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8年前,清秀苗條的媽媽坐在爸爸的自行車後面,從貧窮的娘家來到了住土房子的婆家,沒有豪華的婚宴,隻有簡單的粗茶淡飯。
媽媽作為家中的老大,從小肩負着照顧弟弟妹妹的重擔,什麼粗活重活都會做,來到婆家後,更是家裡家外的一把好手。
我的奶奶在年幼時高燒不退成了腦膜炎,所以說話不太清楚,但是并不傻。她看見要強的媽媽天天催着爸爸去掙錢,便覺得爸爸被欺負了,經常慫恿爸爸和媽媽離婚。在我年幼的記憶裡,奶奶經常對媽媽說着一句話:我們家不要你,你走,你走!
可是,媽媽并不理會,隻當奶奶是神經病,該做的事情依然會做好。
在媽媽嫁給爸爸5年後,我們家從山頂搬到了河邊,從下雨就漏水的土房子搬到了磚瓦堆砌的敞亮房子裡,那一年我四歲。
日子越來越好,奶奶卻對媽媽的仇恨越來越深。在媽媽去做工後,奶奶隻給我和爸爸洗衣服,把媽媽的衣服撿出來放在一邊。而媽媽每天晚上10點後才回家,還得洗衣服洗到半夜。
奶奶一共生了兩個兒子,她跟着我們生活,爺爺跟着大伯生活,她經常放着我們家的事情不去做,反而去大伯家找事做。
有一次,奶奶幫大伯家洗菜,從樓梯上摔了下去,摔成了腦震蕩,大伯母卻說奶奶是我們家的人,跟他們沒關系。
在奶奶生病期間,是爸爸每天背着奶奶去打針,是媽媽每天伺候奶奶吃穿。但奶奶身體好後,依然視媽媽為眼中釘。四處跟人說:兒媳婦不好,天天打我。
有時候媽媽也生氣,但是奶奶是老年人,腦子又不是特别清楚,隻有不理會她。
漸漸地,我們都長大了,奶奶也70多歲了,記憶力慢慢下降,經常把東西弄丢了,卻去别人家罵,說别人偷我們東西。時間長了,别人也煩。
有一次,奶奶又莫名其妙地去别人家罵時,别人打了她一耳光,被媽媽知道後,直接沖到那個人家裡說:我婆婆腦子不清楚,要是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我替她給你道歉,或者你罵她也行,但是你不能打她,你要是再打了她,看我不找你算賬。
從此以後,那個人看見奶奶就繞着走,大有一種惹不起我還躲得起的架勢。
在爸爸和媽媽辛苦工作20年後,我們家終于住進了電梯房裡,而奶奶不敢坐電梯,也不會用煤氣,但身體還不錯,就獨自一人住在離我們5裡路外的老房子裡,旁邊住着大伯一家。
媽媽隻要炖了湯,或者做了任何好吃的,就趕緊讓爸爸給奶奶送一鍋。三天兩頭的去老房子裡看奶奶是否缺米少油,倘若少了,也是立馬買了送過去。偶爾媽媽要是太忙,顧不上去看奶奶,就會給大伯打電話,讓他去看看奶奶是否在家。
遇到逢年過節的時候,媽媽也會去老房子裡把奶奶接過來一起住幾天。
随着奶奶年紀越來越大,媽媽還給奶奶買牛奶,讓她補充營養,得知奶奶高血壓穩定後,還高興的給我打電話報喜。
說實話,看着媽媽對奶奶,比爸爸對奶奶好的多,我心裡替媽媽委屈,奶奶憑什麼得到媽媽的照顧?
媽媽卻告訴我說:不管你奶奶對我怎麼樣,她總是在我忙得顧不上你和你弟弟的時候,接送你們上下學,給你們做了一口飯吃,縱使當年差點讓你掉進河裡被水沖走,現在你們倆也長大成人了,就沖這一點,我都會好好給她養老送終。
媽媽用自己的一生,告訴我“知恩圖報”這四個字的意義。人生在世,不要總是揪着别人的錯誤不放,多看看别人為自己的付出,才能永保善良的心。
在我結婚後,有一次跟媽媽抱怨婆婆做飯難吃,媽媽說了一句話,我現在都記得清清楚楚。
媽媽說:有人做給你吃就不錯了,别學着挑三揀四,有本事你就自己做。
媽媽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我還想着媽媽能安慰我一下,誰知說了這樣一句話,也正是這句話,讓我知道以怨報德的自己多醜陋。
媽媽雖為農村婦女,卻把“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這句名言發揮的淋漓精緻。
現在奶奶倘若看見我去給她送湯,而不是媽媽時,也會問我:你媽呢?掙錢去了?
在媽媽嫁到婆家快30年後,越來越糊塗的奶奶卻學會了關心媽媽,媽媽的善良終于感化了奶奶,也讓我們後輩看到:好人有好報。
在母親節這一天,感謝媽媽不僅生養了我,更是以身作則樹立了正确的榜樣,成為我人生道路上的标杆。願媽媽歲月永駐,健康常在!#歲月從不敗美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