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代金書鐵卷

古代金書鐵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6 08:26:30

古代金書鐵卷(稀世珍寶宋代金銀書妙法蓮華經)1

金銀經文

宋代金銀書《妙法蓮華經》,不但為學界研究北宋時期書法繪畫提供了實物資料,而且對研究中國美術史、絲織品制造史、造紙術及宗教史也都具有重要意義。

《妙法蓮華經》是《法華經》的3個翻譯版本之一,該版本是後秦弘始年間龜茲沙門鸠摩羅什大師所譯。鸠摩羅什的翻譯,行文流暢,文辭優美,比喻生動,教義貼切,因此流傳最為廣泛,各大寺廟内幾乎都有保存。目前保留下來最早的《妙法蓮華經》是唐代寫本,卻非足本,青島市即墨區博物館和膠州市博物館所藏“宋代金銀書《妙法蓮華經》”七卷俱存,應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的金銀寫經。

稀世珍寶,橫空出世。1986年8月上旬,時任中國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史樹青和天津市文化局劉光啟來青島講學,在教學實物中發現了此經。

第二年,“宋代金銀書《妙法蓮華經》”鑒賞會在北京曆史博物館舉行,時任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啟功、副主任史樹青等50餘名專家學者對即墨區博物館館藏“宋代金銀書《妙法蓮華經》”進行了鑒定,專家們對該經卷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一緻認為該經卷是一件“稀世珍寶”。《人民日報》《文彙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報刊均以顯要位置對這一世所罕見的國寶進行了報道。

古代金書鐵卷(稀世珍寶宋代金銀書妙法蓮華經)2

護法善神、經變圖、供養人

解讀珍寶,品味藝術。這部佛經共七卷,二十八品,即墨區博物館收藏六卷,即第一、二、三、四、五、七卷,膠州市博物館收藏一卷,即第六卷。該經全部為卷軸裝,保存基本完好。書寫該經卷的紙張是磁青紙,每紙縱30.5~31厘米、橫51~52厘米,每卷用紙16.5~25張不等。部分經紙有銀絲欄,框高22.5~23厘米,每張紙書寫26~33行,每行16~20字不等,字體皆為楷體,渾厚莊重,是宋代書法的精品力作。經中的文字大部分用銀泥書寫,但是文中的經名以及如來、菩薩、世尊諸神名,皆用金泥書寫,以示尊敬。每卷經文開端的右上角書經名及序次,下書“後秦三藏法師鸠摩羅什奉诏譯”。各卷卷前均有金銀泥繪制的圖畫,主要有護法神像、供養人像、如來說法圖等,如來、梵王、天王、菩薩等為金面,其餘為銀面。卷首畫沿襲了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的畫風,畫中人物及諸神佛潇灑飄逸,極具神韻。各幅畫均有文字榜題,以簡練的文字說明畫的内容,各卷略有不同。

榜題尾題,揭示主人。除第一卷未見供養人像,其他各卷卷首皆有供養人像,上方有“果州西充縣抱戴裡弟子何子芝與同壽女弟子陳氏、長男文用、次男文祚、小男文一,同造此經,願長保安吉,供養亡過母親楊氏”的榜題,第七卷卷尾有“慶曆四年太歲甲申十二月戊子朔五日壬辰弟子何子芝造此經一部謹記”的尾題,後又有“大明洪熙元年孟秋吉旦善人葛福誠重修補造畢”的尾題。由此可知,該經卷是一名叫做何子芝的人,在宋代慶曆四年為供養已經過世的母親出資打造的。何子芝是何許人,目前已不可考證。但是根據專家估計,抄寫一部這樣的經書是非常耗時耗力的,而且宋代黃金竭乏,素有銷禁令,《宋史·仁宗記》:“康定元年(1040 年)八月戊戌,禁以金箔飾佛像。”由此可見,打造這部佛經的何子芝必定是一位家境殷實的虔誠的佛教徒。其書寫繪畫者應是專門抄寫佛經的經生,其姓名已無考。明洪熙元年葛福誠又對其進行了重修補造。

名家國寶,千載流傳。1988年6月,時任國家佛教協會主席、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趙樸初觀後敬題:聚沙戲為塔,尚為佛所贊。何況以金銀,恭敬書經卷。慶曆傳至今,幾經桑海換,十年劫火燒,幸未遭毀散。感君意殷勤,親奉與我看。天雨曼陀羅,到眼光爛漫!端莊雜流麗,書法殊精湛。明人補缺處,筆态隔霄漢。谛視亦可珍,精誠有一貫。是為國之寶,不獨一市冠。慶此殊勝緣,合掌再三歎!

2008年3月,國務院公布了《珍貴古籍名錄》,“宋代金銀書——《妙法蓮華經》”位列其中。(毛洪東 孫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