萬㎡、390.46萬㎡。
可以看出,造成北京規模性指數(即SI值)遠低于其他三座城市的原因主要是北京TOP10商圈5萬㎡以上購物中心數量少且總體量較小。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的單個項目商業建築平均值遠高于其他城市,因此品牌密度也高于其他三座城市。從這個角度而言,北京購物中心利用率更高。寸土寸金之地,無論新增項目,還是大規模調改,難度都較大。
從品牌分布均勻性(即BI值)角度看,四大一線城市TOP10商圈得分控制在96-98分間,上下略有浮差。97分以上的上海、北京,10大商圈三級業态品牌總門店數分别是6040個、4187個,上海和北京門店數前三的業态相同,分别是女裝、服飾集合店、飲品。
而處在96分線上的深圳、廣州,10大商圈三級業态品牌總門店數分别是6591個、5329個,深圳和廣州門店數前三業态略有不同,深圳前三業态分别是女裝、飲品、服飾集合店,而廣州為女裝、飲品、美妝集合店。
毫無疑問,女裝占據一線城市TOP10商圈絕對C位,但從規模角度而言,廣州>深圳>上海>北京。
從一級業态看,一線城市TOP商圈最吃香的業态依舊是餐飲和零售。主要有以下幾點共因:
■ 在需求端,大部分的餐飲和零售業态滿足了人們日常吃穿需求,是必需消耗品或消費品;
■ 在供給端,餐飲和零售市場規模大,品牌數量多;
■ 在場所端,豐富可選的餐飲和零售品牌,降低了項目招調難度,是引流和收益的平衡點。
雖必需消費的同質化,是造成一線城市品牌分布均勻性相差無幾的根本原因,但在細分構成上仍有一些差異,這種差異反映出不同城市的消費傾向不同。
魔都上海,中國最大經濟、金融中心,2019 年人均生産總值達2.28萬美元,2020年人均生産總值突破2.3萬美元。2019 年,共有76家駐滬領事機構、76家外國駐滬媒體機構、72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461家外資研發中心落戶上海。
出沒在上海TOP商圈逛吃的人,除了金融白領、IT碼農外,還有一大部分為行走在潮流前線的潮人或是學生黨。整體來說,雖消費需求各有不一,但品牌整體檔次偏高。從商圈品牌平均價格區間看,上海品牌平均客單價最低值為1811.6元,最高值為3252.31元,顯著高于其他三個城市。
綜上,商圈品牌多樣性即是不同城市之間消費共性和個性的映射,而不同城市消費習慣、人口結構、産業聚集、資源禀賦的不同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商圈品牌分布多樣性。一言以蔽之,和而不同。
二、以零售為樣,北上廣深哪裡買東西最稱心?
在上文品牌多樣性指數分析中,可看到的一個事實是:無論在哪座城,零售和餐飲從來都是商圈中的“王中王”。
下文将以一線城市TOP10商圈零售品牌為樣本,看看“北上廣深究竟哪裡逛街買東西最稱心?”
服飾業态中的典型品類,包括女裝、男裝和運動裝。作為一個進入門檻低、競争格局高度分散的行業,全球服裝零售自2016年起呈現下降趨勢,國内也進入存量時代,關店潮叠起。
可在傳統男、女裝式微之下,以lululemon為代表的新興外來運動品牌、以李甯為首的國潮運動風走紅後,熱門運動品牌日漸成為商圈品牌多樣中難得的變量因子。
1、女裝:廣州TOP商圈品牌數多,北京集中度高
一線城市TOP10商圈中,廣州以522個女裝品牌,顯著高于其他三座城市,其中CR20占比僅為19%;而北京隻有244個女裝品牌,對應的CR20達到31.9%。
這表明北京TOP10商圈女裝品牌相對集中,而廣州女裝品牌相對分散。換言之,廣州消費者可淘到不同檔次、品牌女裝的概率更高,而在北京買到頭部品牌産品的可能性更大。
廣深兩地TOP10商圈,女裝品牌數明顯高于上海、北京,與兩地服裝産業發展的高成熟度存在一定關系。以廣州為例,擁有白馬服裝市場、十三行服裝批發街及沙河服裝批發市場等女裝集散地,可以輕松獲取潮流趨勢、優質貨源,為女裝品牌孵化奠定基礎。
而從具體品牌分布門店數來看,北上廣深TOP10商圈中,門店最多的品牌各有不一,分别為JNBY、MOUSSY、MO&Co.、VERO MODA,對應的門店數分别為15家、14家、12家、17家。
從女裝品牌國籍看,除國産品牌外,法國、日本、意大利、丹麥女裝品牌在一線城市TOP商圈購物中心出鏡率較高,其中法國品牌領跑北京和上海,日本品牌和意大利品牌則分别在廣州和深圳有較高接受度。
品牌國籍的分布一方面與各國産業優勢有關外,另一方面與城市外交和生活習慣等也有一定關系。
2、男裝:四城品牌數均值遠低于女裝,定制風興起
雖為服飾第二大品類,但男裝的款式及時尚變化遠低于女裝,因此更容易實現标準化生産,規模效應明顯。
經過了近30年發展,中國男裝已步入成熟期,在生産、管理、營銷、品牌等各個環節日趨合理和完善,2019年零售規模達到5949億元,同比增長4%。
據赢商雲智庫觀察,一線城市TOP10商圈内,男裝品牌個數較女裝總體明顯偏少,最高的深圳達到109個,最少的是北京僅有65個。
從集中度看,四個城市男裝品牌CR10均超過30%,集中度最高的是北京為38.4%,最低的是深圳為32.9%。如此看來,在裝扮衣櫃這件事上,一線城市的男人們能選擇的品牌多樣性卻是有限。
