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老先生說得太透了,非經曆世事滄桑、非閱曆深厚、非達到高深境界的人,是講不出這樣的話的。
從文面上看,從心所欲與不逾矩矛盾的。心之所欲,沒有邊際,沒有拘束,天馬行空,白雲蒼狗,可以溫柔如細風扶柳,也可以壯烈如波濤澎湃;可以很傻很天真,也可以很黃很暴力;可以美如幻境天國,也可以醜如兇神惡煞,可以……總之,思想可以是自由的。不逾矩呢,也很直白,不要壞了規矩,要遵守紀律約束與道德規範,在制度的籠子裡為人處事說話。好難啊,一方面,思想自由無礙,另一方面言行不出軌。能達到這樣境界的人,是何等強大啊。所以,孔子說人到了七十才可以這樣,才能從容應對心與行的協調,達到從心而不逾矩的化境。
從本質上看,從心所欲與不逾矩又可嘗不是統一的呢?人從呱呱出生開始,就一直在探索、協調内心欲望與外部環境的關系。從本能的生存欲望,到成長的欲望,到愛的欲望,到成功的欲望,到回饋的欲望,每一種欲望都可能遇到困難,都可能得到滿足,也可能遭到失敗。理智的人,從失敗中、從挫折裡,吸取經驗,繼續奮鬥,并堅持到成功;也有的人,欲望得不到滿足或者部分滿足後,降低了欲望渴求,或者是不再想自認為不容易等到的東西了。總之,人的一生就是調适心欲與外“矩”的過程。人經過了而立,經過了不惑,經過了知天命,經過了耳順,很多人已經化凡為聖了,認清了自己,也了解世界,心與物已然化合為一,從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自然的事了。
從心所欲不逾矩,是智慧,是力量,是境界,本質上是自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