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為什麼這麼“土”?
漳州是福建省最南的一個城市,位于廣東和福建之間,本是一片”瘴疠之地“,常有猛獸蟲蛇出沒傷人。
唐朝時期,大量漢人遷入,武則天親自在泉州和潮州之間設立了漳州。來到漳州的唐朝将領陳元光,帶領部下們“且戰且耕”,開墾田地,還教化邊民,鼓勵不同民族間互相通婚。一座座開漳時的兵營、城堡和山寨建築,便成了日後土樓的前身。
土樓最初為“五鳳樓”,這是脫胎于四合院的建築。但因為防禦過于薄弱,需要進一步加固。将五鳳樓的四面邊牆修建到等高時,方形土樓出現了。層層夯土嚴絲合縫,僅留大門出入,居所的防禦能力極大提高。
再後來,經典的圓樓誕生了,整面外牆毫無死角,易守難攻,進一步增強了防禦能力。圓樓還更經濟,比方樓少用材料就可以得到同樣面積的庭院,也降低了房頂的施工難度。
圓形土樓的巅峰,就是著名的“土樓之王”二宜樓。名字寓意極好,宜山宜水,宜室宜家,宜内宜外……隻要是兩相宜的事物,都能湊個近乎。
随着現代建築發展,土樓已漸漸消失在漳州人的生活裡,但值得記憶的事物不會被輕易遺忘。土樓所帶來的沉穩、大氣和歸屬感,至今仍在影響着漳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