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5 13:02:16

一、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

普通鋼筋及預應力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滿足以下要求,且不應小于鋼筋的公稱直徑。

混凝土構件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不小于下表要求: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1

裝修工藝、裝修風格、裝修不想被坑,先算算你家要裝修多少錢?

關注公衆号:裝修工藝大師 可看裝修材料報價表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2

注意:(1)當上部牆柱伸入地下與土體接觸、或其中一段牆柱臨水時,無論其外表面是否設置了建築防水層,牆柱迎水面、接觸土體面的鋼筋保護層應按上部結構的保護層厚度增加 S=35(牆)、30(柱),總保護層厚度不大于 50mm,見下圖。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3

(2)當梁、柱、牆中縱向鋼筋保護層厚度大于 50 時,采取以下措施:

在保護層中配置鋼筋網片!4@150x150,其保護層不小于 25;并采取有效的定位措施,避免鋼筋網片與梁柱牆的縱筋、箍筋接觸。

三、鋼筋連接形式

根據規範和設計圖紙要求,工程采用鋼筋的連接形式為:

下挂柱、吊挂夾層的豎向構件、桁架和拱的拉杆等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的構件,縱向鋼筋宜采用直螺紋套筒接頭,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d≥20的縱筋應采用直螺紋套筒連接接頭;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中,應采用直螺紋套筒接頭。

A(豎向構件):直徑d≥25縱筋、底部加強區及以下樓層豎向構件中d≥22縱筋、框支柱縱筋應采用直螺紋套筒連接。

B(橫向構件):直徑d≥25縱筋、框支梁縱筋應采用直螺紋套筒連接。采用直螺紋套筒連接時,框支柱、框支梁、底部加強區及以下豎向構件采用不低于Ⅱ級的直螺紋套筒連接接頭,其它構件采用Ⅱ級直螺紋套筒連接接頭。

除上述要求外,鋼筋直徑14<d<25采用焊接連接(豎向鋼筋采用電渣壓力焊);鋼筋直徑d≤14mm采用綁紮搭接。

即:

①柱、剪力牆:d≤14mm時采用綁紮搭接;14<d≤25時采用電渣壓力焊;d≥25采用直螺紋機械連接(加強區及以下部分豎向構件中d≥22即采用直螺紋);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4

②梁闆鋼筋:d≤14mm采用綁紮搭接;14<d<25采用焊接連接;d≥25采用直螺紋機械連接;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5

電渣壓力焊

③下挂柱、吊挂夾層的豎向構件、桁架和拱的拉杆等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的構件鋼筋:d<20時焊接;d≥20時采用直螺紋機械連接。

④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鋼筋:應采用直螺紋套筒接頭。

鋼筋接頭要滿足以下要求:

(1) 梁、柱筋、剪力牆豎向及水平筋、闆筋當采用綁紮接頭時搭接長度為 =1.4la(la 為非抗震時,縱向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接頭間距≥35d(且≥500mm)。

(2) 柱、牆、梁及闆的受力鋼筋接頭應錯開搭接,同一截面鋼筋的接頭數不應多于總根數的50%。

(3)焊接接頭處鋼筋軸線的偏移不得超過0.1d,且不大于2mm。接頭處彎折不得大于4度。

四.鋼筋連接要求

4.1 縱向受力鋼筋連接要求

(1) 下挂柱、吊挂夾層的豎向構件、桁架和拱的拉杆等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的構件,縱向鋼筋宜采用直螺紋套筒接頭,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d≥20的縱筋應采用直螺紋套筒連接接頭;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中,應采用直螺紋套筒接頭。

(2) 受力鋼筋的連接接頭應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在同一根受力鋼筋上宜少設接頭。在結構的重要構件和關鍵傳力部位(如框架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不宜設置連接接頭,梁柱節點核心區不得設置接頭。無法避開框架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時,應采用Ⅰ級直螺紋套筒接頭。

(3) 位于同一連接區段内的受拉鋼筋接頭百分率:

1)搭接、焊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應大于50%,接頭位置應符合标準圖集等相關條文要求;

2)直螺紋套筒接頭面積百分率,避開框架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時,Ⅱ級接頭不應大于50%,Ⅲ級接頭不應大于25%,Ⅰ級接頭可不受接頭百分率限制;位于框架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的Ⅰ級直螺紋套筒接頭,接頭百分率不應大于50%。

3)直接承受動力荷載構件的機械接頭,應滿足疲勞性能要求,接頭百分率不應大于50%。

(4) 在搭接區段範圍内箍筋必須加密,間距取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和100mm兩者之中的較小值;當受壓鋼筋直徑大于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外100mm範圍内各設置兩道箍筋。

