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終将學會與自己相處?“燈下細看我一頭白發,去年風雪是不是特别大?……”這是楊牧年過五十後寫下的一首詩《時光命題》的頭兩句,像是一種總結,也像是一種準備,與自己相處,先要有這種心境來打底,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你終将學會與自己相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燈下細看我一頭白發,去年風雪是不是特别大?……”這是楊牧年過五十後寫下的一首詩《時光命題》的頭兩句,像是一種總結,也像是一種準備,與自己相處,先要有這種心境來打底。
白岩松在二十五歲那年,寫了一篇文章,用自嘲的方式諷刺了一下電視主持的現狀,名字起得有點傲嬌--“渴望年老”。他說當時歲數大一些的同事,常常斜着眼看他,然後來上一句:“過些年你就不渴望了。"幾十年過後,白岩松講到,越發明白了歲數大的同事斜着眼中的含義:青年莫笑白頭翁,花開花落幾日紅?
細細想來,人這一生如白駒過隙。歲月在每天的一縷陽光中喚醒,在每天的日落夕陽後落幕,以前,見到熟人總是順口一句:吃了嗎?如今,見到熟人總是下意識問一句:還有幾年退休?歲月就在這一問一答中緩緩流淌。學會更好地與自己相處,接納一頭白發,接納身形“油膩”,可能才是人過中年的關鍵,又或者說,何嘗不是人生的關鍵?
二十多歲時,想象十年後,不屑道:那還早呢!當時的生活是春天寫給夏季的情書;四十多歲時,想象十年後,感歎道:日子真快!而今的生活則是夏末寫給秋天的喃喃自語。前者是在一張床上去暢想整個世界,是做加法;後者是從這喧鬧的世界裡背過身來,回到一日三餐,回到那一張床上,回到真關心你、也真需要你的人身邊,是做減法。
蘇轼在被貶館時有詩雲: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是告知自己,雖然年老但要振作,不要空感青春已逝。要保持年輕人的心态多做些事充實自己的人生,也就是學會更好地與自己相處。于是,在艱難中,自創美食“東坡肉”、“烤羊蠍子”,寫下: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此時的他在心境上,已經得到了升華和蛻變,從此變得豁達通透。
學會更好地與自己相處,也許是人過中年的課題,又或許是許多年後的生活,水木年華有首歌唱到: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顔,可知誰願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一句歌詞唱盡人間冷暖。
老骥伏枥,志在千裡。這是曹操老年的壯志淩雲。而在現代社會中,我們何曾不能有曹操的壯志?用從容、優雅、淡定,從有書、有茶、有音樂,從每一天從早到晚的陽光挪移開始,生活往有趣走,往樂觀走,往更大的自由走。比世界更遼闊的,該是人的内心,比人心更遼闊的,是自己的胸懷。
生命就如同旅行,在這個沒有終點的道路上,隻聽到青綠的細流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