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豆作為“素食主義者的奶酪”而被人們所知曉,在平民之間接受度很高,作為平均壽命世界第一的國家日本,納豆這個獨特的食物無疑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日本民間有句口頭禅:“納豆頓頓有,活到九十九。”
其實,納豆起源于中國,發揚光大于日本。唐代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傳經,把中國的豆豉也帶到了日本,因為是在僧家寺院的納所制造,所以豆豉又被稱之為“納豆”,它最先在僧侶寺院、日本皇室、貴族中傳播,後來才慢慢在民間掀起。
近年來在中國也流行起來,因為“科學研究表明”納豆具有“溶血栓”“降血壓”等“保健功能”而價格不菲。那麼,這個東西真的有那麼獨特嗎?
什麼叫納豆?
納豆是一類發酵型豆制品。它以大豆等為原料,經納豆芽孢杆菌發酵而成。1053年,在日本首次出現“納豆”二字。
納豆就是“納所之豆”。“納所”就是日本寺廟的廚房。納豆是日本化了的中國豆豉,相傳是公元754年中國唐代高僧鑒真和尚帶到日本的。
納豆大緻可分為兩種,分别用麴制成、不具粘稠性的鹽辛納豆和寺納豆,以及用納豆菌制成、具有粘稠性的納豆。
納豆為什麼有營養?
所有的豆制品對于健康都很有好處,而發酵的豆制品更有利于許多有益成分的吸收。日本人對納豆的研究比較充分,他們發現納豆中會産生一種叫做“納豆激酶”的蛋白質。
這種物質能夠分解血管中的蛋白纖維,從而産生“溶血栓”的效果。還有一些實驗發現納豆或者納豆的提取物對于高血壓等症狀也有一定幫助。
下午兩點半實驗
1980年的一天,在美國芝加哥從事溶栓藥物研究工作的日本心腦血管專家須見洋行博士,從桌上的早餐看見了從家鄉帶來的納豆,他突然想起納豆不是纖維蛋白發酵的嗎?血栓最頑固的部分就是纖維蛋白,說不定,納豆裡含有融化纖維蛋白的物質。
下午兩點半的時候,他把納豆菌絲中提取的物質加到人工血栓中,原本準備第二天看結果的,但5點半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查看,他發現血栓居然溶解了2厘米,而平常用尿激酶做溶血栓的實驗溶解2厘米需要近兩天的時間,也就是說納豆激酶溶解血栓的速度是尿激酶的19倍之多。
這就是溶栓藥物研究曆史上有名的“下午兩點半”實驗。須見洋行博士将納豆中溶血栓的有效物質命名為納豆激酶,并于1987年成功提取了納豆激酶活性物質,從而創下了生物活性物質納豆激酶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曆史先河。
所以,說納豆具有一些“保健功能”倒也不是空穴來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實驗往往是在動物身上完成,或者很小規模的人體試驗。而且,它們都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得到的。
納豆不獨特
對于對于消費者來說,需要吃多少、如何吃才能起到作用?與其他的“保健方式”相比,吃納豆或者納豆提取物、納豆激酶膠囊的功效是否更好?
這些問題都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它們被允許銷售不是因為它們的功能得到了像藥物那樣的“确認”,而是沒人報道過它們對人體有危害。
更為重要的是,“有沒有用”需要看與什麼東西相比。比如說,如果與肉、蛋、奶、米飯、饅頭這樣的食物相比,所有的豆制品都對心血管健康有幫助。
如果是與其他豆制品相比,納豆屬于發酵的豆制品,會具有一些發酵帶來的好處,比如蛋白質更容易吸收,以及細菌産生的一些“功能蛋白”等。
如果與别的發酵豆制品相比,納豆就未必有多麼獨特了。四川等地就有一種叫做“水豆豉”的食物,其制作過程跟納豆如出一轍,其外觀也頗有相似之處。而通常的“豆豉”,也有用納豆菌同類的枯草杆菌發酵的。
韓國也有一些類似的發酵豆制品。從這些食品中,也發現了與納豆激酶功能相同的物質。納豆之所以赢得更多關注,隻是因為日本人對它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因而在宣稱納豆“保健功能”的時候多少有一些科學數據支持而已。
作為發酵的豆制品,不管是納豆、豆豉還是韓國的大醬,都會有相似的對人體有益的成分。作為風味食品,自然是“美味就是王道”。至于追求它的保健功能,或許隻能說“聊勝于無”。
作者:陳夢清
編輯:楊燊
監制:王俊稷
聲明:本文系“第一财經廣播”微信公衆号獨家内容,轉載前請聯系後台授權。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公衆号
“第一财經廣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