(5) 縱向受力鋼筋的連接部位要求:

1)樓層梁縱筋和樓闆鋼筋:上部縱筋一般在跨中1/3範圍内連接;下部縱筋盡量錨固在支座内,或在跨中1/3範圍之外彎矩較小處連接。

2)地下室底闆按筏闆或防水闆設計時,底闆和基礎梁上部縱筋在跨中1/3範圍之外連接或錨固在支座内,下部縱筋在跨中1/3範圍之内連接。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6

1) 地下室外牆的外側鋼筋,應全部伸到基礎底部,且水平彎折≥150;

2) 筏闆基礎時,四周邊的剪力牆、柱的外側縱筋應全部伸至基礎底面,且向内側水平彎折≥15d;

3)抗拔樁上承台對應的牆柱,承台範圍内的牆柱鋼筋應全部伸至承台底面且彎折≥150。

柱、暗柱在承台或基礎内設置三道縱筋的穩定箍筋,僅設外圍箍,箍筋直徑取與該構件底層外箍相同直徑。

4.2 樓闆鋼筋連接要求

(含樓梯闆等)

(1) 闆上部筋均按“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考慮,闆底部鋼筋,短跨方向筋放在下層。除注明外,支座面筋的分布鋼筋為A6@200/A6@150/A8@200(闆厚140/180/250mm)。

(2) 樓闆(樓梯闆)鋼筋基本構造要求按16G101-1、-2,其連接錨固尚應符合以下要求:

1) 在端支座位置,支座面筋應伸到支座對邊再向下彎折15d;當支座截面較寬、支座内直段長度大于0.6lab時,支座内直段長度取0.6lab、支座内直段長度不大于0.6lab時取0.4lab且伸過支座中心線再向下彎折15d;懸挑闆面筋尚應滿足la的錨固要求。

2) 當闆支座為剪力牆、框架柱時(除牆頂、柱頂所在位置外),闆面筋直段滿足la 長度後,可直錨不再彎折。

3) 對于建築物長度超過45m的結構樓(屋)面闆,該層闆底筋伸入支座内長度不小于15d,且伸過支座中心線。

4) 轉換層、加強層樓闆與剪力牆、框架柱(框支柱)交界處,闆面筋、底筋的錨固尚應滿足lae長度。

(3) 支座兩側的樓闆面标高相差Dh≤30時,闆上部鋼筋可彎折不斷開。Dh>30時,鋼筋作分離處理。

相鄰闆的面筋互錨在支座而未拉通時,兩側縱筋均須伸過支座中心線≥5d,往下彎折長度≥15d,且支座内水平段長度應≥0.6lab、總長度≥la。當支座兩側的闆面标高不同時,按下圖處理。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7

(4) 樓闆内的設備預埋管上方無闆面鋼筋時,沿預埋管走向設置闆面附加鋼筋網帶,鋼筋網帶取A6@150x150,鋼筋網帶邊緣至最外排預埋管中心水平距離200。見下圖。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8

(5) 未注明樓闆支座面筋長度标注尺寸界線時,闆面筋下方的标注數值為面筋自梁(牆、柱)邊起算的直線長度,見下圖(左)。當支座面筋長度僅在一側标注時,表示兩側伸出長度相同。當梁邊與矩形柱邊水平距離a、b(同一闆塊的角部柱外凸尺寸)均不小于300,且樓闆在該角部未設支座加強筋、也未設置雙向通長面面筋時,該角部雙方向支座面筋應作加長處理,見下圖(右)。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9

(6) 樓面闆、屋面闆開洞處(包括後封堵的水井電井等),當洞口長邊b(直徑%%C)小于或等于300時,鋼筋可繞過不截斷,鋼筋構造見16G101-1第110頁;當300<b(%%C)≤1000 時,洞邊補強措施按16G101-1第111頁。短跨方向的洞邊補強筋應伸入支座。單向闆長跨方向補強筋錨入闆内1.4la;雙向闆洞口邊長(直徑)大于500、或者洞口距支座邊緣的距離≤1.5m時,該方向該側的補強筋應伸入支座,否則補強筋錨入闆内1.4la。後封堵的水井電井等設備管井,闆内鋼筋不截斷,管道安裝完畢後用高一等級補償收縮混凝土封閉。(67 樓闆 暗梁縱筋錨固要求同次梁L。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10

暗梁鋼筋與樓闆鋼筋正交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11

暗梁鋼筋與樓闆鋼筋斜交

(8)懸挑闆陽角頂面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12

懸挑闆陽角頂面放射筋構造

1) 放射筋"的直徑:取闆頂面筋 d1 和 d2 的直徑較大者。

2) 放射筋"的間距 a=a1 和 a2 的較小者、且≤150(含與貼支座第一根闆頂面筋 d1 和 d2 的距離)。

4.3 剪力牆鋼筋連接要求

(包括地下室牆體、水池水箱等鋼筋混凝土牆)

