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很壓抑,總是想辭職,怎麼辦#
芝書醬:這是我拆解的第183本書。如果你沒時間自己讀書,點擊右上角關注!知乎上有個問題,引起了3W多網友的關注:
為什麼上班隻是坐着,一天下來還是覺得疲憊不堪?
答主肥肥貓的回答讓人紮心不已:
“不要繼續騙你自己了。你覺得上班疲憊不堪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根本原因在于:你其實心裡很清楚你每天做的事情毫無意義。
人本能地排斥沒有任何創造性和成就感的東西,尤其方案機械性重複的活動。
對于工作,也是一樣,你的身體反應比你誠實。”
很多人心裡其實很清楚,自己早上渾渾噩噩地踏進電梯,到晚上腦袋空空地走出大樓,一整天沒有收獲任何的進步。
開電腦,敲下一行行無意義的數字,在工作群裡無窮無盡地回複“好的”;
訂盒飯,貼發票,聽同事聊八卦,網上随便抄幾段工作小結,一天又過去了。
沒有成就感,沒有價值感,沒有滿足感,不開心,卻又不敢辭職。
每當節後上班第一天,你會不會感覺有點精神不振、哈欠連天、甚至還有一點恐懼上班?
你不是一個人。
20世紀90年代,蓋洛普一直緻力于研究測量全球職場人士的工作滿意度,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裡,該項調查總共訪問了遍布于189個國家的2500萬名員工。
最新一期的調查信息來自于142個國家的23萬名全職和兼職員工。
調查結果顯示,總體來說,僅僅有13%的員工積極工作,他們對工作充滿熱情與幹勁,奮力拼搏,不斷推動公司向前發展;約63%的人對工作卻“并不投入”,他們曠工早退,每天混日子,對工作并不上心;另有約24%的員工則“消極怠工”,對工作相當厭惡。
換言之,全球的職場人士中,有近90%的人認為,工作更多時候帶給他們的是沮喪和挫敗,而非光榮與夢想。
在《你為什麼而工作》中,巴裡·施瓦茨指出,現代工作中讓人厭惡工作的原因有:程式化的工作流程,過分的監視,以及過度依賴物質激勵。
巴裡·施瓦茨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斯沃斯莫爾學院心理學教授,被認為是繼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之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
為什麼你身邊絕大多數人,很少體會到工作的滿足感?
為什麼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工作是單調無聊、毫無意義、浪費生命的?
為什麼全世界“消極怠工”員工的數量是熱愛工作的“敬業”員工的兩倍?
如果現在的工作讓自己感到厭倦,我們該怎樣調整自己?
這本書中就有答案。
首先我們來看看,讓我們厭惡工作的罪魁禍首是什麼。
亞當·斯密曾經這樣描述現代社會的工作:
“我曾經目睹過雇用十位工人的小型生産工廠,他們一天最多能生産48000枚大頭針,但如果不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是由一個人來完成所有工序,那麼他們每個人連20枚都完成不了。”
在大頭針工廠中,一個人把金屬線拉長,另一個人将它拉直,第三個人将其切斷,第四個人将它削尖,第五個人将頂端切磨好跟頭部相接等等。
每個人重複重複再重複,雖然是枯燥的,但效率上去了。
現代分工體系讓每個人都隻能做一個零件,越大的公司就隻能做越小的事情。工序越分越細,流水線流到你面前,隻要你機械重複就好。
每個人在自己的一方小舞台重複不斷演着同樣的戲碼,每一天都和前一天沒有什麼大的不同。工作中層層領導的監督管理,讓人不安的監視,有點風吹雨動就吓得要命。都以為工資高就能讓自己變得更加願意工作,結果發現自己還是不想去工作。
雖然工作如此令人讨厭,但我們有沒有辦法拯救自己呢?
