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宣城市第九小學的書法課堂。 張一玲攝
圖②:宣紙文化園。 尹建生攝
圖③:小朋友在宣紙文化園研學遊。 吳章謙攝
圖④:造紙工人們在曬制紙料。 王建培攝
核心閱讀
安徽省宣城市被稱為“中國文房四寶之鄉”,筆墨紙硯作為連接傳統文化與大衆的紐帶,早已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共同涵養着城市的文化氣質。
宣城人家,總有一方筆墨紙硯的天地,閑暇時揮毫幾筆,花鳥山水細細勾勒。漫步安徽宣城街頭,這邊是繁華熱鬧的商廈,那頭是文房四寶的商鋪,不同風光,各自安然。
多年來,筆墨紙硯涵養着宣城人的書畫氣質,一批批非遺傳承人、文創團隊以及書畫愛好者,承上啟下、開拓創新,讓這座書畫之城迸發出新的活力。
非遺傳承人
将承載傳統文化的技藝世代傳下去
青檀樹皮,沙田稻草,經過108道工序千錘百煉,就成了宣紙。
紙漿池邊,緊握竹簾,向上擡起,入池輕晃。漿水流經竹簾發出嘩啦響聲,細碎的紙漿在竹簾上沉澱凝結,在周東紅的手中,一張薄紙已然成形。今年54歲的他,已在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泾縣宣紙廠工作了36年,撈了1000多萬張宣紙。
撈紙動作看似簡單,可每撈一張紙,紙槽中的紙漿濃度都在降低。越往後撈,唯有下水深,動作慢,紙漿才能充分停留,保證每張宣紙重量一緻。其中的微妙變化,全憑手的記憶。
周東紅的雙手長期泡在水中,天熱易脫皮,天涼會凍傷。固然辛苦,他卻始終堅持。“做了這麼多年宣紙,對這門傳統工藝有感情。”他坦言,以後想帶出更多的年輕人,讓這門傳統技藝流傳下去。
邢春榮是宣紙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平日裡尤其喜愛書法繪畫,多年制紙生涯讓他從書畫門外漢變成了行家裡手。邢春榮覺得,在自制的宣紙上揮毫,别有一番滋味,“畫山水的宣紙得潤墨性好,才能畫出雲霧缭繞的效果。棉料類的宣紙适合寫書法,不容易跑墨。”
“一方硯台看似普通,卻集詩、書、畫、印、雕刻、文字于一體。”宣硯制作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黃太海說。宣硯的特點是黑亮如漆、研之無聲、澀不留筆、滑不拒墨。他認為,制硯的關鍵在于設計與雕刻,從亭台樓閣到蟲魚鳥獸,均可精雕;從詩詞歌賦到格言警句,亦可細琢。
在黃太海看來,硯台這種小衆的文具,将實用性與觀賞性相結合,正逐漸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在宣城,随意走進一戶人家,牆上都挂着幾幅字畫,書房裡總能見着筆墨紙硯,這都是文化呀。”他感慨地說,文房四寶的“流行”,支撐着他将這門手藝傳下去。
書畫愛好者
筆墨紙硯潛移默化間融入生活
提筆、蘸墨,掭筆、揮毫,“藝無涯”3個遒勁有力的大字躍然紙上。朱永龍放下筆,呷一口茶,歎了口氣:“老咯。”
今年82歲的朱永龍,是宣城泾縣黃田村人。他打小就喜歡筆墨紙硯,尤其對書法感興趣。“小時候逮着機會就在舊報紙上練字,後來我專門騰出個房間放置文房四寶,一有時間就練習。”朱永龍家中挂着許多書法作品,從對聯到格言全是他自己寫的,提起這些,老爺子流露出一絲得意。
寫了幾十年書法,在老朱看來,書畫已然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心情好時要寫,直抒胸臆;心煩意亂時也要寫,沉心靜氣。”朱永龍的家中,光宣筆就有十幾種,宣紙更是收藏了厚厚一摞。
一樣喜愛書畫的還有市民沈行。“我七八歲時就幫祖父磨墨,祖父寫字我在一旁看,覺得很有趣。直到他解釋了字的含義,我才意識到這是一種文化。”沈行說,祖父已去世多年,但祖父寫字畫畫的場景仍然曆曆在目。在他的家庭,從祖父到父親,再到女兒,一家人都能書善畫。
如今,宣城有不少與筆墨紙硯相關的文化地标:宣紙文化園、胡開文墨廠、宣硯小鎮、宣筆廠……在快節奏生活的當下,這些地方依舊吸引了不少市民“打卡”。親手做一張宣紙;體驗雕刻硯台的樂趣;平日裡練字、畫畫……可以說,筆墨紙硯潛移默化間融入尋常百姓家。
宣城市宣州區文藝創作指導中心工作人員黃朝江介紹,“過去寫字、繪畫的以中老年人為主,現在有不少小孩和年輕人主動來學習。加上近年來‘書法進課堂’活動的普及,宣城的書畫氛圍越來越濃厚了。”
文創設計師
創新開發讓文房四寶迸發新活力
2004年開始,宣城每兩年舉辦一次文房四寶之鄉文化旅遊節,将文房四寶與書畫表演、文化旅遊相結合。2019年,宣紙文化園共接待遊客20.2萬人次,其中研學遊和親子遊為6.5萬人次。文旅融合極大提升了宣城市民的藝術興趣和欣賞能力。
如果說筆墨紙硯是連接傳統文化與大衆的紐帶,那麼文創産品的開發,則使之迸發出新的活力。
宣紙書燈古樸雅緻,“一日一詩”别出心裁……宣紙文化園裡,陳列着不少精美的文創産品,由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宣紙文創團隊開發。
“如何使陽春白雪的文房四寶更接地氣,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28歲的團隊成員李勇認為,傳統宣紙已經進入産品成熟期,創新角度大多是在尺寸、厚度上的個性化定制,“結合近年來興起的研學遊,我們正深度挖掘筆墨紙硯的元素,開發各種創意産品,将其從書畫家的案頭帶去千家萬戶。”
“一日一詩”的創意就來源于他。小小木盒中,縮小版的筆墨紙硯依次排列,随盒附贈一首小詩,随時可臨摹練習。“過去的文房四寶不便攜帶,我們結合‘書法進課堂’設計出這個産品,能滿足當代年輕人的需求。”李勇介紹。
2017年以來,該團隊與南京藝術學院、深圳書城、清華大學合作,推出了80多款文創産品,年收入達300多萬元。此外,團隊還開發了用宣紙打印的攝影用紙與郵票用紙,受到歡迎。
随着電商的發展,很多宣紙文創“觸網”,成為網紅産品。泾縣丁家橋鎮就在全國設有200多個銷售網點,全年銷售收入超15億元。目前,泾縣已有宣紙、書畫紙及紙加工企業和個體戶500餘家。2019年年産宣紙約650噸,年産書畫紙9000餘噸,年産加工藝術類産品2500餘噸,國内市場占有率約為60%,直接和間接從事宣紙産業的員工達3萬餘人,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宣紙、書畫紙産業集群。
記者 遊 儀
《人民日報》(2021年01月22日 第 12 版)
來源: 人民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