除注明外,牆體水平鋼筋放在外側,牆體鋼筋網之間設置拉筋,矩形布置。拉筋直徑A6,底部加強部位間距450,非底部加強部位間距600,并分别取牆體水平和豎向分布筋間距的整數倍。

當連梁跨高比L/h>2.5且連梁兩端(或一端)的剪力牆有牆身水平分布筋時,牆身水平分布筋在連梁高度範圍内拉通兼做連梁腰筋;當連梁連梁跨高比L/h<2.5或兩端的剪力牆均無牆身水平分布筋時,連梁的腰筋設置見下表。

4.4砌體填充牆鋼筋連接要求

砌體填充牆應沿柱(剪力牆)高每隔500~600配置2A6牆體拉筋。拉筋伸入牆内的長度,抗震構造措施采用的設防烈度6度高層建築及7、8、9度建築,拉筋應沿牆全長貫通;6度非高層建築樓梯間和疏散通道的填充牆拉筋沿牆全長貫通,其它牆體拉筋為牆長的1/5與1000較大值;地下一層及以下的填充牆拉筋為牆長的1/5與1000較大值。

牆長大于5m時,牆頂與梁(闆)應有拉結,見下圖。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13

牆頂與梁闆拉結立面示意圖

牆高度超過4m(厚度小于等于120的牆高度超過3m)時,牆體半高處(一般結合門窗洞口上方過梁位置)應設置與柱(剪力牆)連接且沿牆全長貫通的鋼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圈梁),梁截面為牆厚bx150,縱筋4C10箍筋!6@200。施工時預埋4C10與水平系梁縱筋連接。水平系梁遇過梁時,分别按截面、配筋較大者設置。

除注明者外,通用構造柱GZ截面取牆厚x200,縱筋4C10,箍筋A6@200;施工時先砌牆後澆構造柱,在上下樓層梁相應位置預留縱筋與構造柱縱筋連接。填充牆與構造柱交接處,應設牆體拉筋,見下圖;拉筋伸入牆内的長度要求同上。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14

樓梯間和疏散通道的填充牆,應采用鍍鋅電焊網砂漿面層加強。鋼絲網規格為 DHW1.8x50.8x50.8雙面設置。梅花形設置S形A6鋼筋穿牆對拉,間距@900。砂漿強度等級≥M5,厚度≥25。鋼絲網需連接接長時,搭接長度不少于200。鋼網外表保護層厚度10~15mm。

非抗震、抗震措施6度的砌體洞口跨度≤600、且洞頂砌體高度≥270時,設置鋼筋磚(砌塊)過梁;混凝土砌塊牆體宜采用專用過梁砌塊;鋼筋磚(砌塊)過梁采用水泥砂漿30厚,砂漿強度等級與砌體相同,内配3!8鋼筋伸入砌體内240。其它情況,洞頂應設置鋼筋混凝土過梁或下挂闆,見下圖。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15

過梁面距離梁(闆)底不小于 150 時,采用過梁;小于 150 時,改為下挂闆型式,下挂闆應後澆。當洞側與柱、抗震牆距離小于過梁支承長度 a 時,柱、牆應在相應位置預留連接鋼筋。

