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遊客在梅花山賞梅。
又到賞梅時節,江蘇南京鐘山風景區梅花山的3萬多株梅花次第綻放,疏影橫斜,暗香浮動,迎來四方遊客。
有着“天下第一梅山”之譽的南京梅花山,自然山水與曆史積澱、文化氛圍相融,山谷綿延,梅林成片,是南京最早迎接春天到來的地方。
我首次到梅花山是1976年春,高中畢業後與兩個同學一同前往,那時遊人還不多,梅花悄然綻放。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到梅花山尋春賞梅的人逐年增多。1982年,梅花被确定為南京市市花,當地還新建了紅樓藝文苑和梅花谷,遊人更加多起來。
梅花山上的梅樹樹齡長、花色品種多,有朱砂梅、白梅、南京紅、綠萼梅、玉蝶、七星梅、美人梅等,還有珍貴的“别角晚水”“雙壁垂枝”品種,粉紅、淡黃、白色等,煞是好看。花期分為早期、中期、晚期,從踏雪尋梅的早春二月到春暖花開的三月,皆有梅可賞。
這裡的梅樹枝條多呈虬曲蒼勁嶙峋狀,枝幹剛勁幽奇,有一種飽經滄桑、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疏影橫斜中溢出的生命之花或素雅幽淡,或典雅端莊,或熱烈火紅,駐足凝望,使人心生感慨。
到梅花山賞梅的人是一道流動的風景線,漫山遍野的遊人徜徉在梅林中,歡聲笑語随着暗香浮動。三八婦女節前後,身着各色服飾的女性來到這裡,與五彩斑斓的梅花争豔。她們時而圍坐在梅花樹下暢談,時而尋尋覓覓,用鏡頭留下美好瞬間。
梅花山一帶是南京的風水寶地,也是全國各地攝影愛好者的勝地。形态各異的梅花樹、梅花園藝等,都是鏡頭裡的“常客”;每年一屆的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更是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人湧入梅花山,架起長槍短炮進行攝影創作。前幾年,我曾見一群拖着拉杆箱在博愛閣前攝影的遊人。我上前一聊,得知他們是從香港趕來的攝影家。其中一位感慨:“我們走遍了全國各地的梅園,唯獨南京梅花山獨具魅力,‘天下第一梅山’名不虛傳啊!”
2010年,中國攝影家協會舉辦國際梅花攝影大展,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攝影家參賽,有的組成團隊提前入住南京,每天日出前即登上梅花山,一長排專業相機架在三腳架上,對着日出方向,當朝霞升起,映出梅之光影,也映紅了攝影人生動的神情。那段時間,我也常在清晨和傍晚時分穿梭于梅林間,追光逐影,拍攝的一幅作品《梅林深處》還獲得了佳作獎。
南京自古即有植梅、賞梅的風俗。據史載,從六朝開始,南京人便已植梅、賞梅,曆代相沿。梅花盛開之際,聚衆賞梅、探梅,賦詩詠梅言志。“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明朝時,在紫金山下設賞梅勝地“梅花塢”。上世紀30年代初,開始廣泛種植梅花樹,形成一片梅林,改名為梅花山。
梅花不畏嚴寒,傲視飛雪的品質曆來為人稱道,成為風骨铮铮、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征。南京将梅花确定為市花,正契合于這座城市飽經曆史滄桑,又不斷獲得新生,市民豁達樂觀又堅毅的特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