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施雯 通訊員 谷秋萍
生物多樣性關系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2021年,餘杭區發布杭州市首個區級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餘杭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實施方案(2020-2022年)》,提出啟動全區域、全網格、全物種生物多樣性調查,摸清轄區生物多樣性本底,開展轄區内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評估。
2021年7月,徑山鎮政府啟動了生物多樣性本底資源調查項目,對徑山鎮範圍内的脊椎動物和維管植物開展全面調查。項目旨在摸清徑山鎮野生動植物家底,為當地生态文明建設和生态共富實踐奠定數據基礎,提供決策依據。
經過秋、冬、春三季調查,已經發現動植物六百餘種,徑山的“寶貝”又增加了!
去年冬天,浙江省獸類新記錄侯氏猬在徑山被記錄到,為浙江哺乳動物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員。數十年杳無音訊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麂在徑山被重新發現,還有十餘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也生活在徑山,包括中華鬣羚、勺雞等。苕溪是餘杭的母親河,也是獨一無二的魚類資源寶庫,已記錄野生魚類逾50種。
本次調查成果填補了徑山鎮生物多樣性數據的空白,向公衆展示了徑山鎮豐厚的生物多樣性家底。
如今,徑山鎮山清水秀,是野生動植物生存繁衍的理想家園。徑山鎮珍稀瀕危及特色動植物有:

黑麂:一種體色較深的鹿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僅分布于浙江以及與浙江相鄰的安徽、江西、福建的部分山區,數量極為稀少。

中華水韭:看起來是一種平平無奇的小草,但其實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他主要靠根呼吸,而且在晚上也能進行光合作用。

侯氏猬浙江省新記錄,過去認為浙江省隻有一種刺猬,即東北刺猬,侯氏猬的發現為浙江省獸類家族增添了新成員。

中華鬣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喜歡在陡峭的山坡上“飛檐走壁”,性格謹慎、機敏,身強力猛,靈活精幹。

勺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喜歡生活在闊葉林下和灌叢,行蹤隐蔽,難以一見,在餘杭分布數量較少。

球果假沙晶蘭:特色植物,被傳為“幽靈之花”的球果假沙晶蘭是一種腐生植物,不依靠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因而通體透明。

齊氏田中鰟鲏:特色動物,小型溪流魚類,繁殖季節雄性體色鮮豔,雌性性有着長長的産卵管,繁殖習性奇特,把卵産于河蚌之中。

小鳈:特色動物,著名的原生觀賞魚類,雄魚在繁殖期面頰和魚鳍呈現出鮮豔的玫紅色,成群在苕溪溪流淺灘刮食石塊上附生的藻類。

中華刺鳅:特色動物,喜栖息于苕溪水草茂盛的清澈溪流中,雖然名字中有鳅字,但親緣關系與黃鳝更近。
徑山鎮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将于今年夏季收官。屆時徑山鎮将設舉辦生物多樣性主題展覽,倡導公衆認識、了解身邊的生物多樣性,感受生态環境的美好。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