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馬緻遠作品被稱為秋思之祖

馬緻遠作品被稱為秋思之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4 08:14:48

本文乃楷哥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馬緻遠不僅是元代重要的雜劇作家,他的散曲成就也很高,被後人推許為元代第一。這不僅是推崇他的散曲作品是上乘,也指他對散曲的貢獻在元曲作家中是最大的。他著有《東籬樂府》一卷,包括了小令104首、套曲十七套。内容以“歎世”一類作品為最多,也有一些描寫自然景物和男女戀情的作品。特别是描寫自然景物的作品,很能表現他的藝術特色。他的作品風格多樣,兼有豪放、清麗、平易自然的特點。有些作品筆調活潑,語言通俗生動;有些作品則兼用了封建文人慣用的辭彙、句法,這一點後世文人是特别推重的。《太和正音譜》評他如“朝陽鳴鳳”,“若神鳳飛鳴于九臂,豈可與凡鳥共語哉”,列在“群英之上”。這裡,我們介紹他的一首小令〔越調·天淨沙·秋思]

馬緻遠作品被稱為秋思之祖(馬緻遠秋思被譽為)1

全曲是這樣的: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小令隻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卻把秋天黃昏郊外的蕭瑟蒼茫的圖景曆曆如畫地展現在人們面前。難怪這首小令被譽為元人描寫自然景物的名作,傳誦千古,永葆她動人的藝術魅力。

元代音韻學家周德清在《中原音韻》“小令定格”中稱這首小令為“秋思之祖”。這個評價是很高的。元代散曲作家中的秋思之作是很多的,但是的确沒有哪一首超過它。

馬緻遠作品被稱為秋思之祖(馬緻遠秋思被譽為)2

題為《秋思》,就是秋天裡人們的思緒、感觸。作者是怎樣表現這種思緒和感觸的呢?從作品來看,作者是以一個流落在外的遊子的身份來抒發感觸和感情的。開頭三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叠用九個名詞來描寫眼前景物:卷曲的枯藤,蒼老的樹木,在暮色中盤旋的烏鴉;荒村之郊的小橋,棕濱的流水,稀稀落落的幾戶人家;古老的山間小路,蕭瑟的秋風,一匹慢慢而行的瘦馬。這九個名詞描寫的景物,有動有靜,動靜結合,好象一幅水墨山水畫。第四句“夕陽西下”,說明這幅山水畫是在夕陽餘輝的映照下展開的。我們萬萬不要忽視了這幅圖景中的一個人物,這就是結句所說的“斷腸人”。“斷腸人在天涯”,“斷腸人”是形容悲痛到極點的人,“天涯”即天邊,指極遠的地方,在這裡指異鄉。

馬緻遠作品被稱為秋思之祖(馬緻遠秋思被譽為)3

一個遠在異鄉的遊子,在深秋的黃昏時節,騎着一匹瘦馬,經過長途的跋涉,人困馬乏,慢慢地行進在古老的山間小道上,在蒼茫的暮色中滑見粘藤纏着老樹,傍晚時要回巢的烏鴉呀呀鳴叫,在樹梢盤旋,這就促使他想到自己的困境,烏鴉尚且還可以回巢,“我”的窩在哪裡呢?近處小橋流水旁邊的人家,或許更使他記起了親切的故鄉、親愛的家人,但是眼前的“人家”終究不是自己的家啊!此時此地,他怎能不百感交集?怎能不肝腸寸斷呢?

全曲不僅畫出了一幅秋郊黃昏行旅圖,而且表現了漂泊異鄉的遊子那濃厚的憂愁和思念故鄉的情懷。清末的王國維說馬緻遠的這首小令“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是評價得很中肯、很深刻的。唐人絕句,往往在短小的篇幅中,創造出一種迷人的意境,或是蘊含着啟迪人心的哲理。

馬緻遠作品被稱為秋思之祖(馬緻遠秋思被譽為)4

馬緻遠的這首《秋思》,從篇幅上看,隻有二十八個字,與七絕相等,而他所創造的意境則不在唐人絕句之下,我們在前面的賞析當中,巳經談到,作者用簡練的筆法,勾畫出一幅秋郊黃昏行旅圖。圖中的景物和人物相配,畫面顯得古樸蒼茫,意境深遠,畫中人物的心情和環境相融,就連那匹慢慢行走的瘦馬也好象在沉思着什麼,真是耐人尋味……

一首小令,篇幅極短,要用寥寥幾筆,勾勒出這幅如此動人的圖畫,就不得不考究語言的運用。前半部分的三句,就是用九個名詞連用,又配置得那麼恰當,這是因為作者抓住了深秋時節郊野中常見的景物。讀者不但看得懂,而且能領會其中的詩情和畫意,後兩句點出遠離故鄉的遊子的感情,可以說是“妙筆生花”,把不少人在相同情況下都會有的類似體驗很自然地點撥出來,就收到了深深打動人心的效果。但是,這位旅客,這個遊子,他為什麼漂泊異鄉?他從哪裡來?他又要到哪裡去?他的命運是什麼呢?

馬緻遠作品被稱為秋思之祖(馬緻遠秋思被譽為)5

所有這些問題,作者都沒有作出交待和回答,有意留給讀者去尋味和思索,達到了文學藝術作品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意境要求。

由于這首小令所描繪的圖景是如此色彩鮮明,抒發的情懷是如此深沉真切,所以被曆代的讀者所傳誦,成為元代散曲中的絕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