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嵩山少林寺名聞天下,而我們福建省泉州市也有一座少林寺,人稱“南少林”。據史料記載,泉州少林寺是唐代嵩山少林“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閩所建,曆史上曾三興三廢,鼎盛時期有寺僧千人,“千僧皆能武”,可謂南北少林同源一宗。

如今的泉州少林寺規模宏大,不僅占地面積廣,建築群的落差有幾十米,依次分為五個平台,氣勢非凡。那天早晨我爬過了九日山,下午參觀少林寺時竟然覺得樓梯登得腳酸。[捂臉]

寺院的入口就有好幾個,這是位于東南方向的山門,大多數遊客都是從這個門進入。

門口有“南少林寺遺址”碑刻

這是上客堂附近的另外一個入口,也有石牌坊一座。

寺院的西南方向還有一個入口,這是門前方的“演武廳”,可惜我們去的時候沒有遇到武僧表演。

從演武廳開始一路向上攀登

這是少林寺的西南門,挺像嵩山少林寺的,門前有台階。

走過西南門,一條筆直的林蔭道直通“天王殿”。

這是天王殿

天王殿左右的鐘樓和鼓樓

天王殿之後還要上台階才能抵達第二個平台,也就是寺院最重要的大殿 - 大雄寶殿。站在大雄寶殿廣場回望天王殿

天王殿西側有“梅花樁”

天龍閣

天王殿的東側有“演武廳”,估計這裡也是武僧們的練習場所。

寺院裡的主殿 - 大雄寶殿

殿前有兩株參天古榕樹



大殿邊的禅亭

五觀堂,即齋堂。

大殿兩側的階梯依山勢而建,不僅襯托了建築群的氣勢,也很有美感。


大雄寶殿後的第三個平台上有一座“觀音閣”,這在一般的寺院中比較少見。

這座觀音閣的規模比廈門南普陀寺的觀音殿大了許多

回望大雄寶殿

觀音閣之後是“十八銅人水簾牆”,不知為何沒看到十八銅人,隻看到基座。


登上之後是第四個平台,小廣場左右分别是“文殊閣”和“普賢閣”。

再往上是寺院最高的第五個平台 - 藏經閣

照壁有一幅“佛祖說法石雕”,左右兩個門分别為“日輝門”和“月輝門”。

藏經閣前又有一個小廣場


除了以上這些建築,其實整座寺院範圍内還有很多可以遊覽的地方,要将它們逐一走遍還真是不容易,幸虧我們就住在上客堂裡,有時間慢慢走。少林寺的上客堂是委托“如是禅文化酒店”來管理的,網上也能訂得到房。

房間比較小,裝飾簡潔充滿禅意,沒有電視機,也沒有風景,号稱“觀心居”,就是讓住客靜心下來觀一觀自己的内心。我比較喜歡那張榻,可以盤腿坐着喝茶。

上客堂在山上,住在這裡三餐隻能吃素。餐廳裡的素食做得還不錯,分量特别大。

在少林寺的東南山門旁邊還有個“東嶽廟”和一座古牌坊可以順道看看


“急公尚義”老牌坊建于康熙五十四年,為旌表李光地八世祖李森的樂善好施而立,“急公尚義”四個字是康熙皇帝親筆所書。可惜周圍正在建設中,無法上前仔細欣觀賞。


今年三月份去河南看了嵩山少林寺,那裡天王殿前的第一個石碑就是“泉州少林寺歸山紀念碑”,可見南北少林一家親。[大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