4.5 後澆帶鋼筋連接要求

後澆帶中梁闆底筋、梁腰筋不斷開,梁闆面筋隔一斷一(梁角筋不斷開);牆體水平筋全部斷開。

樓層(及屋面)後澆帶鋼筋加強構造見下圖。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16

梁後澆帶寬度範圍内,箍筋作加密處理:該位置原設計箍筋間距大于150時,加密為@150;不大于150時,加密為100且不大于原設計間距。

當樓闆在後澆帶處未設闆面鋼筋時,增設附加面筋$8@200x200(垂直後澆帶走向的鋼筋參照圖8.6-2斷開,錨入兩側混凝土内各la,且不少于300)。

後澆帶中梁底筋、腰筋不斷開,面筋隔一斷一(角筋不斷開);闆底筋隔一斷一,面筋全部斷開。

後澆帶兩側應設置快易收口網,其厚度不小于0.3mm,必要時設置鋼筋進行加強處理。

(5) 闆面高于梁面≥闆厚時的構造,見下圖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17

(6)梁腰筋及拉筋構造,見下圖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18

注:1. 梁腹闆高度 h≥485 時,均應設置梁腰筋,兩側均無樓闆時,h 應計算至梁頂。

(7)梁腹闆預留孔洞構造,見下圖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19

預留圓形孔洞構造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20

預留矩形孔洞構造

注:1. 孔洞應盡可能設置在梁跨中 1/3 跨度範圍内。若不可避免的要在梁端 1/3 跨度範圍内留設孔洞時, 孔洞邊至梁端支座邊的淨距不得小于 1.5 倍梁高。

2. 當同一跨梁上需要留設兩個以上的孔洞時,相鄰孔洞邊的淨距矩形時不得小于 2.5 倍梁高,圓形時不小于 3D。

3. 梁腹闆預留圓形孔洞應預埋鋼套管,鋼套管壁厚U 00D4≥3.5mm。當鋼套管外徑 D≤h/10 且≤100 時,各加強鋼筋可取消。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21

五、施工工藝流程

5.1 鋼筋綁紮施工

1)底闆鋼筋施工

基礎底闆及頂闆施工順序:定位放線→基礎軸線、标高檢查→下層橫向鋼筋→下層縱向鋼筋→标準塑料墊塊固定→綁紮成網→柱子定位筋→馬凳鋼筋→上層縱向鋼筋→上層橫向鋼筋→柱子、剪力牆插筋。為了有效控制底闆鋼筋保護層厚度,采用C30砼墊塊50mm*50mm*40mm大小,間距1.0m×1.0m梅花狀布置。

地下室面筋需要通過馬蹬鋼筋來控制。馬凳鋼筋制作成“幾”字型,塔樓和純地下室底闆及頂闆馬凳鋼筋均采用Ф18的鋼筋,縱橫間距1000。

地下室承台、塔樓筏闆及深度≥1000m厚闆的馬蹬筋采用Ф25筋,并在馬镫兩側加焊兩根Ф25支腿鋼筋,縱橫間距1500。同時需在馬镫筋上部增加通長布置的面筋支架橫梁(Ф25)。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22

地下室底闆、頂部等闆面筋用“幾”字型Ф18馬镫筋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23

(2) 剪力牆鋼筋施工

施工順序:暗柱主筋→暗柱箍筋→剪力牆豎向鋼筋→定位筋→剪力牆水平筋→拉結筋→ 塑料(或混凝土)墊塊固定。

保護層:剪力牆鋼筋安裝塑料(或混凝土)墊塊(@1000)确保保護層厚度為20mm(在外牆方向為50)。

(3) 柱鋼筋綁紮施工

施工順序:立柱筋→套箍筋→連接柱筋→畫箍筋間距→放定位筋→綁紮鋼筋→塑料墊塊。

施工方法:用粉筆劃好箍筋間距,箍筋面與主筋垂直綁紮,并保證箍筋彎鈎在柱上四角相間布置。為防止柱筋在澆築混凝土時偏位,在柱筋根部以及上、中、下部增設鋼筋定位卡。鋼筋接頭按照 50%錯開相應距離;箍筋綁紮時開口方向間隔錯開。在結構施工過程中,均充分考慮填充牆與結構的拉結問題,嚴格按建築說明中所指定的标準圖集進行預留預埋施工。

保護層:外側鋼筋安裝塑料(或混凝土)墊塊(@1000)确保保護層厚度,地下室外牆的牆保護層厚度為外 50 内 15,柱的保護層厚度為外 50 内 20.

(4) 梁鋼筋施工

施工順序:主梁主筋→放梁定位箍→梁箍筋→次梁主筋→放梁定位箍→梁箍筋→墊塊固定。

施工方法:梁采用封閉箍。先在梁四角主筋上畫箍筋分隔線,對接頭進行連接,将四角主筋穿上箍筋,按分隔線綁紮牢固,然後綁紮其它鋼筋。鋼筋的綁紮順序均按規範進行。

保護層:底闆及承台的梁底和兩側放置砼墊塊(@1000)确保保護層厚度為50mm,頂闆梁底采用砼或塑料墊塊(@1000)确保保護層厚度為25mm,如下圖所示。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24

(5) 預留預埋

在結構開始施工之前,即着手進行預留預埋的統計工作,并編制詳細的作業指導書指導施工。為了防止施工時幕牆、填充牆鐵件、機電預埋管、線盒等偏位,采用在其四周增設附加鋼筋。右圖為線盒定位示意圖。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鋼筋工程施工方法和各項要求)25

免責聲明:文章部分文字、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看完之後覺得對大家有幫助的話麻煩多多轉發,收藏,讓更多的人能學到這些專業知識,非常感謝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建議意見麻煩評論區留言,我會挨個回複,謝謝大家。

請關注“裝修工藝大師”每天推送關于裝修文章,讓您快速的了解裝修,學會裝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