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教育教學論壇點評

教育教學論壇點評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8 16:56:20

教育教學論壇點評(海韻教育教學設計與有效教學)1

  一、課堂的有效教學

  有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将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

  1.如何認識有效教學。所謂有效教學主要是指通過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

  2.當今的課堂教學缺少什麼?

  ⑴ 牽引多,引導少,教學中缺少智慧的生成。

  ⑵ 關注目的多,設計過程少,缺乏系統的反思。

  ⑶ 當今課堂教學缺少教師精心設計和系統反思。

  ⑷ 當今課堂教學缺少對生命的關照。

  3.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⑴ 關于教學目标的設計。

  ⑵ 關于教學活動的組織。

  ⑶ 教學管理者的關注。

  4.如何打造課堂的有效教學呢?有效的課堂最終還是通過有效的教學行為得以實現,那麼如何打造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呢?

  ⑴ 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教師在備課時要認真策劃課堂教學情景的創設。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引入,既可揭示新知,又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挑戰自我的熱情,引導學生自覺投入到新的數學學習和研究過程中來,真正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益。

  ⑵ 問“聽懂了嗎”還是問“還有問題嗎”?在中國,老師在課堂上常問的一句話是:聽懂了嗎?而在西方一些國家,老師在課堂上常問的一句話是:還有問題嗎?這兩種問法究竟哪一種更好?體現出我國和外國在教學理念上的差異:是否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該說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是十分重要的,它很多時候甚至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如果提不出問題,還談什麼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學生的創新意識怎麼能夠得到有效地培養呢?又如何生成有效課堂呢?

  二、課堂教學有效反思

  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的重點,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渠道,因為課程改革的理念大部分是通過課堂來實施的,加強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反思,是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程追求有效課堂教學,同樣要探索教師的有效教學反思。吳剛教授又提到:反思+實踐+研究=教師的成熟。可見,教學反思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新課标理念下,教育理論界一直認為要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追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應該培養反思型教師,提倡反思性教學,那麼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進行反思呢?

  教學實踐活動前進行反思,使教學成為自覺的實踐。在課前準備的備課階段進行反思,它有助于發展教師的智慧技能。目前教師備課的現狀主要存在兩種不良傾向:一是照搬現成的教案,不考慮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二是有經驗的老教師備課時,過分依賴多年積累起來的教學經驗,這種習慣化的思維使他們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經驗,憑原有的經驗設計教學方案。針對這些問題,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反思,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對過去經驗與教訓反思的基礎上。

  1.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作為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内容,是否進行課前教學設計反思,将直接影響到能否有效地組織教學。因為從課前反思中可以估計、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的接受方面是否容易。然後根據學情預設出有活力的教學環節,既鞏固本節課的内容,又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提高參與面。

  2.備課是否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切合實際、注重實效。

  備課是教學的重要行為之一,是教師上好課的關鍵。一個善于研究的教師,注重在教學前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認真研讀教材和課程标準,準确把握教學的目的和重難點,恰當地處理教學内容,設計教學方式,選擇或設計最佳的教學方案。教師備課的有效目标必須既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又強調師生雙邊、多邊活動的過程。教師的備課應反思:備課的目标是否注重知識傳授與獲取,是否注重教師教學行為有益于學生的發展。采取豐富多樣備課形式,有平行班級的,應大力提倡“集體備課”方式。而教齡長、經驗豐富、素質高的教師,提倡在書上“點畫批注”,讓他們騰出精力和時間搞研究。隻要我們更新觀念,堅持不懈,一定會探索出一條符合“課改”要求的有效備課”新路。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反思,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

  教學過程中的反思,是一種難度較高的瞬間反思,實際就是一種教學機制。它是在教學過程中及時、主動地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教學方案和教學策略。

  ⑴ 課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是否合理,還需要經過課堂教學實踐的驗證。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反思,主要解決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如:學生在學習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時,出現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礙?如何機智地處理這些問題?當學生不能按計劃回答問題時,将如何調整原先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立刻進行簡短的反思,給生成的問題騰出空間;要學會傾聽學生的見解,善于抓住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況,适時調整教學内容和方法,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⑵ 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同時,要觀察、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學到了什麼、遇到什麼問題、形成了哪些能力等。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反思,才能有效調整教學行為,捕捉教學靈感,挖掘和拓展課堂資源,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4.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後進行反思,使教學經驗理論化。課後反思可提高教師教學教研的水平。

  ⑴ 這類型的反思包括對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表現以及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這堂課讓學生得到什麼?這堂課學生有收獲嗎?通過什麼方式讓學生達到課标的?有沒有比這堂課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重視課後的總結、反思,哪怕是一個淺顯的問題,也應該認真推敲;在解決問題時,不能隻停留在能給出幾種解法的層面上,而應該從規律上、本質上去找解法;在課堂教學中,哪些教學環節沒有按計劃施行?為什麼?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出現了令人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産生的原因是什麼?教學設計方案還能優化嗎?細節代表着經驗,成長源于靈感。

  ⑵ 課堂中常常會因為一些偶發之間而産生靈感,教師應該通過反思,捕捉這些“火花”,日積月累,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學的規律,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