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系列的回顧終于過半,今天要唠的這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可以說是最有“争議性”的一部了。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2005
為啥這麼說呢,因為我們在整理收集素材的時候發現,《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書迷最不喜歡,但很多路人粉絲最愛看,甚至是因為火焰杯才去追的小說。
而電影也是因為原著圖書體量内容的陡增,這一本書頂之前兩本了,所以做出了大量的删改。
今天這期,咱們還是以電影情節為主來講述一下《火焰杯》的故事,最後讨論下删改情節的優劣,同時也來唠唠這部《火焰杯》,為什麼會有書迷、影迷群體如此分化這樣神奇的口碑。
開唠!
書迷的遺憾,影迷的最愛?
下面是關于節目裡提到的一些小幕後,我們提煉出來整理給大家~
01.這是整個系列首次啟用英國本土導演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從選角一開始,羅琳就非常堅持,要求華納必須啟用英國本土演員。不過直到這部火焰杯,才首次請到了一名英國導演,麥克·内維爾。
電影的制片人就是希望可以更好的表現故事裡那種,英式公立學校的校園生活氛圍。
所以這一部才會出現很濃的那種,校園戀愛輕喜劇的感覺,可能也是麥克内維爾從《四個婚禮一個葬禮》延續過來的。
02.“阿瓦達索命”是真實存在的咒語
關于“阿瓦達索命”,根據羅琳的講述,咒語的創作源于亞拉姆語,翻譯過來的大概意思就是“願萬物毀滅”。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這個咒語是真實存在的,被發現最早出現在羅馬時期,是用來抵禦瘧疾流行的咒語。
它的釋放方式是不斷重複拼寫這個單詞,每寫一次減少一個字母,直到最後形成三角形狀的排列。
後來在《神奇動物2》倫敦首映禮的時候,演員埃茲拉·米勒就把這個咒語寫在了自己的手心裡。
03.哈利智鬥匈牙利樹蜂,原本的設計并不是在城堡上空追逐
電影為了凸顯視覺效果,把整個過程改編得更為誇張。一度讓火龍追着哈利繞了半個霍格沃茨。
中途讓龍在城堡頂上攀爬的設計還是很有趣的,也讓這個神奇生物變得更為真實,打破了對火龍除了飛,就是噴火的單一印象。
但其實導演原本是讓火龍燒毀一片森林,這個cg效果更是直接讓我聯想到了後來的龍媽(對權遊爛尾實在是意難平...)
04.火焰杯啟用了全新的錄音棚已達到更适合的效果
《火焰杯》這次配樂的錄音棚跟以往不同,選取的漢普斯特德工作室(air Lyndhurst studios)是由教堂改造的,為的就是配合舞會這段弦樂的錄制。
教堂錄音的作用《星際穿越》那期就說到過,這種空曠環境下産生的共鳴混響效果是獨一無二的。
05.伏地魔的鼻子其實是特效扣掉的!
在這一部中伏地魔複活的場景可以說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名場面之一了。這個造型讓人記憶猶新的伏地魔,他鼻子其實是用特效摳掉。
而有鼻子的版本實際上是長這樣的,看起來是不是沒有那麼可怕了。
06.關于電影裡小巴蒂克勞奇的原創細節和穿幫
為了讓篇幅有限的電影,在最後一刻的懸念揭曉富有合理性,電影團隊為假扮穆迪的小克勞奇增添了“舔嘴唇”這一小動作。
對比一下之前老巴蒂克勞奇見到穆迪時的震驚表情,是不是對電影裡這一小細節的設計,還是很加分的。
不過可惜的是,在小巴蒂克勞奇宣告伏地魔回歸這裡,卻出現了一處台詞穿幫。
身為食死徒的小巴蒂克勞奇,居然直呼了自己老大伏地魔的名諱,看來老大複活成功,這小弟确實有點激動過頭了。
而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最後讓塞德裡克死亡的安排,則讓這一部的故事結局極為緻郁。
其實羅琳在當初的圖書創作時,就面臨由于角色的成長,不得不打破最初故事設定基調的問題。
當時圖書的編輯也一度不喜歡羅琳第四部的結尾處理,但争論之下還是羅琳赢了,堅持己見,完成了這樣的結局創作。
所以說是從這部開始,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基調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電影在分級上也有了變化,之前幾部都是PG,這部火焰杯被提到了PG13。
随着伏地魔的回歸,魔法世界的故事也将變得越來越宏大,我們也不再是拘泥于哈利在校園内的生活了。魔法世界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如果覺得看的不過瘾,更豐富的解析内容,不要忘記觀看我們文中的視頻節目!
讓我們下一期節目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