施瓦茨認為,想要讓自己不再厭惡工作,甚至全心全力投入到工作中,最基本的是要找到能給自己帶來滿足感的工作事項。
其實,工作所能創造的價值與本身的意義非常豐富。我們既可以通過工作提升技能,也能收獲精神與思想上的成長;工作會為社會創造的價值,也能給他人帶去的便利;而且,我們還可以通過工作實現自己的夢想與人生價值等等。
隻不過,我們在日複一日重複的工作中,麻木地忘記了這些價值。
學會自己賦予工作額外的價值,是引領我們普通人提高工作幸福感的一盞明燈。
人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并不完全是由工作本身決定,而是由這個人是誰決定的,是誰決定了我們在工作中的态度。隻有當我們認清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工作,我們才可能擁有真正喜歡的工作。
想要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耐心和積極性,可以問問自己,我到底為了什麼工作?
我們可以從三個層次來回答,分别為金錢、職業(規劃)、使命。
首先,金錢,工作能夠讓我賺到錢,滿足我的衣食所需,讓我能夠有尊嚴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而且,金錢能夠為我的家人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讓我的家庭生活得更加幸福。
其次,将工作視為“職業”。在工作中,我們可以更關注自己在知識、技能方面的提升和進步,以此獲取更多的成就感,期待沿着這一軌迹在一個領域獲得更高的職業水平。
更高一級的是,将從事的工作視為一種“使命”。
一天,三個泥瓦匠在砌牆,一個人走過來問到,你們在幹什麼呢?
第一個泥瓦匠沒好氣地說,你沒看見嗎?我正在辛苦地砌牆呢!
第二個人心平氣和地答道,如你所見,我們正在建一座高樓。
第三個人則眉飛色舞地說,啊,我們正在創造美好的生活呢!
10年過去了,第一個人仍然在砌牆,與滿身泥濘打交道,第二個人成了一名工程師,而第三個人則成了這兩個人的老闆。
第一個泥瓦匠沉浸在自己的負面情緒中,被動地付出和工作,這讓他生活在痛苦中難以解脫。
第二個泥瓦匠看清了自己的職業使命,将手頭的工作和整體的工作聯系在了一起,有更寬廣的視野,也因此更能獲得成就感。
第三個泥瓦匠将自己的付出和某他人、社會聯系在了一起,知道自己的工作能夠為别人提供服務、幫助、對他人有益處,因此他是最專注、最開心的。
正如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所說,“人哪裡需要遠離凡塵?工作場所就是修煉精神的最佳場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種修行。隻要每天确實努力工作,培養崇高的人格,美好人生也将唾手可得。”
明确了工作的意義後,我們再來看看,怎樣幫助自己找到更舒心、更有成就感的工作。
管理學家傑弗裡·普費弗發現,如何造就一家好公司和如何造就一份好工作本質上是一樣的,那些高效率的公司都有以下特征:
1. 提供完善的工作保障。
2. 團隊自我管理,分散決策權,給員工很高的自主權。
3. 提供員工高于行業标準的薪酬,但不靠個人激勵機制,公司盈利時所有員工都參與分成。
4. 擁有完善的培訓體系。
5. 定期評估職工的表現,但不過度評估。
6. 把公司的目标和願景融入到公司的每一步實踐裡。
總結一下就是:錢多,有保障,有培訓能成長,有自主權,有使命有願景并在執行。按照這個标準去找你的下一個雇主吧。
工作的意義是自賦的,這個東西老闆不會給、上級不會給,就算他們給了你也不會相信,覺得那個是一個大餅。
所以,我們必須主動為自己的工作尋找相對穩定的意義感。
找到了自己對工作賦予的意義,你就不再是流水線上的螺絲釘,也不再是現代農場中的被壓迫的農奴。
你在為自己的人生耕耘,而非為他人的收獲鋤地。
我是芝書醬,專業拆書200 ,心無旁骛、純粹地做一些對我或世界有益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或者幫我轉發一下,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