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問起日本的首都是哪裡?可能你第一反應就是東京。
一般情況下,人們都認為東京是日本首都,因為它是日本最繁華的城市,是日本政治經濟的中心。
東京的确起到了首都的作用,但是實際上日本的首都并非東京。因為在日本憲法中,其實沒有關于首都的具體規定。
一、日本為何沒有首都?
日本的城市規劃,大體來說就是一都一道二府43省,即東京都,北海道,京都府、大阪府,以及其他的43個省。
毫無疑問,東京都是整個日本的中心,每年的GDP大約就占到了全國的一半,若是算上整個東京都市圈,總人口一共有4200多萬人。如果日本的人口按照1.2億左右來估算,那麼東京都市圈的人口相當于是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了。
目前的東京都市圈,包括了 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以及埼玉縣。未來可能會将範圍擴大至整個關東地區以及山梨縣。
不管從哪方面看,東京都是日本首都最為合适的選擇。但是為什麼就不能給東京這樣的一個“名分”呢?
雖然日本曾在1950年頒布過一部《首都建設法》,規定東京為首都。不過這部《首都建設法》在6年之後就被廢除了,而且還是由日本國會通過合法程序廢除的。之後也沒有新的法律來代替它。
所以“東京是日本的首都”這個說法是沒有法律支持的。
不過作為君主立憲制國家,日本的首都一般是依據天皇的居住地而定。
從上圖可以得出結論,在正式定都于京都以前,天皇都是以奈良為中心四處溜達。到了784年,天皇為了擺脫舊勢力而遷都長岡京,繼而遷都平安京,也就是後來的京都。
說起來,在日本的曆史上坐擁首都之名最久的城市還輪不到東京,而是有着千年古都之稱的京都。
以京都和東京兩座城市為代表的關西與關東兩地,雖然相距不過數百公裡,但其民衆的口音、生活習慣及性格這些卻大相徑庭。在日本社會中也常常有關西人與關東人相互看着“不爽”的現象發生,論其原因,還要從京都與東京這兩座城市的曆史變遷來看。
二、從京都到東京,日本統治中心的轉移
京都又被稱為平安京,位于日本“兩府”之一的京都府,是一座群山之中的内陸城市,從公元8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一直作為日本的政治中心,也是日本曆史上作為首都最長的城市。
但在京都之前,其實日本還有一座首都,這便是古城奈良。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京都,奈良時代結束,日本進入了以京都為首的平安京時代。
京都在天皇入駐成為首都以後,開始大規模的城市建設。由日本派往中國的遣唐使,在回國以後向皇室極力描述了盛世之下大唐都城的繁華,所以整座京都城在形制、布局上皆模仿長安和洛陽來進行修建。
唐朝的都城長安,人口達到180萬,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作為複制品的平安京也在那個時候成為了日本最繁榮的城市,城市面積為長安城的三分之一,人口則為十分之一。
不過都城的繁榮并未讓日本皇室高興起來,因為此時的天皇形同虛設,真正掌有實權的是手握重兵的将軍。
由于豐臣秀吉對日本其他地區的征伐,使得距離京都不遠處、作為南下重要根據地的大阪也逐漸崛起。因為京都與大阪這兩座城市的存在,關西地區一度成為當時全日本的政治與經濟中心。
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之後,因為忌憚老對手德川家康的實力,就把他冊封至遠離京都的關東地區。
盡管豐臣秀吉極力向德川家康誇耀着關東地區的富饒,說這裡“千裡平原、萬裡沃土”,是一塊臨海的寶地,但德川家康卻對此很不滿意。因為當時世人都知道,以大阪和京都為代表的關西是全日本最繁華的區域,而關東地區當時還是一片窮鄉僻壤,許多地方甚至都還未開化,豐臣秀吉此舉與其說是冊封,不如說是赤裸裸的流放。
德川家康征戰沙場多年,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輩,他雖然内心不滿,但是表面上還是感激涕零的來到了江戶。
德川家康在江戶築城,同時以日本橋為起點,建立了五條通往京都、日光、福島、長野、滋賀等地的街道,使交通閉塞的江戶就此可以與其他地方互通有無,實現了商業的初步發展。同時他也在江戶暗中積蓄着自己的勢力,等待着時機。
另一方面,豐臣秀吉在統一了日本之後野心暴漲,派出14萬海陸大軍企圖征服朝鮮。收到朝鮮的求救之後,作為宗主國的明王朝立刻派兵援朝,豐臣秀吉的計劃遭到重挫,不得不選擇議和。對外侵略的失敗,讓他郁郁寡歡,最終病死。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抓住時機挑起了戰争,最終通過赢得關原大戰得以統治日本。
德川家康成功上位之後,創建了一個可以左右朝政的幕府,統治中心所在的城市還是選擇了江戶。因為在江戶他根基深厚,利于統治,而京都一些大名還手握重兵,入主關西不是明智之舉。
由此,日本正式進入了江戶幕府時期,全國的資金、大名和他們的随從紛紛湧入江戶,這一時期江戶的人口與經濟開始爆發性增長,也奠定了日後東京發展的基礎。
德川幕府的統治持續了264年之久,是日本曆代幕府之中最強盛的一個。直至19世紀美國以堅船利炮轟開了日本國門,各地的倒幕勢力紛紛揭竿而起,幕府最終不得不将大政歸還了天皇。
經過德川家族世代的經營,再加上臨海的優越地勢,此時的江戶地區已經今非昔比,其繁華程度早把地處關西的大阪與京都遠遠甩在了身後。
三、關西人與關東人,彼此眼中的“冤家”
明治天皇重獲大權之後,把江戶改名為東京,與西京大阪、京都并稱“三京”。
天皇在早期依舊遵循傳統,居住在京都,但是因為喜愛東京的繁華,他在東京呆的時間越來越長。為了不影響朝政,京都許多重要政府部門的官員也跟着搬遷到了東京,這時的東京可以說已經具備相應的職能,在實質上成為了日本的首都。
天皇在關西的時間越來越少,關西人民眼看着自己城市的首都地位被奪走,不由得對關東人心生怨念:明明關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京都更是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經作為首都存在,憑什麼東京更加得寵?
以東京為首的關東人,則認為天皇都住在東京的皇居裡,這裡自然是日本的中心。
除了首都之争,關東人與關西人之間還存在着種種“不和”。
東京人平時在外戒備心強,很少與陌生人說話,比如在出租車上,司機可能全程都不發一言;大阪這邊就不一樣,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大街都是一如既往地熱鬧,大阪人也沒有東京人那麼拘束。所以外國遊客從東京來到大阪後,會感覺“像在另一個國度”。
關西人與關東人的“矛盾”,其實就是不同地域人群對自身文化認知的差别,加上政權更叠造成的全國發展重心轉移——一向以豐富傳統文化自豪的關西人面對暴發戶式崛起的東京産生了強烈不适應,由此才會引發這一社會現象。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自從《首都建設法》被廢止後,就沒有法律的明文條例對日本的首都進行說明。雖然東京履行着首都的職能,但是稱其為首都卻缺乏法律的支撐。不過這樣也好,至少能讓關西人的心裡更好受一些……
想了解更多日語的相關資訊嗎?千之葉日語日本留學免費辦 微信公衆号,每日推送日語學習,日本留學資訊,以及專業的日本留學規劃,為你的留學之路保駕護航,趕快搜索咨詢小編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