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用這個術語“主語(subject)”時,你會一臉冷漠?
答:很簡單啊,因為漢語句子通常沒有主語。
不管是這樣:
還是這樣:
我們中國人說話的内容再“狠”,形式還是“委婉”的:能不用主語,就不用主語。
因此,語言學界将漢語定義為“null-subject language(空缺主語的語言)”。
null:形容詞,含義是“沒有的、空缺的”。
維基百科的null-subject language詞條:
如紅框内:漢語屬于null-subject language。
如綠框内:英語恰恰不屬于null-subject language。
現在你知道自己冷漠臉的來源了?!
(内心OS:我天天講話,鬼記得哪句用了“主語”?)
繼續抽身出來,反觀我們的“日常”:
晚飯吃了嗎?
今天要不要洗頭?
不是說好要做彼此的天使嗎?
現在相信了嗎?
我們“日常”就是這樣随便和任性的。
随便就是:順随對話的氛圍。
任性就是:任由自己的心情。
我們很多時候也加上“主語”:你吃了晚飯嗎?或你吃晚飯了嗎?
我們并不刻意省略主語,但“空缺主語”又的确是漢語的常态。
像這個腦袋一樣,有時“在”,有時“掉”:
還有時,主語雖不被省略,但會被“亂拿亂放”。
于是,各種“生物”出現在主語的位置上:
這臉我不要了
吓得我都扶牆了
最騷的就是你
我的心裡隻有學習
那些鸠占鵲巢的“生物”分别是:賓語、謂語、表語、狀語。
這種語言現象也在語言學界有說法:叫topic-prominent language(主題先行的語言)。
prominent:形容詞,含義是“顯著的、突出的”。
維基百科的詞條裡列出:
如紅框内,韓語和日語都屬于topic-prominent language。
如綠框内,英語卻恰恰屬于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主語先行的語言)。
你現在進一步理解你的冷漠臉了吧?
(内心OS:不理解。韓語和日語關漢語什麼事?)
哦對不起,忘了補充topic-prominent language詞條裡的其它信息:
詞條開始舉例時,第一個例子(example)就是mandarin Chinese(漢語普通話)。
而且還提到整個東亞語言(包括韓語和日語)都有相同特點:topic-prominent。
簡單說來,這個術語意思是:什麼最重要,就揀什麼先說。
比如:
“受到驚吓”這個動作(或狀态)是說話人最想強調的“主題、話題(topic)”,所以它被提前到句首。
句首就是最顯著(prominent)的位置。
對比而言,英語和漢語差别不小:
即:通常,英語句子必須有主語,而且必須把主語放在首位。
所以,誰給了我們學英語的勇氣,是梁靜茹嗎?
這是一門明顯和漢語對着幹的語言啊。
在這種前提下,還有人要你學習形式主語(dummy subject),你是不是會這樣?
掀完桌子看這句:
這體現了英語的一種執念,即前文所說的subject-prominent(主語先行)。
英語不惜一切代價要把主語放在句首。
但當這個主語太長,又比較複雜,英語的解決方案是:創造一個dummy subject(直譯:木偶主語/傀儡主語/模型主語)先占位。
通常,it來做這個“木偶”。
本句的實際主語是一個不定式:to love me。
其實Nice to meet you也是同樣道理。
☛點擊可看:我們都是被英語吓大的:Nice to meet you也值得背嗎?
我們用世界上最标準的英語主謂賓句型來結束:
漢語仍能按照”主語不必在首位”的特點繼續愉快玩耍。
我們既要充分信任語言之間相通的基本造句邏輯,也要理性分析它們的個性和特質。
現在你的冷漠臉有沒有回暖一點?
(本文完)
作者簡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