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溫室效應”加劇,人們對穿着涼爽、吸濕快幹的夏季服裝需求量增加,開發新型涼爽性面料的呼聲很高。涼感,準确叫法是“接觸瞬間涼感”。這裡的接觸瞬間涼感是指皮膚與低于其溫度的織物接觸瞬時,引起皮膚表面熱量快速流失、溫度順即下降,再經過皮膚中感溫神經末梢反映到大腦後形成的涼爽感覺。
“涼感衣”起初隻是概念服裝。在國際上,首先,是由日本研發出來的,但日本的目的是通過涼感衣,從而達到節能的目的,形成日本本國的一種全民運動來減緩地球溫暖化的持續性。繼而研究出一種叫Cupro 呼吸纖維的人造纖維,并具有除臭機能。然後是美國改良日本技術,研發出一種新型冷感面料專利。最終在2011 年,正式正式注冊為CoolCore™,也就是現在中國新永國際引進的運動品牌。
涼感面料具有吸濕排汗、幹爽及涼爽、瞬間降溫等特點,與人體接觸時能迅速導出皮膚表面水分與熱量,保持皮膚表面幹爽與清涼,使衣服成為人體天然的貼身空調,使人們在炎熱夏天增加絲絲清涼,更多地感受清爽美好的世界。這是運動服裝和戶外休閑服裝面料新的創舉。涼感纖維利用萃取和納米技術,優選與修飾天然玉石粉與貝殼粉、雲母粉等天然礦物質材料,并加工成納米級顆粒,然後與親水性切片經紡絲加工而成。并通過纖維截面的設計,使纖維具有“毛細效應”,強化散熱速度。
涼爽纖維制品的涼感性能是由纖維自身的導熱性質決定的;而涼爽制品的幹爽性通常指的是織物所具有的吸濕排汗和散濕性能。涼爽纖維制品的涼感和幹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良好的導熱性能,表現為織物接觸冷感明顯,使穿着者感受到清涼的感覺。(2)通過各種加工工藝,涼爽纖維制品改變了原有的織物結構,能夠使體表分泌的汗液快速散發,保持體表與織物接觸時的幹爽舒适性。
市場上現有的關于涼爽纖維的加工方式包括:
(1)對纖維進行改性處理或對織物進行結構設計,如對纖維改性使其具有微孔結構或者使其表面産生大量微細溝槽以加快對水分的轉移。
(2)在進行熔融紡絲加工時添加礦石微粒,這種複合礦石粉體可以使纖維吸熱速率降低、散熱速率加快,該類纖維與體表皮膚接觸時,能産生 1~2℃溫度差的涼爽感。
(3)使用親水整理劑對纖維或織物的表面進行親水性處理,從而使産品達到“涼爽”的感覺。
目前涼感測試,我們可以先參考下台灣紡織産業綜合研究所制定的《織物瞬間涼感驗證規範》(FTTS-FA-019)産業标準。原理主要是将織物置于儀器冷闆上,當織物溫度和冷闆相同時,再将熱闆快速置于試樣上,熱闆的熱會透過織物傳到冷闆,在接觸瞬間即能測得織物最大熱流失量,此值即為Q-max值,單位以織物瞬間涼感熱流量(W/cm2)來表示。Q-max值是模拟人體接觸織物時,皮膚瞬間熱量流失的最大值,也是織物單位面積瞬間能帶走的最大熱流量,此值即為織物瞬間涼感性能的指标,單位以W/cm2表示,Q-max值越大代表可帶走的熱越多。本規範評估合格标準:織物瞬間涼感熱流量(W/cm2)≧0.140。
當然新的國家标準GB/T 35263-2017《紡織品 接觸瞬間涼感性能的檢測和評價》,将于2018年7月1日實施,本标準規定了紡織品與皮膚接觸瞬間涼感性能的檢測與評價方法,适用于各類織物及其制品。測試原理是在規定的試驗環境條件下,将溫度高于試樣的熱檢測闆與試樣接觸,測定熱檢測闆溫度随時間的變化,并計算其接觸涼感系數(qmax),由此可表征試樣的接觸瞬間涼感性能。而接觸涼感系數qmax是指将溫度高于試樣規定溫差的熱檢測闆以一定壓力與試樣接觸,熱檢測闆與試樣接觸後熱量傳遞過程中熱流密度的最大值,qmax數值越大表示皮膚感受到涼感程度越強,數值越小表示皮膚感受到涼感程度越弱。測試儀器示意圖見下圖。
涼感性能測試儀示意圖
此标準可對樣品的接觸瞬間涼感進行評價,△T=15℃時評價指标見下表。
qmax平均/[J/(cm2·s)] |
評價 |
≥0.15 |
具有接觸瞬間涼感性能 |
注:△T采用其他溫度時,表中的評價指标不适用。 |
(來源:紡織面料平台、印染在線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