但有時“less is more”,随着行業日趨成熟,基于一些特定圈層的精細化需求正日趨膨脹。“他經濟”崛起,時尚、定制成為男裝新關鍵詞。
時尚潮流男裝品牌Jack&Jones在上海、北京出鏡率最高,而時尚定制男裝品牌IWODE(埃沃定制)則在廣州、深圳搶得C位,相應的傳統男裝品牌如海瀾之家、七匹狼等表現相對較弱。
新老品牌風格的切換,背後力量是消費需求的變化,年輕男性對形象更加重視,偏愛時尚、個性化品牌,在這種浪潮下,新興潮牌快速崛起,成為一線城市TOP商圈男裝标杆。
3、運動裝:阿迪、耐克霸屏,上海、深圳巨頭效應凸顯
近五年,國内運動鞋服行業規模雙位數增長,正成為各大商圈引流利器。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鞋服行業增速達13.2%,遠高于全球4%的增速水平。
相較傳統男、女裝品牌,運動服飾産品具有普适性高、客群基數大、單品牌天花闆高等明顯特征。
據赢商雲智庫統計,規模上,北上廣深TOP10商圈運動裝品牌數量十分接近,都剛剛超過30個。從品牌門店數看,國外品牌依然占據主導地位,美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是國外運動品牌的主要來源地。
從品牌集中度看,四大城市TOP10商圈CR10均超過65%,其中最高達到76.4%,最低的是北京為66.7%。
高度集中背後,原因之一是,相較其他細分賽道,運動服飾行業壁壘深且不斷強化,頭部品牌在産品功能性、營銷資源稀缺性和規模效應上均形成壁壘,Adidas、NIKE等國際品牌優勢地位短期難以撼動。
從門店數量看,Adidas、NIKE仍然保持領先,與FILA、Vans等差距縮小,此外Lululemon、Chanmpion等新進品牌加速追趕。
當然,國内龍頭運動品牌亦不容小觑,經曆數年調整,反彈明顯。安踏、李甯們紛紛通過打造品牌矩陣、借勢國潮、差異化定位等多元方式逆勢突圍,大店策略和精細化管理成下遊渠道發展趨勢。
人為衣裝外,一線城市的人們流連在TOP10商圈“買買買”的目标,還集中在奢侈品、美妝、及飾品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4、奢侈品:最大赢家上海,失意廣州後發力足
疫情加速奢侈品消費回流國内,國内奢侈品市場爆發,中國成疫下全球奢侈品市場唯一增長的國家。
這些自信又多金的奢侈品牌們,自然成了一線城市TOP10商圈“最金貴”的座上賓。據赢商雲智庫統計,TOP10商圈中,上海以62個奢侈品牌遙遙領先北廣深。
品牌數量最少的是廣州,僅為38個;北京和深圳品牌數接近,分别為54個和52個。
從品牌集中度看,深圳CR10達到37.2%;其次為廣州,CR10為36.7%;上海CR10為34.3%;最低的是北京,CR10為31.7%。
奢侈品與經濟發展及消費水平息息相關,上海GDP總量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年位居一線城市之首,強大的消費能力,極具包容性的國際化環境,成為國内奢侈品品牌聚集地,奢侈品品牌數量多,分布廣,滿足了消費者不同層次的需求。
上海成最大赢家,并無懸念。但意外的驚喜,來自失意廣州的兇猛發力。據赢商大數據監測,通過對比TOP5增長品類數據發現,天河路商圈奢侈品業态一支獨秀,較2019年暴增90.5%,幾乎翻了一番,占天河路商圈品牌增幅的28%。
與奢侈品牌增長成正比的是,天河路商圈的國際品牌也上揚。
廣州奢侈品消費爆發明顯,涉及到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格局細微變化。北京、上海奢侈品消費市場從90年代末就開始起步,至今格局已相對穩定、固化。
因此,奢侈品牌選擇向表面務實低調,内裡有強勁消費力、且奢侈品市場空缺的廣州部分轉移之勢。
5、美妝護理:新國貨品牌洶湧,廣州備受偏愛
“新國貨”美妝品牌發展勢頭如火如荼,不斷沖擊一線城市TOP商圈外資大牌固化的舊格局。
分城市看,北京TOP10商圈僅有77個美妝護理品牌,CR10達到39.5%,居一線城市之首;而品牌數量最多的廣州(126個),則為32%。
品牌集中度最低的是深圳,共有120個美妝護理品牌;上海品牌數量和品牌集中度均處于中遊,分别是108個和32.5%。
在電商沖擊下,美妝線下渠道發展緩慢。傳統CS,如屈臣氏等依然占據主導,其次,是品牌旗艦店,如SEPHORA、Innisfree等。
值得注意的是,新國貨美妝,如完美日記等,開始布局線下旗艦店。同時,類似THE COLORIST調色師的美妝集合店快速興起,成為一線城市TOP商圈新的風景線。
整體來看,美妝集合店競争加劇,新興品牌大多數起于線上,憑借高性價比産品和高投入的營銷裂變,不斷搶占用戶心智,進而反攻線下,在行業整體競争加劇的背景下,逆勢擴張。
三、結語
在《城市的勝利》中,格萊澤提出:多樣性,是一個城市維持活力和創造力的重要前提。此理亦适用于城市商圈的解讀。
品牌多樣性指數越高,一個商圈維持活力和創造力的可能性越高。而龐雜數據,不僅描摹可了商圈“衆生相”,更重要的是,透過截面,窺探城市商業生長的秘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