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喜歡聽廣播,前兩天偶然間聽到一次廣播裡說到:"年輕人就是要去大城市,那裡能激發年輕人的鬥志,年輕人強大的欲望可以塑造這個世界的未來。如果在能拼的年紀,習慣平淡,那年輕人就需要沒有比較的心、要清心寡欲。"
這句話激起了我寫這篇文章的興趣。前半句我贊同,後半句我需要重新審視一下什麼叫做"清心寡欲"。中國傳統有說文解字的說法,那理解這麼一個傳統的詞語,不妨我們也來拆詞解字一番。"清心"、"寡欲"這是兩種狀态,前者是一種純粹、安定的能力,這叫清心。更直白的說,就是你遇事不亂、沉浸當下所做之事的能力;後者,即為"少欲"而非"無欲"。顯然,廣播裡的主播,搞混了"寡欲"與"無欲"。
我們不僅意志不堅,甚至欲望不定,太廣太龐雜。比如,有人喜歡錢,那你就要問問自己,是喜歡花錢的感覺還是喜歡錢這東西,如果你如同葛朗台一樣對錢的感情,那麼毫無疑問你是愛錢這東西;如果你月光、或者總有一部分收入作為自己旅遊或者品味美食的開銷,那麼也許你隻是愛花錢時的感覺,錢充其量是一個工具。再比如,你是喜歡英語。那就要問:你是真心喜歡這個語言,還是僅僅喜歡它帶給你的虛榮感和底氣?
有很多人什麼都想要,想要優渥的生活,想要别人羨慕的眼光,想要獨一無二的實力,想要成為号令三軍的統帥,又想要普通士兵的自由。到頭來,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結果匆匆走進暮年。在你身邊,也有這樣一部分人,就想要闊綽的生活,所以一門心思賺錢;有些人就想成為達官貴人,所以俯首稱臣、溜須拍馬,觥籌交錯,在最開始忍耐并不豐厚的工資等等。也許你會說,人成功後什麼都有了,可你要說你想成功,就如同面向曠野狂吼的一樣,連回聲都沒有。任何一個成功的人,在事業的初期都是欲望單一的行者,也就是給自己的人生定樁,朝着目标走。達成目标時,一系列的副産品接踵而來。其實很好理解:一家公司,最開始必然隻做一種産品,待發展壯大後各類的分産業陸續絕地而起。倘若反過來,讓一家創業公司從一開始就百花齊放,我想它沒有破土而出的機會就夭折了,根本連所謂成功的機會也沒有。
其實,人亦如此,隻是往往當局者迷,往往習慣自戀又自憐的我們,不自覺的為自己尋找各種開脫的理由。一顆欲望的種子還未發芽,就滋生出好幾顆沒影的種子,于是白白費了時間,耗了精力。到頭來竹籃打水。
所以,不要規避"清心寡欲";浮躁的我們,恰恰需要的是"清心寡欲"。用更通俗的老話講,叫做:一門兒心思做事兒。心力聚焦于一處,勁力定然渾然有力,找到自己真實的欲望,然後安定,随之而來的"副産品"會與你不期而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