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就是智慧,是對治愚癡的方法。大家想一想,“十二因緣”中第一個就是無明。應該就是愚癡。因為我們愚癡,所以不計後果,不考慮未來,也不考慮别人。最後怎麼樣?我們的所做所為都是有後遺症的。
當然,它不僅僅是一個後遺症,我們将來還要沒完沒了地生死輪回。十二因緣的流轉門,就是因為無明,乃至生老死;十二因緣的還滅門,就是因為我們改變了無明,所以一切的生死輪回被徹底改變了。可見,佛教徒要嘗試去努力,踐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的六度。前五度必須要有般若度,否則就是瞎度。
四 攝
四攝即: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四攝是什麼意思呢?
(1)布施
所謂布施就是給予,幫助别人,努力結緣。結緣才會有緣,才能改變執着,增福增慧,幫助别人正是幫助和成就自己。
(2)愛語
所謂愛語就是說别人喜歡聽的語言,佛教徒需要努力廣結善緣。當然,用别人喜歡的語言廣結善緣的目的:衆生歡喜,如來歡喜。當然為了度人,我們會說一些讓别人心裡不舒服,但是又能夠反思的話語,如《六祖壇經》說:苦口的是良藥,逆耳的是忠言。這應該是度人的方法,也是愛語。如果不度人,那麼愛語則是跑了調的花言巧語。我們要明白,這應該看我們最初的發心。如果要解決人們的煩惱和生死問題,我們這樣說好話,或者誠懇的真話,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我們沒有這個能力,那麼也不可以用惡言惡語去對待他人,這應該是有意義的提醒!
(3)利行
所謂利行,就是佛教徒要身體力行地去多做善事,從而有利于更多的人。
(4)同事
所謂同事,佛教徒要同别人拉近距離、打成一片,不要端着架子、特立獨行、格格不入,結果則是:人們對于佛法的誤會和距離更深更大。所謂正教不行,邪教必興。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我們如果把人生看明白了,就會活得特别簡單。大家想一想,江湖上說:正局、副局都得出局,正處、副處沒有去處,正部、副部,最後沒步……因為都是過程,都要退休。我們曾經這樣做,比如是公職人員,或者又是什麼樣的身份,尤其是出家人,我們又能怎麼樣呢?怎麼樣又能怎麼樣呢?所以我們不必在乎表面的事情,隻是需要做好自己路過的責任和事情。如此,我們的曆事煉心不就有說服力了嗎?我們的解脫不就成為可能了嗎?所以我們要學習慈悲幫助别人,學習智慧解決煩惱和生死。隻有這樣的學佛,才有意義;隻有這樣的學佛,才有說服力。
所以說,學佛不必到處亂跑,應該是六度四攝的當下,就是學佛的下手處。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