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無力,主要表現為下肢無力、麻木、發緊、擡步沉重感等症狀,逐漸還會出現跛行、顫抖、步态搖晃、容易跌倒等現象。同時可伴腰痛發涼、手腳涼、四肢無力,頭暈目眩、視物昏花等其他腎虛症狀
病因:經絡不通和肝腎雙虧。
組合穴:風市穴 陰市穴 太溪 下4區
取穴原理:通暢氣血、補益肝腎,滋陰壯陽。風市穴為足少陽膽經的腧穴,運化水濕。陰市穴,屬足陽明胃經,濕下焦、強腰膝、散寒濕。
太溪穴是足少陰原穴。清熱生氣。滋陰益腎,壯陽強腰。
下4區,臨床實踐中發現不僅主治常見的下肢無力、下肢感覺及運動障礙,而且對中風癱瘓的下肢無力、麻木、肢顫效果也非常理想。
定穴、刺入方式和禁忌:風市穴,在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腘橫紋水平線上9寸(當髌底水平線上7寸)。直刺1~1.5寸
陰市穴,位于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髌底外側端的連線上。操作方法為直刺1~1.5寸。
太溪穴,位于足内側,内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内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下4區:胫骨前緣與腓骨前緣的中點,直上30度透皮後皮下淺表平刺。針刺的深 度均在皮下, 刺入時如魚在水中遊動, 可完全看到針 尖到達的位置, 其針刺的方向一般指向病所, 即病在 刺激點上方, 針刺的方向向上, 反之向下。行針方法有上擡下壓法,向左右擺動法, 左右旋轉法,環轉法 ,各 6 次。
艾灸:腰陽關,足三裡,陽陵泉,陰陵泉。熱敏灸溫度不易過高,溫和舒适耐受為度,體弱多病者時間酌減,濕氣重者謹防水泡,循序漸進。饑、飽、醉、怒皆不宜艾灸。灸後宜搓腳踝(雙)三百次,引火歸元,不傷津液。施灸後還要注意穿衣保溫,宜避風寒。溫灸結束後将艾絨或者艾條隔絕空氣悶滅,注意安全。
耳貼:肝、脾、腎、下肢等。常規貼壓耳穴,要求貼後随即按壓,并每天按壓6次。然後在手掌取治療點以杵針或者消毒棉棒按壓。肝主筋,脾主肌肉和四肢。
疾病的注意事項:
合理的安排作息時間,應營養均衡不要暴飲暴食,在積極治療的同時注意适當的鍛煉,節制房事,有助于恢複其功能。不要暴飲暴食,适當增加體育鍛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