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周國平老子

周國平老子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1 18:37:04

作者:李之柔

周國平老子(李之柔老子系列)1

“老子”一詞有兩個讀音。

“子”讀輕聲時,最常見的有兩個含義:一是指父親,據宋代陸遊的《老學庵筆記》,“予在南鄭,見西陲俚俗謂父曰‘老子’”,可見這樣的稱呼在民間由來已久;二是自稱,比如唐代張說的《同劉給事城南宴集》中有這麼幾句:“老子叨專席,歡邀隔缙紳。此中情不淺,遙寄賞心人。”這裡的“老子”是自稱,并非充大輩兒。更有名的是蘇東坡的《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鹭,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輕吟至此,蘇先生呼之欲出。

“子”讀三聲時,最常見也是兩個含義,一是指古代哲學家老子,二是指流傳至今的《道德經》。

現實中,一般問“是誰”,大都是指人,而且希望得到的答案不僅僅是姓名,至少還希望了解他大緻的年齡、背景、經曆,以及和自己有沒有關系等。

那麼問題來了,如今做兒女的能不能說清楚自家老子(指父親)的年齡、背景和經曆?能不能說清楚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能不能明明白白地告訴别人——我(指自己)是誰?更何況本文準備說的是一位距今兩千五百多年的古人,太遙遠了吧?老子是誰?和我們有關系嗎?有什麼關系?

當然有關系。自家的老子,和我們有血緣的關系;古代的老子,和我們有文化基因的關系,對我們的影響會更深遠,甚至還影響到著名的哲學問題——我是誰?是不是覺得我的話“玄之又玄”?——嗯,這四個字也出自老子。

對老子生平正史的記錄并不多,距老子生活年代最近、最具權威性的是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隻是這裡面與老子相關的部分,把小道消息也算上,不足五百字,說是列傳,倒更像是個簡曆,比簡曆還“簡”,還摻雜着“八卦”。司馬遷在開篇寫道:“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學界大多認為楚苦縣在今天的河南省鹿邑縣東,“周守藏室之史”屬于管理藏書的公務員。介紹完姓名、籍貫、職業、職務,司馬遷寫了老子的社會交往,孔子曾向老子問禮,這位“世家人物”(《史記》中有《孔子世家》)給予他高度的評價。而後三言兩語,基本就算寫完老子的一生了:“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隐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為我著書。’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看到周朝衰敗,老子辭職不幹了。出關時,被“粉絲”尹喜留下,催生出一部五千字的道德文章。五千字中不重複的字有八九百,重複的字有四千多,他居然還能分個上下篇——換作當下,估計評個學位、職稱啥的,連字數上都不達标。

再接下來,司馬遷記錄了老子的子孫,強調老子有後,不過并沒有寫老子的“老子”是誰?也許在太史公眼裡,人非犬馬,不必攀附血統名貴;有趣的是,他還記錄了當時的八卦說法:“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換成現在的話就是“有的人說……有的人說……”結果到了近現代,就真的有人說了:這個司馬遷心裡沒譜,傳記也不靠譜。我倒是以為,“有的人”可能忽視了《史記》寫作中的文學技巧,一味腦洞大開,“或曰”“大膽質疑”,但在沒有“小心求證”的情況下就下結論,未免有失嚴謹。

讀過司馬遷為老子寫的傳記,是否依然感覺“老子是誰”有些模糊?他都沒說得特别清楚,我們清楚地知道這些重要嗎?無論是古代的老子,還是有血緣關系的老子,抑或把“老子”作自稱理解,知道“我是誰”重要嗎?答案是肯定的,“自知者明”嘛。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老子之所以偉大,之所以被司馬遷寫入《史記》,被《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禮記》、《淮南子》等典籍記載,被黑格爾、尼采、海德格爾、雅斯貝斯等西方哲學家推崇,不是因為他當過朝廷的公務員,不是因為有聖人給他點贊,也不是因為他有“粉絲”追捧……是因為他留下一篇五千字的千古經典,他的作品成就了他是誰。因此,要十分清楚地知道“老子是誰”,就要從他的作品裡去找答案。人生的意義從來都不是與時俱來的,這才是我們追問“老子是誰”的意義所在。(李之柔 2019年1月7日《北京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