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理奠基人薛定谔寫過一本科普著作《生命是什麼》。在這本書中,薛定谔提到一種叫“熵”的熱力學度量單位。熵值越小,系統越有序,熵值越大,系統越混亂。薛定谔說,除非我們設防,一個封閉的系統會或快或慢逐漸走向混亂狀态。這個從有序到無序的過程,叫作熵增。
對此,愛因斯坦深表贊同,他甚至宣稱,熵增定律是科學定律之最。
熵并不容易理解。我們隻要知道,熵增是一切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不論有機個體,還是組織秩序,都會從有序走向無序,最終形成“均衡态”,即熵死。
一個人的自然法則,是從出生開始,然後走向衰老和死亡。一個企業也會從熵低到熵高,逐步走向混亂并失去發展動力。曆史上的許多王朝,也從精幹高效,變成腐敗衰落,最後全面崩潰。資本作為人類大規模合作的一種秩序,也逃脫不了熵增定律。隻不過,經濟學把熵增定律叫作資本邊際收益遞減。
經濟學早就關注到,随着資本的不斷投入,利潤率趨于下降的經驗事實。
亞當·斯密認為,利潤率下降是由資本積累引起競争加劇導緻的工資上漲和商品價格下降引起的。馬克思指出,資本的自由競争,會産生不斷消除超額利潤的利潤平均化趨勢,而且,在資本積累過程中,随着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和資本周轉速度的減慢,平均利潤率會趨于下降。
後來,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币通論》中将這一現象定義為“資本邊際收益遞減”。所謂資本邊際收益,是指預期增加一個單位投資可以得到的利潤率。凱恩斯認為,資本邊際效率随着投資增加而遞減。即假定在一定技術條件下,随着資本投入的增加,收益會越來越多,但超過一定限度後,增加的收益會變得越來越少,甚至使總收益絕對地減少。
如果說熵增是科學定律之最,資本邊際收益遞減則是經濟學的一條鐵律。
至于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
從投入角度,投資增加會引起資本稀缺,提高資本成本,降低預期利潤率。
從形成角度,投資增加會使系統複雜化,降低資本配置效率,加大風險。
從産出角度,投資增加會使産品數量增加,生産過剩導緻市場價格下降。
凱恩斯認為,越是預期資本邊際收益崩潰,人們就越不敢投資,不敢消費,“持币觀望”(流動性偏好)的願望越強烈。就像現在人們一旦對經濟表示失望,就會去買黃金,做避險需求。當失望來臨時,投資者情緒可能頃刻間崩潰,投資和消費需求的不足,最終導緻金融危機、經濟蕭條、失業增加。
凱恩斯的對策是通過财政、貨币政策刺激消費和投資,提高總需求,擴大就業。這套“組合拳”已是各國政府最常用的調控框架,盡管效果飽受争議。
凱恩斯理論的背景是工業生産。在曆史上,資本投向的對象多種多樣。無論投向哪個領域,都逃離不了邊際收益遞減的詛咒。
資本曾與農業、商業、軍事、官僚體系緊密結合,但長久以來,總是經曆短暫繁華,漫長蕭條,轟然倒塌,然後又在廢墟上重新起步。而且,任何資本都有一種狂想病,企圖不用生産過程做媒介而直接獲取利潤。資本的過度積累常常增加市場泡沫,導緻脫實向虛,失去資源配置功能。
在1500年前,不論是中國,還是歐洲,人們并不太相信未來會比現在更好。他們甯願挖個坑把金銀财寶埋起來,也不願意做任何投資。整個社會既無突變式發展,也無漸進式增長,長期停留在同一個層面上自我消耗、自我重複。
邊際收益遞減的實質是資本的自我否定。這種狀态一旦實現,社會經濟系統就會陷入“均衡态”,而無法實現新的發展。如同馬克思的“社會平均利潤率”,新增剩餘價值會平均分配到各個行業,社會經濟将隻有量的擴張而無質的變化。
但是,資本邊際收益遞減也是驅使資本積累與轉移的基本動力。在這個規律下,微觀上單個資本總是試圖努力逃脫宏觀平均利潤率的下降,這種競争壓力演繹了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幕幕生動畫卷,直至打破這種平衡。資本邊際收益遞減的壓力,是競争中勝出的資本收益率高企的動力和前提。
它驅使資本加深對勞動力、自然力的汲取,造成廣泛剝削和生态破壞。
它驅使資本在不同行業間、産業鍊的不同環節間流動,形成新的組織形式。
它驅使資本尋求新的生産方法,用機器取代工人,提高勞動生産率。
它驅使資本從資本主義中心區域轉向外圍世界,在全球輾轉騰挪。
它驅使實體資本衍生出虛拟資本,帶來生産過剩、過度投機和金融危機。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